分享

小儿疳积与厌食症效验方

 循天园 2019-04-15

小儿疳积是指小儿慢性胃肠功能障碍,营养紊乱造成的疾病,以肌肉消瘦、毛发枯焦或头大颈细、青筋肚大或腹如舟状等为特征。古代医家对疳症的论述颇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疳症已逐年减少,现代儿科只偏于小儿厌食症,而中医的疳积与现代的厌食症相差悬殊,本人理解现代所谓的小儿厌食症只能算小儿疳症中的一部分。

疳症的成因多为乳食内停、病后失调或虫积内聚先天不足有关,疳症为五脏皆损、气血不足、营养匮乏、津液干枯而致发育迟缓、肌肉消瘦。古人有“无积不成疳”之说,也有过食肥甘伤及脾胃、痰湿内生或湿热积聚、中土不运而成疳症。中医治疗疳症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虽然本病有虚有实,以补虚为主或攻补兼施,寓消于补。

如脾虚食积型:形体消瘦,毛发枯焦,皮肤干燥,倦怠嗜睡,夜卧不安,乳食纳呆,食则呕吐,肚大而坚,大便溏泻,小便短少,面色无华,两目无神,舌苔白厚,脉细乏力,指纹淡红。常服用万氏肥儿丸(党参、白术、云茯苓、川芎、当归、山药、莲子、青皮、陈皮、神曲、使君子)。

若实多虚少,可先攻后补,用消疳理脾汤(青皮、胡黄连、陈皮、三棱、莪术、神曲、麦芽、槟榔、使君子、炒莱菔子)。

不能服药的患儿,采用针刺疗法效果颇佳。主穴:点刺四缝穴出少量黄水。配穴:天枢、中脘、脾俞、胃俞、足三里。隔日1次,一般3次可愈。

小儿厌食症的病理基础是脾胃虚弱,常用保和丸加味调治:党参20g,半夏10g,陈皮10g,炒莱菔子10g,炒山楂10g,神曲10g,炒鸡内金10g,炒麦芽15g,砂仁5g,白豆蔻5g,焦槟榔10g,枳壳10g。水煎服,每剂2~3天。3~5岁者每次50ml,5~10岁者每次60~100ml,每日服2次。

不能服药者,小儿可以外治:川大黄5g,槟榔片10g,白豆寇6g,高良姜5g,陈皮5g。上药研细粉,敷脐,每次用干粉填脐,封严,24小时换药1次,一般1周见效。主治:小儿厌食、腹胀、消化不良等症。(陈胜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