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联老子、孔子、孙子,三大家子,看小学生如何对下联,佩服

 xuexi815 2019-04-15

上联:“老子、孔子、孙子,三大家子”,看小学生如何对下联,佩服

对联文化,不仅仅是现代意义上的贴春联习俗,更是一种自古的文字习俗,中国对于文字文化的解读,要追溯到中国文字的发展。中国经历改朝换代最多,文字的在每个朝代,都得以发展,文学造诣,也是越来越深厚。而中国古人的崇拜对象,也从崇尚武学,转变为了崇尚文学。这就是时代的发展,民族的改变。我们不再靠武力解决问题,而是文明解决问题。不得不说,古代靠武力,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文明的时代,武力已经被淘汰。文学的发展,让文字越来越受欢迎。文字的表现形式,还要靠文人的渲染。文人的诗词歌赋,就是对文字最好的体现。然而,与复杂的诗词歌赋相比,人们更追捧于对联文化。

对联是最简单的文字形式,古代人最喜欢,用对联来切磋文采。古代人除了对对联切磋之外,还用对联招亲,而且,对联还是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不管哪种表现形式,对联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接受。今天要说的对联,是宋朝时期的一个故事,教书先生出上联:“老子、孔子、孙子,三大家子”。宋朝的一个孩子,不到十岁,在如今,也就是个小学生,但他成为公认的神童,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还能够出口成章。

上面的上联,就是他的教书先生给他出的难题。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而孙子是兵家代表人物,可以说是三大家子,代表着中国各领域的代表人物。不仅如此,上联的格式,也很特别,看着很简单,但实际上,对起下联来,还是很难的。老师就是想考验一下神童,然而,神童对出的下联,绝妙,老师赞不绝口,人们看后,也不得不佩服。

神童对出的下联是:“梨子、李子、栗子,三大果子”。此下联,句式跟上联遥相呼应,寓意也相符,网友表示,一看就是个吃货,都是吃的东西,然而,这就应该是孩子对出来的对联。看到此对联,你们有什么看法。关于上联:“老子、孔子、孙子,三大家子”,你们有更好的下联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