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千秋一寸心之31——说王安石《桂枝香》
2019-04-15 | 阅:  转:  |  分享 
  
背西风、酒旗斜矗(31)——说王安石《桂枝香》:双调一百一字,前后段各十句,五仄韵。全入声韵登临送▲,正故国晚秋,天气初▲。千里澄江似练,翠
峰如▲。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念往昔、繁华竞▲,叹‘门外楼头’,悲恨相▲。千古凭高,对
此漫嗟jiē荣▲。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古来有学识(學識xuéshì學問與知識)
、有抱负的文士(抱負bàofù心中有所懷抱。指志向、理想、願望。《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老先生抱負大才,要從正途出身,不屑這
徵辟。」《紅樓夢·第一回》:「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一旦登高望远(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
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便兴起了满怀愁
绪,那愁又不是区区个人私情,而常常是日月之迁流(流动;移动不定),世途之坎壈(坎壈kǎnlǎn,不得志也。《楚辭·九辯》坎壈兮貧
士,失職而志不平。),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一齐涌上心头,奔赴笔下,遂而写成了名篇佳作,历久长新(历久弥新:弥:越,更加。视
不同语境而有不同的具体含义,如与旧相对、与老相对、新鲜等。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是是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
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此等例真是举之不尽,而王半山的这一阕《桂枝香》(●阕(闋)què1.停止,终了:乐~。服
~(古代三年之丧满)。2.量词,歌曲或词,一首为一阕;一首词的一段亦称一阕,前一段称“上阕”,后一段称“下阕”。)(●阙(闕
)quē古代用作“缺”字。●阙(闕)què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注意辨识,以免错用),实为个中(個中gèzhōng1
.此中,這裡面。宋·蘇軾《西江月·昨夜扁舟》詞:「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近‘其中’、‘此中’。2.對‘妓院’的隱語。《
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而既入個中,私心忐忑,強為酬答。」)翘楚。(翹楚qiáochǔ荊樹叢中最高拔的樹。語本《詩經·周南
·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比喻特出的人才。《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臧三哥尊字蓼liǎo齋,是小姪這學裡翹楚。」或作「翹
秀」、「翹材」。近“魁首”、“俊彥”)(《詩經?周南?漢廣》:○翹翹〈音喬〉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叶滿補反〉。漢之廣
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興而比也。翹翹、秀起之貌。錯、雜也。楚、木名。荆屬。之子、指游女也。秣mò、飼也。永、長也。方、
桴fú也。○以錯薪起興、而欲秣其馬、則悅之至。以江漢爲比、而歎其終不可求、則敬之深。)作者这次是在南朝古都,金陵胜地,而时值深秋。
天色傍晚,他在此景、此境之间,临江览胜,凭高吊古。他开门见山(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出处:唐·刘得
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表明‘时’‘地’。试看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登高望远: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
界高,目光远大。出处:《吕氏春秋·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眼目
:即‘结穴’、‘警句’、‘灵魂’,比喻事物、文辞的归结要点。)。一个“正”字领起,一个“初”字吟味(吟味yínwèi吟詠玩味。唐
·李群玉《龍山人惠石廩方及團茶》詩:「持甌默吟味,搖膝空咨嗟。」石廪,衡山五峰之一。方形、团形茶饼),一个“肃”字点醒。笔
力遒举(遒举qiújǔ强劲超逸。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王
右丞、韦苏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岂妨於遒举哉?”),精神振敛(振,振奋;敛(斂)liǎn收拢、聚集),无限涵泳(涵泳,没有“
涵咏”这个词。涵泳hányǒng1.沉潛。《文選·左思·吳都賦》:「乌贼拥剑,……鯖qīng鰐,涵泳乎其中。」“拥劒”,
即招潮蟹,一种两螯大小不一的蟹。2.陶冶、品味。唐·韓愈《禘dì祫xiá議》:「臣生遭聖明,涵泳恩澤。」《朱子語類·卷五·性情
心意等名義》:「且涵泳玩索,久之當自有見。」),皆从此始。以下两句,已尽胜概(勝概shènggài美好的景物或境況。唐·岑參《鞏
(‘巩’)北秋興寄崔明允》詩:「勝概日相與,思君心鬱陶。孔传:“鬱陶,言哀思也。”」唐·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故山
多藥物,勝概憶桃源。」)。然而如此江山,如何“刻画”?不过一借六朝谢家名句(谢朓tiǎo(464年-499年)字玄晖,人称小谢、谢
宣城。南北朝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著名的士族文人,竟陵八友之一。《隋书·经籍志》有《谢朓集》12卷,《谢朓逸集》1卷,已佚
。明人有辑本。),正如太白诗所谓“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出自家随手拈举(niān注:“拈,指取物也。”)。(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孙楚楼,古酒楼名。在金陵(今南京)城西。后亦泛指酒楼。唐李白《玩月金陵城西孙楚酒楼》诗:“昨晚西城月,青天
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宋王庭珪《和胡观光登酒楼》诗:“李白夜登孙楚楼,楼中玩月苦淹留。定知公等非凡
客,要是人间第一流。”清方文《答汪大年京师见怀》诗:“雪满荆轲市,云停孙楚楼。”郭槐坛为吟坛,荆轲市为酒墟。荆轲饮燕
市。金陵夜寂凉风发(《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独上高楼望吴越(杨齐贤注:“越州会稽郡,勾践所都。
苏州吴郡,阖闾所都。今浙东西之地皆吴越也。”)。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相接:交接,相交。
《礼记·聘义》:“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解道‘澄江净如练’(径引其后句,而改动‘静’为‘
净’一字),令人长忆谢玄晖。赏析:“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凉风发”,暗示季
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
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
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他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
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
一生对谢朓十分敬慕,这是因为谢朓的诗风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话说,就叫作“今古一相接”(见《
谢公亭》)。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澄江静如练”
就是此诗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洁白的丝绸。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朓当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样不幸,心情同样苦闷,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
当年谢朓笔下的江景,想到谢朓写《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心情,于是发出会心的赞叹:“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意思是说:谢
朓能吟出“澄江静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李白深深地怀念他。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李白与谢朓精神“相接”,谢朓的诗李白能
理解;此时李白写此诗,与谢朓当年心情相同,可是已经没有人能“解道”,能“长忆”了。可见李白“长忆”谢朓,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
知音,孤寂难耐。)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形勝xíngshèng1.地理形勢優越險要。《荀子·彊國》:「其固塞險,
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2.山川壯闊優美。《魏書·卷九十·逸士傳·馮亮傳》:「世宗給其工力,令與沙門統僧暹x
iān、河南尹甄琛等,周視崧高形勝之處,遂造閑居佛寺。」唐·高適《觀李九少府翥樹宓子賤神祠碑》:「形勝駐群目,堅貞指蒼穹。」)
已是赫然(赫然hèrán1.光明、顯耀的樣子。《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神武赫然,威震八荒。」2.發怒、生氣的樣
子。《後漢書·卷五十六·張晧傳》:「若聞義不服,天子赫然震怒。」3.令人怵目驚心的樣子。《公羊傳·宣公六年》:「趙盾就而視之,則赫
然死人也。」),全是大方家数(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本义是道术修养深厚精湛的人,后多指饱学之士或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盖在此间
容不得半点描眉画鬓。然后即遗山光而专江色,纵目一望(纵目zòngmù極目遠望。唐·杜甫《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
。」近‘極目’。或作「縱眺」。),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帆檣fánqiáng1.船帆与桅樯,常指舟楫。2.掛帆幔的
桅竿。唐·白居易《夜聞歌者》詩:「獨倚帆檣立,娉婷十七八。」《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江中來往的船隻,杋fán檣歷歷可數。」
),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更一凝睛细审,却又见西风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酒肆jiǔsì賣酒或供人飲酒的地方。唐·李白《少年行》
:「落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唐·白居易《詠懷》詩:「酒肆夜深歸,僧房日高睡。」近‘酒坊fāng’。亦稱為「酒店」。),因
风飘拂。帆樯为广景,为“宏观”;酒旗为细景,为“微象”,而皆江上水边之人事也。故词人之领受,自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zhuóluò。然而,学文之士,却莫忘他一个“背”字,一个“矗”字,又是何等神采,何等警策(精炼扼要而含义深切动人的文句)!(南
朝齐?谢朓tiǎo《晚登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京邑》:灞bà涘sì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意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
遥望京城洛阳一样。河阳:故城在今河南孟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白日丽飞甍(méng屋脊),参差皆可见。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练:洁白的绸子)。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diàn原野)。去矣方滞淫(久留,淹留),怀哉罢欢宴。佳期(归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x
iàn。有情知望乡,谁能鬒(zhěn黑发)不变!译文:我像王粲与潘岳那样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京城。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
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
开满了芳草遍地的郊野。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想到何日才能回到家乡,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流下雪珠般的眼泪
。凡是有情之人无不望乡而悲痛,谁能够不为此而白了头发呢!创作背景:这首诗应作于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
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写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
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写景
至此,全是白描高手(白描báimiáo1.一種畫法。僅用線條勾描物象,而不著以顏色,多用於人物和花卉的繪畫上。2.一種文學創
作的表現手法。不加雕飾,不用典故,使用簡練的筆墨進行描述。)。为‘文采’计(文采wéncǎi1.絢麗的色澤。《莊子·馬蹄》:「
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亦作「文彩」。2.文辭、文才。《漢書·卷七十三·韋賢傳》:「玄成(韦玄成,韦贤之子)為相七年守正持重,不及
父賢,而文采過之。」《南史·卷二十六·袁湛傳》:「文采遒豔,從橫有才辯。」近‘文華’。亦作「文彩」。),似宜稍稍刷色(刷色:(1
)着色,涂上的颜色。徐念兹《余之小说观》三:“小说者,本重於美的一方面,用精细之画图,鲜明之刷色,增读书者之兴趣。”(2)修
饰;润色。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袁静春《烛影摇红》云:‘凤钗频误踏青期,寂寞墙阴冷。’下句略不刷色,却境静而有韵。”
(3)方言,拍马屁。萧军《五月的矿山》第三章:“鲁东山这小子,他替公家刷色、卖糖、当坏水。”)。于是乃有“彩舟”、“星河”
两句一联,顿增明丽。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歇拍),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jiēshǎng犹赞赏
;叹赏),仍归于大方家数(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本义是道术修养深厚精湛的人,后多指饱学之士或精通某种学问、技艺的人),不肯入于镂镌
(镂镌lòujuān雕刻。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两崖甃zhòu石,鲸兽栏楯shǔn,镂镌如玉。”)饾饤一路(餖
飣dòudìng1.堆疊dié的食品。宋·郭應祥《好事近·今歲度元宵詞》:「客來草草辦杯盤,餖飣雜蔬果。」亦作「鬥飣」、「飣餖
」。2.堆積。宋·王觀《慶清朝慢·調雨為酥》詞:「晴則個,陰則個,餖飣得天氣,有許多般。」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詞中所用
典故,信手拈來,不露餖飣堆砌之痕。」)(饤饾(飣餖)dìngdòu供陳列、堆砌而不吃的食品。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
呼奴具盤餐,飣餖魚菜贍shàn。」);虽曰“刷色”,亦非‘外铄’(wàishuò外力。全凭虚构,脱离实景之意)之比。即如“彩舟云
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xì夜之洲渚,仍是来自实景,而非但凭虚想也。词至下片,便另换一幅笔墨(筆墨bǐmò1.寫
字用的筆和墨。2.中國畫技法和理論上的術語,有時亦作中國畫技法的總稱。技法上,筆指鉤、勒、皴cūn、點等筆法,墨指烘、染、破、積等
墨法。),感叹六朝皆以荒乐(荒乐:耽于逸乐。唐·白居易《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而相继覆亡(六朝
,一般指的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三国吴(或称东吴、孙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
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其间说到了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憑弔píngdiào對著遺跡追念古人或舊事。巴丘(周瑜停丧于此)
终命处,凭吊欲伤情。——《三国演义》。);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触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出处:唐
·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刿目怵心guìmùchùxīn刿:刺伤;怵:惊动。指触目惊心。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骀宕dàidàng(无所局限),刿目怵心。”)。“门外韩擒虎(敌已逼门),
楼头张丽华(犹恋美色)”,用古句以为点染,亦简净之法则所在。(杜牧《台城曲二首》:臺城táichéng晉、宋時稱朝廷禁省為「臺」
,故稱禁城為「臺城」。其舊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側,與雞鳴山相接。見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五·臺城少城》。唐·韋莊《臺城》詩:「江
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其一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朱雀门)外韩擒虎,楼(结绮阁)头张
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其二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陈书·任忠传》云: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任蛮奴,陈朝大将,为贺
若弼(隋朝大将)所败,弃军降于韩擒虎)潋滟倪塘水(◎潋滟liànyàn(1)形容水盈溢。(2)形容水波荡漾。浟yóu湙yì(
水流动貌)潋滟,浮天无岸。——西晋木华《海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叉牙(chāyá参
差,歧出不齐。)出骨须。(陈灭后,王颁密召父亲王僧辨原来手下将士,得千余人。王颁面对父亲旧部,失声痛哭!有将士问王颁:“郎君来破陈
国,灭其社稷,仇恨已雪,如今悲哀不止,是不是因为陈霸先早死,不能亲手杀了他?”王颁答:“正是”!众将怒吼:“挖开陈霸先的坟墓,砸开
他的棺材,焚烧他的骨头,亦可申孝心矣!”王颁跪地顿首陈谢,额头都流出血来。答之曰:“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
明朝,事乃彰露,若之何?”众将士道:“马上动手,说干就干”!于是,连夜挖开陈武帝的坟墓,撬开棺材,见陈武帝须发尚未脱落。王颁将陈武
帝尸骨焚烧成灰,并将骨灰倒于水,饮入腹中。据史书记载,陈亡后,陈霸先政敌王僧辨之子王颁,纠集其父旧部,夜掘陈武帝陵,破棺焚尸,并将
骨灰倒于池塘中,命上千人喝掉,极尽污辱,“万安陵”被彻底掘毁,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后世文人过此,莫不感慨万端。)干芦一炬火,回首是
平芜(píngwú指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另附《陈书·任忠传》: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安徽阜阳)人也。少孤微,不为乡党所
齿。及长,谲诡多计略,膂力(●膂lǚ◎脊梁骨:~力(体力))过人,尤善骑射,州里少年皆附之。梁鄱阳王萧范为合州刺史(南朝梁太清
设合州于汝阴,今安徽合肥。开皇三年(583年)改合州为庐州。),闻其名,引置左右。侯景之乱,忠率乡党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景将
王贵显于寿春,每战却敌。会土人胡通聚众寇抄,范命忠与主帅梅思立并军讨平之。仍随范世子嗣率众入援,会京城陷,旋戍晋熙。侯景平,授荡寇
将军。王琳立萧庄,署(代理)忠为巴陵太守。琳败还朝,迁明毅将军、安湘太守,仍随侯瑱tiàn进讨巴、湘。累迁豫宁太守、衡阳内史。华皎
之举兵也,忠预其谋。及皎平,高宗(陈高宗即陈顼)以忠先有密启于朝廷,释而不问。太建初(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是南朝陈政
权,陈宣帝陈顼的年号,共计13年余。太建十四年正月陈后主陈叔宝即位沿用),随章昭达讨欧阳纥于广州,以功授直阁将军。迁武毅将军、庐陵
内史,秩满,入为右军将军。五年,众军北伐,忠将兵出西道,击走齐历阳王高景安于大岘xiàn,逐北至东关,仍克其东西二城。进军蕲、谯,
并拔之。径袭合肥,入其郛(郛fú:古代指外城)。进克霍州(今安徽霍山县东)。以功授‘员外散骑常侍’,封安复县侯,邑五百户。吕梁(在
今江苏徐州附近)之丧师也,忠全军而还。寻诏忠都督寿阳、新蔡、霍州缘淮众军,进号宁远将军、霍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十一年,加北讨前军
事,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步骑趣(趋)秦郡。十二年,迁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增邑并前一千五百户。仍
率步骑趣历阳。周遣王延贵率众为援,忠大破之,生擒延贵。后主(陈叔宝)嗣位,进号镇南将军,给鼓吹一部。入为领军将军,加侍中,改封梁信
郡公,邑三千户。出为吴兴内史,加秩中二千石。及隋兵济江,忠自吴兴入赴,屯军朱雀门。后主召萧摩诃以下于内殿定议,忠执议曰:“兵家称客
主异势,客贵速战,主贵持重。宜且益兵坚守宫城,遣水军分向南豫州及京口道,断寇粮运。待春水长,上江周罗喉等众军,必沿流赴援,此良计矣
。”众议不同,因遂出战。及败,忠驰入台见后主,言败状,启云:“陛下唯当具舟楫,就上流众军,臣以死奉卫。”后主信之,敕忠出部分,忠辞
云:“臣处分讫,即当奉迎。”后主令宫人装束以待忠,久望不至。隋将韩擒虎自新林进军,忠乃率数骑往石子岗降之,仍引擒虎军共入南掖门。遇
抵抗,忠曰:“老夫且降,诸公何为?”,众军皆散。台城陷,其年入长安,隋授开府仪同三司。卒,时年七十七。子幼武,官至‘仪同三司’)词
人走笔至此,辞意实已两尽。我们且看他王介甫又以何等话语收束全篇?不意他却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犹似可闻。“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南京南一水名。非江北之大‘淮河’),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也,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尺幅千里chǐfúqiānlǐ: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出处:《南史·昭胄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饶有有馀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于以(是以)弥永。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清遒qīngqiú清新有力。元·刘祁《归潜志》卷五:“诗笔清遒,字画严峻,为一时所称。”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且江南之地,词曲尤工,哀怨清遒,近古乐府。”),其境界之朗肃(高洁,庄重),两宋名家竟无二手(敌手),真不可及也!戒凡居士整理201707317
献花(0)
+1
(本文系戒凡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