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足自温及四肢烦疼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04-16

太阴脾主四肢,因此太阴病必然从四肢表现出来,即使在表证阶段,四肢也必然体现着太阴病的发病特点。

大论中276条曰:“太阴中风,四肢烦疼”就明确提出了太阴病中风表证,在四肢的表现是烦疼。太阴中风之所以出现四肢烦疼,就是由于外感风邪引动太阴里湿而相搏结于脾所主的四肢。风湿相搏可引起烦疼,论中就有明论,如174条有:“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此为风湿相搏于太阳之肌表而致的身体烦疼,这与太阴病表证的四肢烦疼是相似的,只不过太阳病之身体疼烦是全身性的,说明了太阳主全身肌表,而太阴病中风表证之烦疼只是在四肢,说明了脾主四肢。当然太阳病的风湿相搏之湿邪主要来自外感湿邪,而太阴中风的风湿相搏之湿邪主要来自脾阳虚不化所生的内湿。

至于太阴病伤寒表证的四肢表现,在187条、278条就有:“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此为太阴病伤寒表证的四肢表现是手足自温。手足自温是比正常手足温热偏低,但未达到手足冷的地步,也就是介于手足正常的温热与手足厥冷之间,反映了四肢阳气已比正常时的阳气显得不足,但尚未到阳气不足而生寒冷的地步,只是手足自温,当然也是四肢因阳气不足而得不到正常温煦的表现,属太阴表证阶段的四肢表现。

太阴病伤寒表证之所以出现手足温,就是由于在素体脾阳虚的基础上,又外感寒邪伤阳,致脾阳不足以温煦四肢所致,若进一步发展,到了手足厥冷地步,就会出现典型太阴病自利腹痛的里证。

可见,太阴病表证,有中风、伤寒之别,在四肢的表现亦不同,中风者四肢烦疼;伤寒者手足自温。以证推理,四肢烦疼与手足自温,一则偏于阳邪,属于太阴中风;一则偏于阴邪,属于太阴伤寒。

REF:纪立金.《伤寒论》太阴病表证探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1:4.

太阴指的是六经中的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阴脾经的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苗窍以及经络脏腑的气血阴阳。太阴之表所涵盖的应为手太阴肺经经络及其苗窍——皮毛(玄府),鼻,气道(喉);足太阴脾经经络及其苗窍——四肢,肌肉,口(咽)。寒邪侵袭太阴之表的部位,引起太阴之表功能障碍而出现的病变称为太阴伤寒表证。

四肢为太阴脾所主,身体官窍位于人身之表,寒邪犯于太阴之表,四肢多会出现反应,如第187、278条所言“手足自温”。正常人脾阳输布于四肢,手足自然温热。条文中伤于寒后,出现“手足自温”而无他症。寒邪伤于三阴之里,即现手足寒,今见“手足自温”,故知寒邪未入于里伤及脾阳,邪正交争于表出现手足温,如《医方辨难大成》中记载“脾阳横逆四肢,邪合之,故手足自温”。四肢为脾之阳气所聚,寒犯太阴,四肢出现邪正交争,温度升高。如患者脾阳素虚,邪犯太阴,邪正交争不甚,可不见身发热而独见手足温热,如范恒在《伤寒论讲义》中对“手足自温” 解释为温温发热,并注释“脾主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太阴为至阴,感受外邪之后,抗邪之力不足,故无明显发热。阳虚不甚,脾阳尚能达于四末,故虽身恶寒,但尚‘手足自温’,这也是和少阴病手足厥逆不同之处”。所以太阴伤寒表证之四肢见证为四肢手足温度升高,远端高于近端,或不见发热而独见手足温温发热。

REF:林霖,张光荣.《伤寒论》中太阴伤寒表证见症试探[J].江西中医药,2013,44(04):14-15.

整理丨蔓

图片丨王德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