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产生,远古时代由于缺文字,后人只能通过考古来了解那个时候的生产生活状态。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也不相同,秦朝建立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文字—小篆。因为有了文字,我国古代的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春秋战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高峰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问题著书立说,纵横捭阖。 可是,如今我们对先秦历史的了解却更多地通过儒家官方学说,途径很单一,不能再看到“百家之言”,造成这种结局的重要的原因是来自政治。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君主专制,推行焚书坑儒文化政策,汉朝武帝又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除了官修学说以外的著作典籍或被毁坏或失传,造成了我国文化史上重大的损失。随着儒学官方地位的确立,以其为指导思想编纂的史书成为后世了解历史的主要渠道,而其实这些史书中的一些记载可能由于主观上的因素,已经远离了真实的历史,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这个故事就是个典型的佐证。 盗墓贼挖出失传奇书,记载了历史上最大篡位案,直接颠覆正史说辞。 时间要回到公元281年,当时正处于西晋太康二年。一天,一个名叫不准(fǒu biāo)的盗墓贼偷摸钻进了汲县的一座古墓,可是在古墓中他并没有找到想要的金银珠宝,反而发现了一大堆破竹简。在昏暗的光线下,这个盗墓侠客虽然发现竹简上隐约有一些小字,可是因为看不懂,又不感兴趣,所以便失望地扬长而去了。很快,古墓被盗的事情被当地百姓发现,他们自发地到官府揭发,当打开这座古墓,在场的人们几乎被震惊到了,只见墓中满地散落的都是竹简,当地官府足足拉了10多车。随后这件事情也引起了社会士大夫阶层的关注,甚至皇帝也专遣中书监、中书令等官僚负责竹简文字的翻译工作。 经过官员们兢兢业业的工作,竹简的身世终于揭晓,原来它来自魏襄王的坟墓,竹简上的文字详细记载了先秦三朝的重要历史,特别是东周时期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史实。 鉴定工作完成,翻译定稿取名为《竹书纪年》。《竹书纪年》这本失传奇书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士大夫阶层极大的反应,因为之前依靠《春秋》、《史记》而得到的很多先秦史实都被颠覆,其中包括商朝最大的篡位案。 伊尹,这位商朝重臣,在儒家的典籍《孟子》《左传》中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他在先君商汤死后,竭力辅佐新君太甲振兴纲纪,发展国家经济,可是太甲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庸君,他既无心政事,又失德于民,于是伊尹为了国家江山社稷不得已废太甲之位,令其在汤的陵墓桐城守灵。三年后,太甲幡然醒悟,伊尹大为感动,迎太甲回朝,为其作《太甲训》以示赞许,从此商朝在君臣共治之下走向了繁盛。 然而,在《竹书纪年》中关于这一段历史却有另外一个版本,书中说四朝元老伊尹在先君过世后威望日涨,引起了新君太甲的极度不满,可是由于太甲年轻气盛,政治影响力不及伊尹,很快被伊尹轻松拿下囚禁在了桐城,随后伊尹取而代之自立为王。七年之后,太甲才得以东山再起,诛杀伊尹。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版本,伊尹却是一个以下犯上谋权篡位的腹黑权臣,这跟官修史书中他完美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立场上的说法令人真假难辨,后来也不乏自命不凡效仿尹伊废黜当国皇帝的权臣,如果《竹书纪年》所载属实,伊尹开创废王自立的先例,堪称史上最大的篡位案。有人说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于主观上的目的某些人被抹黑,某些人被美化,包括《竹书纪年》这本书本身,在宋代时和程朱理学主流意识形态相抵触而神奇消失,后来又出现了宋版《竹书纪年》,因此什么叫做历史,还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
|
来自: 昵称32353910 > 《人生故事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