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实践证明:死后是可以复生的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19-04-19

记者 | 张伟建 程正才

我是一口油井。

2019年3月12日,时隔七年之后,当我再一次有了知觉和动力,看到熟悉的红工服和黄土塬,感受着从地下喷涌而出的巨大能量,我知道,我复活了!

技术实践证明:死后是可以复生的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我新生命的体征:

生产年限将会有5-10年,总产量有1万吨左右,日产油最高可达到9.2吨,为关停前产量的100倍,含水量只有16.6%!

从此以后,技术专家和采油工人就成了我的常客,从他们的交谈中,我得知了我复活的前因后果。

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也为开启长庆油田二次加快发展的新征程,油田在2017年底成立了万口油井评价挖潜工程项目组,对长停井、老井展开为期3年的全面复查,每年将复查油井3000口以上,年复产1000口井。

技术实践证明:死后是可以复生的

作为一口已经关停的复查对象井,我不得不提及我前生的经历。

2012年10月,我作为一口低产低效井而生。受限于地质条件和技术手段,投产初期,我每日的产油量仅有0.35吨,含水量为86%。

更令我感到可悲的是,我的产油量不仅偏低且持续下滑,单井产量约为油田平均值的1/10左右,成本与效益严重失衡。

2016年9月,当我的日产已低至0.09吨,含水量却高达93.4%之时,作为一口四年间仅产油117吨的低产低效井,我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在长庆油田,像我这样的井有上万口。

技术实践证明:死后是可以复生的

转机出现在2018年。

在距我不远的地方,一口新投产的油井——镇555获得相对高产,技术专家依此对我所在的区域展开地质复查。

中油测井长庆分公司应用视电阻增大率法,双地层电阻率对比法等新技术手段,通过分析物性与含油性,重新对我所属区域油层进行解释。在获得对油层的重新认识并通过可行性分析后,技术专家立即提出补孔复产建议。

补孔、填砂、压裂,我终于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我的重生带动了更多井的新生。

在针对我进行复产工作的同时,依据经验,项目组在我所属区域进行连片复查,又发现了延6油藏的连片分布与主体带延7油层发育,直接将油田在该区域计划新钻井的数量从10多口变为30多口,新建产能比计划多出约3万吨。

我的重生也带动了更多井的重生。

地质所对周围51口老井进行复查,相继发现镇400-88等一批与我情况类似的低产低效井,在展开相应技术攻关和复产工作后,预计可新增地质储量150万吨,可建产能3万吨。

截至目前,万口油井评价挖潜工程项目组已累计复查长停井和老井超过2万口,其中复查长停井4800口、复产1070口,累计采油超过20万吨。已发现45个浅层高效建产有利区,并预测到相当规模的地质储量,可建产能55万吨。

此时此刻,感受着体内喷涌的动力,我真想说一声:感谢技术人员的不离不弃,能继续为这片土地奉献石油,实现价值,活着的感觉真好!

摄影 | 姜海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