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今年6月30日,内陆影市上半年总票房已达271.75亿元,要知道,这比2016年同期票房已多出近26亿元。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专资办“中国电影票房”统计数据看到,截止到9月5日,2017年中国内陆电影总票房已突破400亿元。尤其耀眼的暑期档(6月至8月)票房(含服务费)更不用提,票房成绩达16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7%,创历史新高。 8月25日,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后的第一部影片《海边的曼彻斯特》正式上映,作为第一部试水分线发行的电影,在全国66个城市190家影院的270块银幕上映,上映7日,票房500万(截至9月12日作者发稿,累计票房748.5万)。 或许您会认为对于一部院线电影,上映7日票房500万的成绩实在是少的可怜,但是相对于投入大量宣发成本(2014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白日焰火》宣发成本1:1,营销费用超过2000万,几乎与制作费相当),进入全国电影院线大规模上映的影片,一部未能在宣发上投入大量费用的艺术电影收获这个票房成绩也着实不易。要知道,2016年底全国电影银幕总数达到4.1万块,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银幕数量最多的国家。而270块银幕在4.1万块的银幕面前是这样的。如下图所示 针对往年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影片展映、经典重映,往往是一票难求,甚至出现影迷提前30个小时排队购票的情况,今年6月11日上午8点,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启线上线下同时售票。据淘票票数据显示,1分钟之内,线上售出23261份订单,达到近4万张影票;5分钟后超过12.2万张影票。截至上午8点30分,开票半小时,发售影票张数超过18万张。这些数据,让人无法忽视观众对于经典影片,对于艺术影片的观影需求已经在改变,除了常规的院线电影,观众已经在细分。 那么,“对”的观众在哪里呢? 作为专注于中国影视行业从事风险评估、票房预测、舆情监测、受众研究、IP测试、企业评级的领军机构,新传智库联合国内顶尖影视科研机构的专家人才以及影视一线精英组成高端智库研究咨询平台,历时近半年时间从全国36所城市获得16000份第一手数据,用数据告诉你:这是我们的观众。 一、调研背景 面对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行业对受众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受众调研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所需的数据亟待完善,特别是缺少来自一线观影人群的直接数据。以往来自观影人群的数据基本上是网络自愿者调查,缺乏合理的抽样设计,也不符合科学的抽样原则,导致不能推断总体,使得数据结果存在偏差,适用性方面有较大的问题,这也制约着电影行业主体无法了解受众的动机、需求和消费习惯等深层特征。此外,电影受众是一个不断变动着的群体,界限较为模糊,所以一次性调研仅能了解当前一段时期内受众特征,无法及时了解电影受众的结构和动态需求的变化性。基于以上考虑,建立在科学抽样基础上的中国电影受众动态调查很有必要。 二、调研团队 在此背景下,新传智库联合业内相关专家(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开大学等电影学、传播学领域专家学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达成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利用科学的抽样方案设计,对中国电影受众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人口统计特征和结构构成,以及受众电影消费习惯、动机、偏好、需求等;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和构建中国电影受众动态样本库,为以后的连续调查和专项调查提供科学合理的样本来源。 三、样本量确定 本次调研按照置信度为95%,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1%,并按行业经验惯例抽取设计效应为2进行样本抽取,最终从全国抽取样本总量16000人,即每个电影院需要80位观众接受调研。 四、分析架构 2016年中国电影受众调研主要涉及五个部分:电影受众基本信息、电影受众信息渠道、电影受众内容选择、观影环境偏好、网络观影概况。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主要调查了受众的基本信息,包括受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和收入,构建中国电影受众的形象。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调查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从平均观影频次、关注信息类型、关注信息渠道和观影方式等方面了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关注受众对内容的选择,了解受众对观影时间的偏好、对电影类型的偏好、对广告的态度。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聚焦受众对观影环境的偏好,从观影决策、购票方式、购票价格、对影院选择等方面着手,了解受众对观影环境的需求。 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对越来越热门的网络观影方式进行了调查,关注日渐成熟的网络付费观影、受众偏爱原因等。 【为避免文章过长可能会引起的阅读疲劳,本文将主要围绕第一部分“受众的基本信息”展开,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将在之后的几天内发布,谢谢各位看官,也欢迎大家在文末留言一起探讨。我为中国电影建言献策,据说留言者会得小红花哦~】 五、调研结果 (一)电影受众基本信息分析 1、性别:女性受众近六成 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在电影受众的比例上女性受众明显高于男性受众,两者比例大致为6:4,与之前调研结果基本一致。相比男性,女性在现实中更喜欢去电影院,主动性也更强。 图1-1 2016,年电影受众性别构成 2、年龄:平均年龄24岁 本次调研得出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在18-21岁在之间的比例占到41.7%,30岁以下人群占到绝大多数(88.9%),可见目前中国电影受众主力军仍为年轻人。未来电影市场受众或进一步年轻化,受众市场潜力巨大。 图1-2 2016年电影受众年龄构成 与年轻人成为电影市场主力相吻合的是,电影受众的婚姻状况也是单身者居多,占比57.0%,其次为恋爱中(30.8%)和已婚(12.2%)。 3、学历:整体学历水平较高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电影受众的整体学历都比较高,其中大学本科/大专学历的受访者占比70.4%,硕士及以上学历受访者占比16.0%,两者总占比86.4%,高学历者成为电影的主流受众。其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另一方面大学及以上学历的观众拥有更多自主的闲暇时间,有更多进行社交的需求,对于休闲娱乐也有更多的追求。 图1-3 2016年电影受众学历构成 4、职业:在校学生成主流 与学历相呼应,受访者的职业也以在校学生为主,占比超过半成(57.6%),与其他明显拉开差距。紧随其后的企业/公司员工占比13.6%、企业/公司管理人员6.4%、自由职业者5.0%、医生/教师/律师/科技人员占比4.4%。 图1-4 2016年电影受众职业构成 5、收入:月均收入5768元 从调研结果来看,有54.1%的受访者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下,考虑到职业分布中在校学生占比为57.6%,这一结果也并不奇怪,在进一步数据交叉检验中,月收入2000月以下者中,有91.9%职业为在校学生,说明这一结果较为合理。 除去暂无收入的学生群体外,电影观众收入水平如下图(图1-5)所示,37.5%的观众收入在4000元以下,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的观众比例为30.4%,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观众比例为32.0%,收入段的分布较为平均,所有观众平均月收入则为5768元。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据调查2016年为中国电影票房贡献最多的依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大城市,因此虽然电影受众将近6000元的平均收入看似客观,但按照以上一线大城市来计算便显单薄。 另外,从月收入3000元开始,收入越高的观众所占比例依次下降,但是当月收入高于8000元时,观众比例反而有所上升,特别是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观众比例占到11.5%,这说明当前中国电影观众的收入水平呈现不太规则的U型结构,我们不仅要考虑到高收入水平者的观影需要,还要考虑到庞大的无固定收入的主流观影人群——在校学生。 图1-5 2016年电影受众月收入状况 当然,在第二部分中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从平均观影频次、关注信息类型、关注信息渠道和观影方式等方面了解受众对信息的获取。第三部分,关注受众对内容的选择,了解受众对观影时间的偏好、对电影类型的偏好、对广告的态度。第四部分,聚焦受众对观影环境的偏好,从观影决策、购票方式、购票价格、对影院选择等方面着手,了解受众对观影环境的需求。第五部分,对越来越热门的网络观影方式进行调查,关注日渐成熟的网络付费观影、受众偏爱原因,小编并没有一一列出,在之后的几天内也将逐一展开发布,而这部分的详细内容也在蓝皮书系列《2017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中做了详细的介绍,也欢迎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