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刘贯道 《消夏图》 早在西周以前的商朝,生活在豳[bīn] 地(今属陕西旬邑、彬县一带)的周部落先民,在周文王祖先公刘的率领下发展农业生产,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掌握了冬季藏冰的方法。 《诗经》“七月”篇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腊月里凿冰咚咚作响,正月里储藏在冰窖之中。 周人藏冰用来干啥呢? 《周礼》给出了答案: “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yōng熟食] 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 西周时期,设置了专门掌管藏冰的官员——凌人,负责在腊月时凿取超过使用数量三倍的冰块,藏在冰窖。春天的时候,凌人要检查藏冰的情况,将肉类、酒类等美味放进冰鉴里防腐。 “祭祀,共冰鉴;宾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夏颁冰,掌事,秋刷。” 藏冰用于祭祀,宴请宾客、举办丧礼等场合食用、使用,到了炎炎夏日,赏赐给官员,用来避暑,秋天时,清除冰窖,迎接又一个严冬的到来。 《周礼》可不是说着玩儿的,古人的记载非常靠谱。 曾侯乙墓青铜冰鉴 1978年,考古人员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现场出土的一件战国铜冰鉴就是古人藏冰的有力实物凭证。 冰鉴是曾国君主曾侯乙在夏季储存冰镇食物的器物,被后人戏称为“古代冰箱”。 冰窖藏冰,来之不易,在唐朝以前的炎炎夏日,冰块仅限于王宫贵族享用。 掐丝珐琅寿字冰箱 唐朝时期,流行深井储藏冰块,用于夏季使用。在地下挖掘一口深达八丈的旱井,腊月藏好冰块后,将井口封好,夏季取出冰块享用。 深井藏冰,相对容易,在民间,一些富豪也开始藏冰。 《云仙杂记》称:“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 可见,在唐代,夏季的冰雪和黄金美玉等值,普通百姓购买力有限,是无福享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