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心中有禅,万般自在

 沐沐阅览室 2019-04-20

百草园早读:心中有禅万般自在 来自百草园书店 00:00 08:12

文 | 强生隆 · 主播 | 鲁易 · 摄影 | 张水萍 · 编辑 | 一白

人身,生于红尘,长于俗世,老于烟火,归于土埃。人心,成于本初,繁于功利,简于成熟,明于修行。在这一过程中,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一些佛性,不一定入禅,但一定要有一些禅意。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素养。

我想,所谓人生修行,其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认知见性不着相,心空无我不执着,识得本性,如法随观;其最终目的,或许就是心灵超然物外而入世,凡身禅定净化而出世;最好造诣,或许就是定力抵御尘埃诱惑,本性守护清净少欲,走向灵魂纯粹慈悲的原乡。这,或许就是人性中的佛性,生命里的禅意。一缕禅意盈心间,一瓣馨香随身边,一方白云闲眼外,一声梵音绕耳畔,一世浮生般若心,一树菩提伴天涯。车水马龙中清者自清,纷闹喧嚣处静者自静。

佛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人的心灵原本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树上开满禅意的花,形成人性的慧根,具有清净平和善良的特性。

只是因后来的种种缘故,有的被红尘的烟火迷隔而忽视或封藏;有的被俗世的欲望挤兑而遗失或遗忘;有的被潮流的功利挟裹而改变或转向,有的被个体的卑微畏惧而放弃或妥协。从而使物欲横流,功利盛行,喧嚣尘上,邪恶肆意。这正是生命的悲哀之处,人生的遗憾之所。

佛性,推崇的是“善”,容得下舍得出,能抛开功利的羁绊,慈悲施予,能忘却恩怨的纠葛,宽容悦纳;禅意,敬重的是“淡”,拿得起放得下,能摒弃世俗的执念,淡泊宁静,能阻断喧嚣的纷扰,安静从容。心善世事安然无恙,性淡菜根粗茶生香。 

心中有禅,万象皆缘。一个人,若能修行到用善待人,自身便有了佛性,心里也种下了佛根;用淡悟事,魂灵便有了禅意,心里也开出了禅花。从而懂得季节的冷暖,岁月的悲欢,光阴的清浅,流年的浓淡,生命的长短,都是自然之平常,宿命之缘分。

也知道该用生命全部的真诚倾情和一生的真挚珍惜来换取时光馈赠,用一场诗和远方邂逅生活,不辜负世界,不辜负自己。这样的生活,就是禅悟的眼界和胸怀,这样的光阴,就是禅境的美好和恬甜。

生命若无禅,便会活的最无味,人生若无禅,便会走的最疲累。如果走不出红尘烟火,摆不脱世俗风尘时,就会眼里看不见禅,手里握不住禅,心里装不下禅,脚步近不了禅,便会岁月苍老,心境苍白,情绪烦乱,快乐让烦恼挤走,笑容让喧嚣淹没,生命失去魂灵。

生命终究会在时光中凋零谢败,灵魂却可以在岁月里丰盈饱满;人生在世,可以面对任何空白,但不能失去一丝禅意;可以承受一切落寞,但不能没有一点禅心。柴米油盐就是最好的修行法门,俗世红尘就是最大的卒炼道场。

若生活是烟火,就在烟火的味道里品尝酸甜苦辣;若生活是山谷,就在山谷的沟梁上经历风霜雨雪;若生活是江河,就在江河的波涛中领略起伏跌宕;若生活是琴瑟,就在琴瑟的弦音间倾听悲欢离合。

每一点虔诚,就是一次匍匐朝圣的开始;每一次修行,就是一场蜕变成蝶的过程;每一场行进,就是一份初心本真的回归;每一份情感,就是在心魂里种花,种禅,种生活,种人生。

-作者-

强生隆,甘肃白银人,喜欢在文字中寻找乐趣,用笔分享善良,用情感感悟世事。作品散见各大公众平台。

-主播-

鲁易,声音演绎者,微信、qq:1289767471

-摄影-

张水萍。当代中国画画家。微信号:szbylove。她的作品或空灵或恢弘,被海内外藏家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