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的乐趣》 四

 王天神 2019-04-20

思维的乐趣 来自二进制by 00:00 05:12

到这个假期结束,我和小不点终于结束了《沉默的大多数》的阅读以及后续工作,接下来会维持大约一周的有关这个书籍文章以及我俩对话的推送~

原文如下

《思维的乐趣》 四


王小波
 

 假如要我举出一生最善良的时刻,那我就要举出刚当知青时,当时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类,丝毫也没有想到自己。同时我也要承认,当时我愚蠢得很,所以不仅没干成什么事情,反而染上了一身病,丢盔卸甲地逃回城里。现在我认为,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

  假如让我举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时刻,那就是现在了。可能是因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为已经成年,反正你要让我去解放什么人的话,我肯定要先问问,这些人是谁,为什么需要帮助;其次要问问,帮助他们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后我还要想想,自己直奔云南去挖坑,是否于事有补。这样想来想去,我肯定不愿去插队。领导上硬要我去,我还得去,但是这以后挖坏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当然,这结论绝不是说当年那些军代表是些装傻的奸邪之辈——我至今相信他们是好人。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然而,你劝一位自以为已经明辨是非的人发展智力,增广见识,他总会觉得你让他舍近求远,不仅不肯,还会心生怨恨。我不愿为这样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现在当然有自己的善恶标准,而且我现在并不比别人表现得坏。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基于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因此有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得到思想的乐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类人士的总和有恒河沙数之多,我就趋向于悲观。此种悲剧的起因,当然是现实世界里存在的种种问题。伟大的人物总认为,假设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期望的那样善良——更确切地说,都像他期望的那样思想,“思无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闪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这些说法的人本身就是无邪或者无私的,他们当然不知邪和私是什么,故此这些要求就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要有。无数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杀了。考虑到那恒河沙数才智之土的总和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庞大资源,这种想法就是打算把整个大海装入一个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实是,这种想法一直在实行中,也就是说,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从愚蠢的方面找办法。据此我认为,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而我能够这样想,只说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了对此表示悲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

标识的部分为后边讨论的中心

对话如下


·

翻滚的熊猫

王小波说“在孔孟学说里要求人应该思无邪”,而这无邪的标准是靠什么制定的,正是王小波怀疑的点。

在普遍认知中,无邪代表着纯真不世故,不慕荣利,总是为别人着想,甘于且乐于过清苦的日子。但是好像对于王小波来说,除了单纯不世故他或许同意(因为这是他一直践行的吧),后几点都是他排斥厌恶的。

在他看来,欧洲的那种“人本来就是追求自己的私利和快乐”是真诚的,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己的命是属于国家属于父母亲人就是不是自己的”这种观点是灭人欲的。但是我觉得,确实孔孟学说说的太极端化,对人的要求太高太圣洁,但是他和圣经一样,都是起教化百姓的作用,他是教条,它的性质决定了他没有烟火气,很崇高。

确实里面的话语都是人想的,所以必然有偏见之处,,但是类比来说,圣经也一样啊,只要是教条,价值判断就少不了。王小波很欣赏西方的一些态度,说西方的知识分子依靠科学,依靠理性,就是不依靠价值判断。但是写文章没有价值判断,其实是不太可能的。所有人的话,都跳脱不了自己的想法,价值观也是随之的,避免不了。

或许王小波的意思是知识分子不要在文章中随意评判他人的价值观,也不要说一些“将维护价值体系的大任交给我们”这样的蠢话。但是其实知识分子在我眼里,就是承担社会价值舆论导向的一群人。他们很难对我们的思想有约束禁锢,仅仅会引导或者影响我们而已,而且就像蔡康永说的那样“我们经常高估别人的话语地我们自己的影响”。

或许是王小波处于特殊时期,但是当时知识分子给他的思想禁锢,是依附于强权之下的,和现在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我觉得知识分子给我们做的价值引导可能是错的,因为是人就有局限,但是我相信他们一般是秉承着善意的,而且是希望有正确导向作用的,既然别人本心良好,而且他的话只是会给你看到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和不同的面,而并不会制约你禁锢你的话,为什么不排斥知识分子在文章中传递价值观呢?

·

倒立的兔子

感觉这一段王小波仍在讲述他说过“先懂后有资格去说“的问题,他仍在坚持孔孟因不知什么是邪,所以倡导无邪是有问题的。只知正不知反,而去强调已知的是对的。其实他所谓的正是对的,那这个模式也绝对坚持不得。

然后说一下,你提及的“价值判断”这个问题。王小波是个在心里将科学推得很崇高的人,甚至已经意识不到科学是被他自己推崇起来的,相反的,他认为科学原本就在他心里了。就像传统中国人把“国家亲人重于自己”这种从小养成的价值观归为自己先天携带,而非后天培养的是同一个道理。所以我们会接受自己的是真理,而感觉不到是教条,王小波也一样,由于他把科学理性特别挤出当局者迷,所以感觉不到他是个价值判断,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教条主义了。

谁不总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呢?原先A/B/C/D均为价值判断,但当一旦从小接受了A,从而潜移默化认为A的绝对正确性,就会下意识地把不同类的B/C/D认为是“判断”,其实这判断在他们心里归根结底不过是对A正确与否的评定罢了。


哪里存在没有价值判断的事啊

对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