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有素问 | 《琵琶行》里说中医

 贝尔的小书房 2019-04-21

蔷薇,居于魔都,金庸迷兼中医粉一枚,热爱传统文化和一切有趣的东西,经常冒出各种稀奇古怪的念头然后付诸纸笔,个人公众号此间(cijiansun)。


《琵琶行》里说中医

文字/蔷薇   图片/来自网络

若拿《长恨歌》与《琵琶行》相比,我一直更爱《琵琶行》,因为感觉白居易对其投射的情感更真挚,否则哪里来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呢。明代陈洪绶称《琵琶行》:“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可见其动人之处。

文学评论方面先按下不表,今且秉承“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风格从中医角度解读《琵琶行》,若有牵强附会之处,请各位看官一笑置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开篇点明时间是秋天。《素问·玉机真藏论》:“秋脉……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王冰注:“其脉来,轻虚以浮,故曰毛”。

“忽闻水上琵琶声”,试想人在江上,另一艘船上的琵琶声幽幽传来,是不是很有“其脉来,轻虚以浮”的感觉。更何况还有后面的“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好一个欲说还休。秋脉无疑了。

这是整个天地时节的脉象,秋意已浓。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先把琵琶弦想象成是寸口脉,把弹琵琶的手法当成把脉的手法,“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把弦上出现的各种音色变化想象成脉象变化,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新的发现与体验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转轴拨弦三两声”,先以三指切脉,感受病人的寸关尺脉象,而最初肯定不及细细分辨寸关尺之各种细微,先看整个脉象给人的感觉,是有力无力,是气血充足还是不足,故“未成曲调先有情”。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了解了基本脉象之后,再对脉象进行沉取浮取,即“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感受寸关尺脉象的各种细微之处。于是指下了了,心中分明,从“说尽心中无限事”,到“似诉平生不得志”推测,琵琶女当有肝气郁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一长段本来是描写琵琶乐音,但也不妨将其作各种脉象看。可以想象琵琶女用自己无上的演奏技艺,为观众展现各种脉象的意趣。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弦是琵琶上最粗的弦,小弦是琵琶上最细的弦,“大弦嘈嘈如急雨”,抑扬顿挫,中气十足,类似实脉,“大而长,微强,按之隐指愊愊然。”实脉指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而“小弦切切如私语”,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感觉,类似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阳衰气微,无力鼓动,故见微脉。。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意象,满盘珍珠,跳动不休,正类似脉象之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动脉临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因邪而致阴阳相搏,气血不和,故脉动有力,指下三部累累如珠,兼有滑数之象。虚证常见病久体虚,阴阳不调,气血乖戾而脉动无力。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间关莺语花底滑”,类似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徐灵胎在《脉诀启悟注释》中说:“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都是描述一种流动滑利之感。

“幽咽泉流冰下难”,当为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往来涩滞而无滑润感,脉搏起伏较徐缓,指下如轻刀刮竹状艰涩不畅的脉象。涩脉因津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血行不畅,脉气往来艰涩,故脉涩无力。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这句是说结脉与代脉。

《诊家正眼》云:“结属阴寒,亦由凝质。”结脉正好符合“冰泉冷涩弦凝绝”的阴寒凝结意象。“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症瘕积聚。

“凝绝不通声暂歇”,脉若暂歇,良久方来,就是代脉,脉经中说“来数中止,不能自述,因而复动。脉结者主,代者死。”代脉主脏气衰微,其病危重,多是心气绝,心脏病的表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注意这种感觉,虽然是幽愁暗恨,但绝对不是弱脉,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此处前用“别”字,强调其别具一格,后面又点明“此时无声胜有声”,点明其并非毫无力度,这一定是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细脉是指脉管在指下感觉细小,有的形容脉细如丝,但脉起落搏指明显,能分清次数。脉细主虚证。主要指阴虚、血虚,阴血不足脉管不充盈,所以脉现细小。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银瓶乍破水浆迸”,这个意象是这样的,一个器物,外面是坚硬的银制,里面却是空心的,盛着天下至柔之水,这类似脉经里的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好似手指按葱管的感觉,多见于大出血、伤阴之后的脉象,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铁骑突出刀枪鸣”,刀兵并举自然杀气腾腾,但士气总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类似洪脉,《脉经》云其“极大在指下”。脉来极大,滔滔满指,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洪脉主热证,通常是由于阳热亢盛至极,或是由于脏腑间有火热内蕴,所产生如烦渴、面红、身热、等症状。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炫技完毕,琵琶女本来的脉象出来谢幕,果然是弦脉,于是四“弦”一声,九九归一。《素问.玉机真脏论》:“端直以长,故曰弦”,是指弦脉为端直而长、指下挺然、如按琴弦的脉象。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肝主筋,以柔和为贵,若邪气滞肝,疏泄失常,气郁不利则见弦脉,故肝郁多弦脉。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是以听者与弹者皆意犹未尽,故天地之间又展现出一番脉象。

船浮江面,月悬空中,这当然是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指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如水上漂木的脉象。浮脉主要主表证,按之感觉有力的为表实证;按之感觉无力的属表虚证。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或某些急性热病初期;也可见于虚阳浮越证,则为浮大无力的脉象。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理解这段,可结合前文中“初为《霓裳》后《六幺》”之句。

《霓裳》一曲充满欢聚宴饮,花团锦簇。白居易另一首诗作《霓裳羽衣歌》中,有提到“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充满着生生之气与木之条达。

《六幺》之曲,又名《绿腰》,看到绿腰二字,不禁想起《天龙八部》里阮星竹的星眸竹腰和段正淳的题字“星眸竹腰相伴,不知天地岁月也”。

李群玉亦有诗写观《绿腰》舞之近感:“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传说此舞每当舞至酣处之时,舞者长袖飘逸,体如游龙,一派木曰曲直之象。

琵琶女在这样的美好时光中,是不可能会肝郁的。那么她后来为何出现了肝郁的弦脉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由此可知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好的时光,也去得特别快。“门前冷落鞍马稀”之后,琵琶女的生命开始转向秋天,不得不“老大嫁作商人妇”,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木气郁结,霜结庭兰。于是人见肝郁,脉见弦脉。

以上琵琶女的自述,其实就是本诗序言中“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的细说版,其郁结之情思,与前文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一脉相承。忧从中来,无可断绝。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这段和序言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的描述简直是大大的不同,序言里一派悠然见南山的淡定,诗中却郁闷迷茫,从低矮潮湿的居住环境,到呕哑嘲哳的粗糙村曲,从谪居卧病的身体状况,到取酒独倾的孤独惆怅,再加上杜鹃啼血,老猿哀鸣加深愁绪,白居易此时的脉象应该也是弦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前后矛盾?

序言里有说“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当然有可能是之前没意识到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之处,听了琵琶女的故事之后忽然意识到了,然后各种不如意纷至沓来,不绝如缕。

当然更大的可能是之前的恬然自安,只是装作淡定,都是情绪的盔甲,就像一只蜗牛,徒有坚硬的壳。于是一遇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所有的盔甲灰飞烟灭,一切的伪装土崩瓦解,共君此夜,只须大哭。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于是白居易对琵琶女道,请君再弹一曲,我将长歌以赠!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女听闻此言,悄立良久之后,忽然“却坐促弦弦转急”。

和前面《霓裳》《六幺》欢快的音调相反,这次乐音之中愁绪满满,“凄凄不似向前声”,导致闻者落泪,“满座重闻皆掩泣”,弦为心声,既然闻者伤心,势必弹者自己早泪流满面。白居易本人更是共情最深,青衫尽湿。

从中医角度看,这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治疗,肝开窍于目,泪为肝之液,泪落如倾,郁结之肝气当能得以疏泄。

白居易这样的大才子,当然不是仅仅哭一场就结束了,还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满腔情绪,抒发一尽。

这非常利于养生,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若深藏于心,不得疏解,就特别容易肝气郁结。我们当然知道可服用逍遥散疏导情志,疏肝解郁,但也完全可以不用药物。

比如若有可寄情之物,也便有了可疏泄的渠道,一如弹琵琶之于琵琶女,写诗文之于白居易,又如王羲之书丧乱帖,卓文君作白头吟,嵇康之手挥五弦,孔子之笔削春秋。甚至我们知道木喜条达,游山玩水也是疏解肝郁的一大良方。

于是千载之下,当我们读着《琵琶行》的时候,不禁感慨,幸亏琵琶女擅长琵琶,而白居易喜爱诗文,这些寄情之物大大地疏解了他们的郁闷情绪,使得五脏安宁。白居易最后福寿全归地活到了七十四岁,琵琶女应也能得享天年,不可不归功于其寄情之物。


若有素问:

若有素问 |《秋声赋》里说中医

若有素问 | 听张景岳八卦君火与相火

若有素问 | 何日风再起,可否继续吹

若有素问 | 诗词版伤寒经方(第七辑)

若有素问 | 《小狗奶瓶》观后感——那些我们不能忘记的光

若有素问 | 乱花渐欲迷人眼:太阳病篇膀胱气化失常与小便不利

若有素问 | 于细微处见精神:《伤寒论》桂枝麻黄合方小析

若有素问 | 学禅笔记几则

若有素问 | 满目荒凉谁可语-----也看《芳华》

若有素问 |我知道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寻梦环游记》观后感

“中医格格巫”巧治阿滋猫

诗情方意:诗词版伤寒经方(第六辑)

若有素问 | 自是枢机符造化:少阳枢机论

若有素问|从天龙八部里的两对CP谈谈营卫关系

若有素问|戏论李商隐《锦瑟》与治疗感冒的关系

若有素问|独孤九剑与中医心法

若有素问|九華月色記

若有素问|伤寒经方词(第五辑)

若有素问|蓬莱诗社物语

若有素问|杯中红艳桃花酿

若有素问|从怎么定住那些精灵古怪的中药说开去

若有素问|中医龙门阵:西施捧心考

若有素问|诗词版伤寒经方(第四辑)

若有素问|红楼医话之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若有素问|伤寒经方词(第三辑)

若有素问|伤寒经方词(第一辑)

若有素问|伤寒经方词(第二辑)

若有素问|因《源氏物语》作和歌十二首

若有素问|金庸笔下的阴阳五行(重修版)

若有素问+素琴乱弹=神马都是泡沫

若有素问|真武汤与都江堰

若有素问|十二首词说脏腑

若有素问|从折磨张无忌多年的玄冥寒毒说开去

若有素问|李白梦游手太阴肺经

若有素问|漫谈唯识学八识与岐黄之道

若有素问|红楼医话之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