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为学而乐 2019-04-22

在中国,很多家长都有过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孩子年级越高,陪伴的时间越长,更让人心塞的是,越高年级,有些题根本看不懂,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是在打两份工,白天要上班,好不容易下班了还要陪孩子写作业,真的是无缝对接。

根据《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显示,中国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坚持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报告还指出,我国中小学生日均写作业的时长是全球水平的近3倍。75.79%的家庭曾因“陪写作业”产生亲子矛盾,还有些上升成了夫妻之间的矛盾,每天因为孩子写作业的问题,各种吵架。不少家庭反映,陪写作业降低了生活幸福感。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多孩子都很排斥家庭作业,他们认为这是让他们不能自由玩耍、不能看电视、不能游戏的“罪魁祸首”,从心态就带着排斥,如果家长在陪读过程中言行不当,会“火上浇油”,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时间长了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孩子不仅不爱写作业,甚至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听讲,严重到不爱上学也都是有的。

这里总结在孩子写作业过程中,孩子最为反感乃至憎恶的七个行为,希望各位家长可以对照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共同为孩子的学习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自在的环境。

行为一:催

与孩子写作业中出现最多的毛病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形成对应关系,在陪孩子写作业中,父母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各种催:

快点吃饭,吃完饭后赶紧写作业!

还不快点,看看都几点了!

还有数学作业,快快快!

……

有调查显示,孩子最讨厌的问题就是:每天放学回家,爸爸妈妈问的那句“作业做完了吗”。这句话就像家人一进家门直接问你“饭做好了没有”一样,惹人厌。

因为,它传递给孩子的一个信息是,爸爸妈妈关心作业,胜过关心我。孩子不是不喜欢写作业,而是不喜欢我们的沟通方式。

赵薇主演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有这么一个片段: 毕胜男回到家里,看见女儿茜茜正在看动画片,二话不说就催着女儿去写作业。

茜茜哭着说:我不想写作业,我要看动画片。

毕胜男态度强硬:信不信我会把家里的电视卖了!

茜茜情绪爆发:我讨厌妈妈,坏妈妈!我讨厌妈妈,妈妈你走!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茜茜的这种激烈对抗在家庭中是比较少见的,或者说属于初级阶段,更常见的是孩子的消极对抗,用磨磨蹭蹭来表达对父母各种“催”的不满以抵触,这样的话就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磨蹭——父母催促——父母越催促,孩子越磨蹭——孩子越磨蹭,父母越催促,最终陷入一个死结中。

正确做法:

张嘴催孩子之前,先想清楚,到底是孩子磨蹭,还是因为孩子没有跟上你的节奏,所以你觉得他慢?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本来就跟大人不一样,他们吃饭比我们慢、洗漱比我们慢,不是因为故意磨蹭,而是他们的能力就仅此而已。判定孩子是否磨蹭,不应该以家长的节奏为标准,真正的评判标准是同龄孩子的速度。尊重孩子的节奏,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允许孩子比你慢一些,更不要因为心急指责孩子。他们可能已经拼尽全力,只是还达不到你的要求,别太苛求孩子。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此外,父母也要反思一下教育方式,比催更有用的,是放学后给孩子留出20分钟时间。 有一个教育观念:孩子的差距,往往都是由放学后进家门的20分钟决定的。

孩子刚放学回家,不必着急催着他去写作业,而是拿出20分钟的时间,选择跟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她今天累不累,渴不渴;班里都发生了什么趣事;有没有学到好玩的知识?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跟孩子做点小互动,或者是留出一点时间给他看一集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孩子在轻松的交流和游戏中感觉到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重视,心情也放松了,到了时间,便自动去写作业了。

我们跟孩子沟通,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号,比起作业,我们更关心的是你。给孩子写作业之前留出一点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更容易主动爱上写作业,把作业写好。

行为二:烦

“要不要休息下,喝点水?要不要吃蛋糕?要不要上厕所?”

“让我看看,这道题是这么解的吗?你是不是上课不专心?这么低级的错误也会犯?”

“我的妈妈是唐僧,我写作业错了一个地方,她讲了,我知道了,可她还是不停地讲呀讲呀。从一道题的错误,会说到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从我态度不端正,会说到我过去里犯了哪些错误,将来里学习成绩又如何地不好;从我学习成绩不好会讲到我考不上好的学校;从我考不上好的学校,会讲到我将来找不到好工作,好婆家,一辈子只能连累父母等等。巴拉巴拉,就像一堆苍蝇在耳边嗡嗡嗡地叫。一开始听的时候,我很生气:我在你的眼中,就是这么一个废物吗?听多了几次,整个人就麻木了,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吧,我就当做是做作业中间的休息。只是这种休息效果很差,一顿数落下来,整个脑袋像个浆糊,什么作业都写不进去。”

……

这样数落的结果是一个唾沫横飞,有口无心,一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结果不仅没能“唤醒”处于懵懂状态的孩子,反倒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让孩子学会了拖延,同时又让亲子关系变得疏远。

除了这些语言外,家长对着孩子皱眉头、瞪眼睛、敲脑袋等不耐烦的行为都能增加孩子完成作业的紧张感,尤其是平时日比较叛逆的孩子,更会对家长的这些自认为善意的提醒极其敏感。

毕竟,谁会喜欢身边有一个长舌的人呢?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心理学现象叫做“超限效应”。这个可以用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过的一个故事来解释:

马克·吐温在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点不耐烦了,于是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就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2元钱。

所谓的“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作用时间过久,引起心理的一种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情绪,就叫做超限效应。 意思就是说的越多,说服力越弱,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爸爸妈妈可以想一想,在辅导孩子写作业过程中,这种超限效应是不是也在上演着呢?

正确做法:

唠叨、批评得过多,家长的声音在孩子那儿就变成了噪音、杂音。唠叨,常常是源于担心、数落、批评,本意是关心和督促,但重复一千遍,就成了“废话”。所以,想让你的话有力度有效果,同样的话别反复说,不翻旧账,少点评论,多点解决问题的办法。

此外,家长还应该要相信和尊重孩子,多鼓励、少批评。适时放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包办代替,不监督孩子,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让孩子管好自己,主动学习,主动做自己的事。将唠叨的时间,留给孩子用于学习。

聪明的家长切忌“唠叨”让孩子生烦,达到“无为而治”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行为三:吼

孩子写一道数学题,上了3趟厕所;

一个简单的拼读,你整整教了2个小时,结果娃还是读错了;

你想克制自己的情绪,一看娃潦草的字迹,再也控制不住。

于是,你排山倒海,对娃大吼大叫:

“麻烦你动动脑子,这个字是这样写的吗?”

“我简直想抽你几鞭子,太不像话了,看看你这答案,错了多少!”

“我怎么能生出你这样的儿子啊”……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一辅导娃作业,必定大吼大叫,气到跳脚。每每辅导娃作业,父母都有种“恨铁不成钢”“咬牙切齿”的仇恨感。相比于催,吼对于孩子的伤害更大。

如果说父母的催是一把机关枪的话,吼就是大炮。一发炮弹下去,孩子基本上整个状态就不好了。

孩子是敏感的,当父母对自己大吼大叫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犯了大错,才会让父母失去了耐心;或者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行,辜负了父母的期望,从而降低对自己的认知。 一个总觉得自己犯错的孩子,长大后性格很难开朗大度,而容易患得患失、犹豫不定。

有这样一则新闻,一名曾经做过语文老师的人发起了名叫“全力吼叫,不如温柔拥抱”30天线上打卡活动,结果微信群里150多位爸妈竟然无人坚持下来。很多父母表示,一不高兴就“吼”是家长的通病,自己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应该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可就是做不到。

正确做法:

在孩子写作业之前,让孩子做好准备,包括上好厕所、准备齐全写作业的工具,之后家长与孩子一起静下心深呼吸,不要觉得这个动作微不足道,一旦养成这种写作业的“仪式感”,每次写作业之前都会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要写作业了”,同时父母与孩子之间都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孩子真的犯了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家长也要努力改变对孩子的语气与措辞,把命令和怒吼的口气改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如果不完成作业是要承担后果的。同时可以适当“示弱”,让孩子感觉“我懂得比你懂得多”,从而产生成就感,使得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行为四:骂

“你笨得跟猪一样!”

“你猪脑子吗?”……

这些恶毒的、伤人的话语,在陪读的过程中,经常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同时夹杂着拍桌子、踢凳子、扇手挥拳头等攻击性的行为。

可是你知道这些话语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吗?

下面的这一段视频,选取了几名监狱高墙内的孩子生命独白,可以看到,孩子从善良走向罪恶,父母对他们的责骂起到了非常负能量的作用。

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创伤基本上都来自于童年,而更多的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不和谐的亲子关系。

父母的辱骂,就像一把把刀子戕害着孩子的自尊,销毁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美好愿望。孩子犯错,父母可以严格教育,但不要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无情地将他的一个小缺点撕扯成大伤口!

有的孩子有偏激固执的倾向,就会将家长辱骂的话语放大,认为爸爸妈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从而产生一种愤怒、逆反的心理(虽然当时不一定表现出来),这种不良的心理将影响孩子的待人接物,日后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愤世嫉俗,甚至穷凶极恶的人。

而有的孩子性格有内向顺从的倾向,一旦遭受到她最信任的人——爸爸妈妈的语言暴力,可能就会将他们的嘲笑、谩骂转化为一种心理暗示,认为我就是笨的人,我就是懒惰的人,我一无是处,不受欢迎……这种自我否定、怀疑、消极的情绪,让孩子无法更好地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抑郁、狂躁等心理疾病。

正确做法:

相比孩子,成年人有发育成熟的理性大脑,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用骂来代替教育,实现发泄情绪很容易,但想想缺乏足够的耐心和自控力的后果呢?每当发怒时,不妨狠狠地弹一下自己。你会感到疼痛,那就是自己“犯戒”的信号,告诫自己责骂已经对孩子造成伤害了。

如果孩子确实犯错了,大声骂往往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低声调可以调节情绪、赶走愤怒。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行为五:打

打是所有的父母陪读中,最为恶劣的一种行为!!!不时地,会有一些孩子因为写作业问题,被父母活生生打死的惨剧出现。

2017年9月,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因为女儿小玲(化名)不肯写作业,44岁的谢某一气之下用竹条对女儿进行了抽打,并扇了女儿两耳光,后又踢了女儿一脚,将她踹翻倒地,随后女儿出现翻白眼症状,并且四肢僵硬,不能言语,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最终谢某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2016年,8岁的曼曼(化名)因为没写完作业就用蜡笔画画,被下班回来的妈妈看见了,火冒三丈,动手照着曼曼就是一顿打。可能妈妈也是失手,曼曼被打得直接晕倒。赶紧送医院,可还是没有救回来。一失手成千古恨的曼曼妈妈,因此精神失常。

2014年4月20日晚,山西太原市阳曲县一个小女生宝宝(化名)回到家写作业,可始终不专心。妈妈曹某打了两下手心之后,又在孩子屁股上踢了一脚又一脚,后来,对宝宝又是一通暴打,甚至抓住宝宝的头往墙上撞,一连撞了好几次,撞得墙“咚咚”作响。次日送医,女儿瞳孔散了没法救了。

2010年3月29日下午,贵州5岁小姑娘小香(化名)在背唐诗,因为发音不标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里的“疑”总念成“你”。母亲谭某一直给女儿纠正,但总是纠正不过来,这位80后妈妈竟然狠心拍打小香的后脑。打了几十下,后第二天发现孩子已经没有呼吸了。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都说孩子是父母前世的小情人,可是到了辅导作业时,小情人许多时候就变成了冤家乃至仇家。但无论如何,打孩子的行为都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身为父母,无论再生气,都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绝不该对孩子实施体罚,更不该往死里打!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父母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可以受到法律的制裁。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父母没有将孩子打死、打残、打伤,但当父母责打孩子的时候,都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心理创伤。

父母打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个性压抑,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甚至在长大以后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确做法:

有句话说,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拳脚只能让孩子“听话”一时,孩子越大,“打一顿”的震慑力就越差。有人说,打骂是家长面对犯错的孩子失控的表现。怎么在不动手的情况下,对孩子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情绪呢?其实,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行为六:罚

“错一个字,罚抄50遍!”

“这么简单的题都会写错,给我把这10页的题都做一遍!”

“不做完作业,别想吃饭!”……

罚抄、罚写、罚不吃饭,甚至有家长惩罚孩子在下雪天赤身裸体在户外写作业,这些都是家长在陪读中的“杀手锏”,也是孩子的“眼中钉”。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有些家长会认为“罚”比打骂对孩子的伤害更小,但实际上,孩子往往会更憎恶简单、粗暴而又机械化的罚抄罚写,曾有孩子因为写到烦躁、抄到绝望而跳楼自杀。即便孩子可以勉强遵从这个规则,在写作业中提高正确率,但是“错一抄百”的惩罚,使孩子们在写作业时提心吊胆,生怕写错一个字,他们早已忘了为什么要写作业,他们只是在为“不出错”写作业。孩子们刚刚开始进入学习的征途,就已经开始迷失学习的方向了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运用破坏性的手段也有其自身的结果,即实际上改变了目的。”当“作业”变成一种刑具,它在孩子眼里能不恐怖吗,孩子还能对它产生好感吗?

正确做法:

罚抄罚写等实际上属于变相的体罚,为教育法所不容许。

要避免罚抄罚写等现象,首先是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有兴趣做一件事时,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他自然会投入地去做,认真地去做。而孩子的兴趣是建立在父母的温和、鼓励基础上。

孩子在写作业中出现一些错误,也要进行分析,如果是他客观上的不会,那么给他耐心讲解;如果是他主观上的粗心大意,可以给他警示,或者是通过一些“小惩罚”式的游戏,让他养成细心、有条理性的习惯,比如说,让他在一个角落里,把一罐各种颜色的珠子排列整齐,或者是取消他的某些待遇,比如说游戏时间、小点心等,或者是让他做家务,这样子既起到惩罚警示孩子的目的,又不伤害到孩子,同时还可以让他劳逸结合,换脑休息。

行为七:吵

所谓的“吵”,并非指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在他的耳边制造噪音,而是指父母的行为干扰了孩子学习的清净,比如说:

孩子在书房里写作业,父母在客厅看电视,声音干扰了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在背书,父母在打麻将,“哗啦哗啦”的洗牌声盖住了琅琅的读书声:

孩子在阅读,父母在跟人唾沫横飞地大声讲话,让孩子恨不得捂起耳朵;

孩子在拼命完成功课,父母在旁边悠然地玩着手机,甚至大声讲电话,不时地斜眼过来指责训斥孩子不够专注……

父母陪写作业,这7个行为最让孩子反感,伤害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这种“吵”不仅仅会直接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让他动辄分心,无法专心于写作业,而且会给他带来一种不公平的心理挫折感:凭什么你们大人可以玩,我们小孩却得辛辛苦苦写作业?于是很多时候就会产生厌倦、逆反、抵触等心理,从而影响到作业完成的效率和质量。

正确做法:

就像我们做一件什么事需要安静的时候,别人发出噪音来我们都会受影响,更何况定力远远不及大人的孩子们了。孩子的专注力是培养出来的,如果家长不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话,那孩子的专注力肯定会受影响。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请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

孩子在写作业时,家长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可以阅读一些书籍或报纸类的东西,孩子不懂的问题如果请教你的话,你会的话就帮他解答,不过最好是引导式的解答,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不会的问题可以让他明天问老师,并让他明天晚上回来时讲解给你听,一方面可以让他温习,另一反面也可以让他认为父母重视他,关心他。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们要做好榜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如果父母能够做到始终如一地严于律己,就会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会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敬,无形之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给孩子更好的陪伴,让他们知道,无论学习这条路多苦多难,喜乐参半,都有我们在这里,陪伴他们,支持他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