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淡泊名利真隐士

 吴越尽说 2019-04-22
作者:施摩托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和收藏家。他生活在明代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和弘治年间,隐居于穆溪之西。穆溪,今吴江盛泽黄家溪村。故人称“西村先生”。

    史鉴家学渊源。据他在《西村集》中,讲述其曾祖父史彬,“君讳彬,字文质,清远其号也,任侠行权,喜趋人之急。……自励务忠,谨以力田起家,为税长县官,交誉之。”史彬有五子:晟、闵、昊、昌、昂,史鉴是长孙。

    史鉴博学多才。据明嘉靖《吴江县志》记载:史鉴,字明古,年十二三为四六近体,语即惊人。既长,搜罗群籍,发为文章,雄浑古雅,崛然成家,尤深于水利。《〈四库全书〉提要》是这样说的:(史鉴)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隐居不仕,留心经世之务。王恕巡抚江南,闻其名,延见之,访以时政。鉴指陈列病,恕深服其才……鉴文究悉物情,练达时势,诗亦落落无俗。有西村集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史鉴淡泊名利,“不乐仕进”。“家居水竹幽茂,亭馆相通。” 富藏书、藏古董,生前广交名流。其居所穆溪,又称青草滩,植木芙蓉数百本,每当鲜花盛开之时,就约吴宽、沈周等人来游,吟诗唱和。史鉴与沈周是儿女亲家,与文徵明、唐寅等名家也是朋友。他与吴中文人彼此交往,互相交流,对文学问题互相讨论乃至切磋。《西村集》中有不少唱和之作,如《怀古贻朱尧民》、《读杨君谦古乐府》、《赠沈启南》等;朱存理《楼居杂着》中有《答史明古》一文,是给史鉴的一封回信,可见两人经常交流讨论,借阅古人文集;史鉴在《与吴原博修撰》中曾谈及吴宽之文时说:“屡见老兄高作雄浑深厚,直追古作者,异日负一世文名者将有在矣。”史鉴“好著古衣冠,曳履挥尘,望之如仙。”史书称其是与沈周齐名的高士。吴江人朱鹤龄也讲过这样的话:“成(化)、弘(治)间,吴中高士首推石田(即沈周),次则明古(即史鉴),此通国之公评也。”

    史鉴主要作品有《西村集》、《西村杂言》、《小雅堂日抄》、《礼疑》、《礼纂》等。据王士祯的《香祖笔记》所记,《西村集》共二十八卷,收入《四库全书》有八卷。其总目提要记:“周用、卢襄各为之序。其文究悉物情,练达时势,多关於国计民生,而於吴中水利言之尤详。第五卷皆明初诸人《列传》,叙次简明,疑其欲为野史而未就也。其诗亦落落无俗韵。”此外还有《晴雨霁三游西湖》,这是一部经典的游记文学作品,记述三次游西湖的景况,将西湖风景呈现笔端,“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

    2013年11月,在日本古籍拍卖会上,出现一部手写稿本《史西村江海经游草稿》,共四卷,有“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的收藏章。这应该是史鉴的一部日记,主要内容是:明天顺七年(1463年),作者跟随赈灾人士,从盛泽出发,经平望莺湖、松陵,前往维扬通州解救饥荒灾情,记录沿途所遇人和事。书稿一手章草,笔法精到,真情显露,是难得的书法珍品。所幸这部书稿最终由中国淘宝者以三十万元人民币拍得。

    发表于2019年4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