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阿舍乡位于文山州与红河州的三县市(开远、蒙自、文山)接合部,阿舍乡的斗南村是彝族重要的乐器——弦子的生产、制作、销售的重要地区。在这里壮家手艺人以制作彝族乐器为生,形成了砚山县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彝家乐器壮家造。 斗南弦子为彝族人带来欢乐 日前,记者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阿舍乡的斗南。 斗南是手工艺人聚居之地,大部分人以制作弦子为生。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村寨里居住的不是彝族人,而是壮族群众。供砚山县近10万彝族人民娱乐的弦子,竟然大多数是斗南村壮族农民李龙宝、钱有发等巧匠纯手工制作的。“彝家的弦子壮家造”成为了砚山县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跟长辈们学了这门手艺,得空就做,去山上放牛也可以做,做得多了也就觉得容易了。前几日州上文化部门还组织我们给小朋友们培训呢,只要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他们。”77岁的钱有发告诉记者,斗南弦子制作技艺的传承关系是家庭式传承和师徒式传承,在长年的耳濡目染中,父传子,师傅带徒弟,代代相传。 好材料的手艺做出好弦子 走在安谧的斗南村,记者与泡桐不期而遇。村民王自福告诉记者,斗南村盛产泡桐,这种中空的速生树种,解板晒干,敲击时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是制作弦子的绝好原料。 走进制作弦子的手工作坊里,刀、锯、刨等工具应有尽有。那些木讷粗笨的木头经过削刻、推平、压板、拼合、打磨等工序,一个弦子就会在某位民间艺人的手中诞生。 参观完钱有发的作坊后,他进屋拿出做好的弦子,给大伙观赏。在弦身正面外围处,顺着同心圆的走势画有细碎的几何图案,弦心处嵌有一面小镜子,两侧以膏子绘上龙、凤、鸟、蛇等图案,造型生动有趣,色彩古拙,呈现一种原始质朴的民族风貌。 “像这样一把弦子,我用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做好了,得空就做,一把弦子最低也能卖一百多块钱。”钱有发说,弦头花样还有很多种类,除平弦没有任何花哨外,其余均是以雕刻动物的头像命名。 一把把弦子奏出团结曲 半个多世纪以来,彝人对这些由壮家人制作的弦子的热爱从未减退半分,反而越加在意和亲近,这是一种渗透在血液中的文化交融,也是当地壮族人民和彝族人民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文化体现。 老旧的弦子,越显得弥足珍贵。彝家人爱护弦子,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彝人跳弦已经成为砚山彝族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之一。 如今,无论是在彝家山寨,壮乡苗岭,还是在县城公园,到处都可听得到弦子的响声和弦子舞的脚步声。 注:以上民族资料与相关图片来自于网络搜索,如有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