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将自己学习诗词的过程分享给大家,望大家共同探讨。之前的文章分别讲过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的几种常见类别,诗的押韵,律诗、绝句、排律的特点,汉语的音调,平仄的基本知识等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之前分享的文章。 律诗的平仄有“对”和“粘”的规则。 “对”“对”,就是单句的平仄与双句的平仄相对,也就是相反的意思。 如五言律诗(仄起式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平仄正是相对的。所以说单句的平仄与双句的平仄永远是相反的,这种相反的规则就叫对。不这样,就叫失对或者拗对。 在一联之中第二、四、六字上,它们的平仄要相反相对。 “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眼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就是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粘的意思就是相同。 如五言律诗(仄起式),第二、三两句都是平平起的,四、五两句都是仄仄起的,六、七两句又是平平起的,这就叫粘。 不这样,就叫失粘。早期的唐诗也有失粘的,后来才严格起来。对和粘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对和粘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诗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背通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通出来了。 初唐时期,格律并不严格,“粘”与“对”的规则尚未确立,不免会有失粘的作品。盛唐之时,近体诗已经定型了,但仍有些诗人仍沿惯之前的习例进行创作。 比如: 《滁州西涧》 唐 ·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平仄交错和粘对,体现出声调的高低、轻重、长短,在各律句的谱式中,一对一粘,错落有致、有规则地交替变换。这就是唐代格律能够迅速传播开来,并长久流传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本文内容参考《诗词格律精讲》、《语文学习讲座丛书》。 我个人还是这个观点,如果爱好诗词,想系统深入的学习一下,就多了解了解,您喜欢古体诗自由奔放,您就随意创作。咱们这个年代,能把现代汉语说明白就不容易,能喜欢个诗词古文的,就都是文艺爱好者了。对于这类文章,愿意看就看看,觉得好就分享,不必较真! |
|
来自: 夕阳红y6lq0kc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