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炎的针灸治疗 贵阳市华烽医院主治医师 张少武 一、体针(之一) (一)取穴 常用穴:下关、嚼中、听宫。 备用穴:通里、太阳、足三里、合谷。 嚼中穴位置:下关穴与颊车穴连线之中点。 (二)治法 以常用穴为主,酌取备用穴,每次选3~4穴。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先直刺入,用轻微的手法捻转提插,至得气后,即以中强刺激,作平补平泻手法1~2分钟,使针感强烈。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手法同上。去针后,再在压痛明显处按摩1~3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二、体针(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外关、耳门、颊车。 备用穴:合谷。 (二)治法 常用穴按损伤情况选取。翼外肌功能亢进或/和痉挛及其合并关节后区损伤者,取同侧外关;关节后区损伤取耳门穴;翼内肌痉挛取颊车穴。另外配合谷。快速进针,得气后给予中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部,留针3~5分钟,再作1次运针,取出。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三、针灸 (一)取穴 常用穴:听宫、听会、下关、阿是穴、颊车。 备用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合谷。 阿是穴位置:病损局部。 (二)治法 每次取常用穴2~3穴,酌加备用穴1~2穴。以28号1.5~2寸毫针,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法。然后留针,用1寸长之艾条段置于常用穴之针柄上,从下端点燃,燃完为止,如患者觉太烫,可在下方置一硬纸片。阿是穴不针,用艾条1根,燃着后作雀啄或回旋灸法,每次4~5分钟,局部潮红为宜。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4~5日,继续下一疗程。 四、电针 (一).取穴: 常用穴:①上关、耳门、翳风;②下关、听宫、颊车。 备用穴:合谷。患侧肌萎缩加足三里、内关;病久患侧颌面隆起加地仓、大迎;伴头痛,加太阳、头维、率谷。 (二)治法 常用穴每次取1组,均针患处,备用穴一般取双合谷,据症酌加。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以采用G-6805治疗仪为好),面部穴接阴极,肢体穴接阳极,亦可上部穴接阳极,下部穴接阴极。电压8~12伏,用疏密波,电流强度宜逐渐由弱至强,以患者可忍受为度。如因偏咀嚼久引起颌面部两侧不对称,即患侧颌面隆起者,可先重泻合谷后,再通电刺激。通电时间为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间歇3日后再继续下一疗程。 五、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下关、合谷。 (二)治法 以小功率氦氖激光治疗仪进行照射,2穴均取。光源距照射穴区距离为70~80厘米,垂直照射,剂量多用8毫伏,少数可加至10毫伏。每穴照射8~10分钟。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六、耳针 (一)取穴 常用穴:颞颌点。 备用穴:面颊、上颌、下颌、三焦、肝、胆。 颞颌点位置:位于对耳屏处耳软骨弯曲部的外缘突出点,相当于《耳穴国际标准化方案》之对屏尖区。 (二)治法 一般仅取常用穴,如效不显,酌加备用穴。探得敏感点后用30号5分针,直刺进针,即有明显疼痛,疼痛愈明显,效果愈好,如无疼痛感,可在原位提针,使针尖略移位,直至探索到疼痛点为止。针刺病痛一侧,如两侧疼痛,可针双侧。留针20分钟,中间捻针1次,强度以各人耐受情况决定。亦可以用0.7×0.7厘米正方形小胶布,内置王不留行籽或磁珠一粒,贴于该穴,即行按压,患者感觉明显疼痛为佳,无疼痛,可在原位作前、后、上、下移动,探索到疼痛为止,按压时间15~20分钟。据病痛情况取一侧或两侧。备用穴每次取3~4穴,用上述耳穴压丸法。耳针和压丸均为隔2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七、穴位埋针 (一)取穴 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为压痛点,多在髁状突外侧。 (二)治法 选34号5毫米长之皮内针,局部消毒后,将其刺入阿是穴,用胶布固定,并作按压,使之有明显酸胀感。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1~2次,每周换埋2次,3次为一疗程。 八、药罐(之一) (一)取穴 下关、颊车。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拔罐。操作:将药酒5毫升,倒入去底磨平之青霉素样式瓶中,再倒置于穴位上。底边缘,可先用凡士林涂拭,以便与此肤密切接触。然后用射器抽去瓶中空气,使成负压,吸附于穴位,并使药液完全与皮肤触,留罐20分钟。隔日1次,穴位轮用,10次为一疗程。 药酒制备:伸筋草60克、钻地风60克、威灵仙60克、三七30克、木瓜120克,在白酒约2500毫升中浸泡2个月后备用。 九、药罐(之二) (一)取穴 常用穴:上关、下关、颊车、大迎、天牖、脉、翳风、阿是穴(压痛点)。 (二)治法 药物:防风、荆芥、川乌、苍术、甘草、紫苏、独活、桂枝、秦艽、草乌、川椒、牛膝、羌活、麻黄、威灵仙、川芎各15克、红花6克、蕲艾60克。 操作:每次取2~3穴,痛点必取。先将上药装入布口袋中,放入锅内煮沸后,再放入竹罐煮沸3~4分钟。令患者取坐位,医者用筷子或长镊子将煮沸的罐具取出,用干热手巾垫手握住,将水甩干后,立即扣在穴位上,即可吸住。边捞边拔,直至竹罐拔完所选穴。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十、指针 (一)取穴 常用穴:阿是穴(咀嚼肌群的起点或止点)。 备用穴:下关、颊车、翳风、完骨、风池、合谷。 (二)治法 令患者侧卧或坐位,在患处涂以少许松节油或液体石蜡,医者用80~110次/分的频率依次点揉下关、颊车、翳风、完骨、风池、合谷;继以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于阿是穴,另一手拇指腹侧顺着咀嚼肌群肌纤维走行方向来回拧顺动作。指压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宜,反复拧顺5分钟后再重复点压以上穴位。每次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十一、穴位注射 (一)取穴 常用穴:下关、听宫。 备用穴:合谷、三间、内庭。 (二)治法 药液:复方当归注射液。每次选一侧常用穴,执笔式持注射器刺入穴位,进针深度5分至1寸,上下提插,得气后推进药液0.5毫升。余穴用毫针刺,进针1~1.5寸,据症用补泻法,留针15~20分钟。常用穴可交替注射,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