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土尔扈特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摆脱沙俄统治,东归中国。但是,其实东归之前生活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也不是伏尔加河的原住民,而是迁徙过去的。作为卫拉特蒙古四部之土尔扈特部,在明末清初之际,和卫拉特蒙古其他三部一样,都生活在今天的新疆和青海一带。 绿色为卫拉特蒙古和喀尔喀蒙古之地 然而在17世纪初,卫拉特蒙古诸部与东蒙古阿勒坦汗之间接连爆发的两次战争,都遭遇了失败,失败之后损失惨重的卫拉特蒙古诸部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纷争。卫拉特各部实力再次大损,参与最深的土尔扈特部损失尤其严重。 因此,土尔扈特部的首领和鄂尔勒克决定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率部西迁。当然,和鄂尔勒克也并非盲目行动,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派人前往里海一带和伏尔加河下游流域进行过实地调查。而调查人回来报告的情况让人十分满意:当时的伏尔加河下流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同时,由于原本居住于此地的诺盖人已经迁徙离开,当地并没有强大的势力。这简直就是土尔扈特部的“天赐之地”。 因此,在战争之中实力大损,同时又和卫拉特其他诸部并不和睦的土尔扈特部决定离开中国故地,西迁伏尔加河。后来率部东归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也曾向乾隆皇帝解释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我四卫拉特内部不甚和睦,且因我所居之牧地不能容之”。 率部东归的渥巴锡 公元1628年,即大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大部、部分杜尔伯特、和硕特牧民5万帐,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开始了向西的大迁移。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公元1630年,经过艰苦跋涉,土尔扈特部终于到达了水草丰美、气候适宜的伏尔加河流域。 和鄂尔勒克将牙帐建于伏尔加河的支流——阿冈赫巴河畔,同时,他带领土尔扈特部的牧民们放牧牲畜,“置鄂托克,设宰桑”,从无到有,开始了土尔扈特汗国的草创。有了这片地域广阔、水草丰美、温度适宜的“天赐之地”,土尔扈特部有了巨大的发展,仅部落的人口就增长了数倍之多。 当然,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分布极广的土尔扈特部,并非所有部落都跟随首领和鄂尔勒克前往了伏尔加河流域。仍有一部分土尔扈特部牧民留在了新疆和青海地区,并最终融入了其他部落。 土尔扈特部迁徙路线 土尔扈特部到达伏尔加河流域的时候,沙俄也没有独立多久,虽然此时的沙俄已经表现了足够大的野心和胃口,但新生沙俄的实力没有赶上野心,它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将触角伸到伏尔加河流域。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是土尔扈特部高枕无忧。 除了巩固内部的统治之外,率部西迁的和鄂尔勒克,也必须考虑西迁后的土尔扈特部于卫拉特蒙古诸部的关系。同时,由于此时卫拉特蒙古已经藏传佛教,和鄂尔勒克也必须充分的考虑到藏传佛教对于自身及其部落的影响。当然,也少不了已经入关占领天下的清王朝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虽然沙俄此时的实力尚未到达伏尔加河下游,但是,先后覆灭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汗国的沙俄,已经开始将侵略的目光瞄向了伏尔加河与顿河流域,沙俄甚至已经不再是远虑,而成为近在咫尺的威胁。因此,土尔扈特部也必须考虑拥有强盛武力的沙俄的影响。 土尔扈特部 就是在这样错综复杂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和鄂尔勒克三管齐下,一方面,他加强与卫拉特蒙古诸部的关系,比如西迁之后1640年,他就曾率领儿子舒代尔岱青返回了准噶尔游牧之地,参加了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蒙古诸部举行的会议,正是这场会议,东、西蒙古各部首领共同制定了著名的《蒙古—卫拉特法典》,奠定卫拉特蒙古大发展的基础。 一方面,和鄂尔勒克也深知藏传佛教对于卫拉特蒙古诸部的影响,他在部落内部大力支持藏传佛教的传播,同时,他也一直与藏传佛教的高层保持良好的关系。正是在和鄂尔勒克苦心孤诣的经营之下,西迁数千公里到达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不但站稳了脚跟,还获得巨大发展,土尔扈特部也逐步有了立国之基。 和鄂尔勒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书库尔岱青继位。书库尔岱青继承了父亲和鄂尔勒克的对外政策。因此,土尔扈特部有了进一步发展。书库尔岱青尤其注重与藏传佛教和清政府之间的关系,他甚至亲自前往西藏居住了数年,也曾多次遣使向清朝进贡,极大的加深了清政府与土尔扈特部之间的联系。 《蒙古—卫拉特法典》 当然,在对外进行行之有效的外交政策的同时,巩固对于土尔扈特部内部的统治,才是书库尔岱青最为关键的任务。刚到达伏尔加河流域时,和鄂尔勒克对于部落的统治是十分松散的。到了书库尔岱青时代,他更进一步,设置了健全的政权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对于部族的统治。 公元1661年,书库尔岱青将汗位传给了儿子朋楚克。朋楚克在继承父亲的政策的同时,也进一步削弱敌对部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土尔扈特部在和鄂尔勒克、书库尔岱青、朋楚克祖孙三代的经营之下,曾经朝不保夕的游牧部落,已经在伏尔加河流域形成了一个以土尔扈特部为主体,包含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步在内的游牧封建汗国。 然而,就在土尔扈特部发展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侵略成性的沙俄开始将触角伸到了伏尔加河流域。贪婪的沙俄完全无视早迁居于此的土尔扈特部,毫不犹豫的将伏尔加河流域视为了自己的领土,也因此,双方的矛盾愈发不可调和。1639年,土尔扈特部与沙俄爆发了第1次大规模武装冲突。随后,土尔扈特部又与沙俄发生多次激烈的纷争。 到了书库尔岱青和彭楚克的统治时期,两人鉴于沙俄强盛的武力和雄厚的国力,尤其是其犀利的火器和彪悍的哥萨克骑兵,土尔扈特汗国对于沙俄的关系有了灵活的调整。从1655年开始,土尔扈特部先后与沙俄政府进行了5次谈判,以实力为后盾,沙皇俄国多次要求土尔扈特汗国,对于俄国进行臣服。这5次谈判,也都以汗国的台吉们对沙皇“宣誓”而告终。 土尔扈特部的迁徙 在沙俄政府看来,既然汗国的台吉们已经对于沙皇宣誓,自然是沙俄的胜利,因为,“宣誓”意味着保证对沙皇的臣服和顺从。但事实上,土尔扈特部对于所谓的宣誓根本毫不在意,他们的理解中,这不过是一种应对俄国的一个策略手段罢了,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土尔扈特部的首领们从来没想过臣服沙俄。 到了朋楚克时代,虽然土尔扈特汗国依然丝毫并没有臣服沙俄的打算,但是,鉴于沙俄愈发强盛的武力和咄咄逼人的态势,朋楚克开始对于俄国的一些行动采取有限度的支持,从而为土尔扈特汗国换取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土尔扈特汗国历经三代,终于从一个部落联盟建成了汗国。 1670年,朋楚克病逝,他的儿子阿玉奇成为土尔扈特汗国的首领。阿玉奇担任土尔扈特汗国的首领长达50多年,也正是在阿玉奇的执政期间,土尔扈特汗国达到了鼎盛。颇有手腕的阿玉奇汗在执政之初,就集中全力击败了汗国内部的反对势力,将整个汗国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同时,他对土尔扈特汗国周围的国家和部落接连发动了进攻,不断的扩张土尔扈特汗国的势力范围。在接连取得军事胜利之后,阿玉奇的威信达到鼎盛,土尔扈特汗国也成为当地毋庸置疑的霸主。 阿玉奇汗时期国际局势 阿玉奇汗时期,沙俄正处在彼得一世的的统治时代,作为沙俄最有作为的沙皇之一,此时的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势头更加猛烈。随着沙俄频繁的对外战争,占据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彪悍的游牧民族特性,显示出愈发重要的地位,沙俄也愈发迫切希望能够彻底征服土尔扈特部。 因此,沙俄政府通过外交、军事,政治、宗教等诸多手段,不断的加强对于土尔扈特汗国的控制。迫于沙俄的实力,阿玉奇汗被迫先后5次宣誓臣服沙皇。不过,如同他的父亲和爷爷想的一样,阿玉奇汗从未想真正臣服沙俄。 因此,阿玉奇汗一方面加强与周边国家和部落的联系,共同对抗沙俄的侵略,另一方面,他在汗国内部则抵制东正教的影响,清除沙俄的势力,在内政和外交之上都坚持了自主的立场。同时,阿玉奇汗也没有忘记土尔扈特部的故国之地,他多次派遣使臣与清政府联系。 正是在阿玉奇的统治时期,土尔扈特汗国达到了它的鼎盛。1727年,统治土尔扈特汗国五十余载、高寿84岁的阿玉奇病逝。由于他生前指定的继承人实力微弱,阿玉奇汗诸子为争夺汗位,导致汗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内斗。再加上此时沙俄政府从中作梗,在内斗之中,曾经强盛一时的土尔扈特汗国开始衰落。 东归的土尔扈特部 诸子争位后元气大伤的土尔扈特汗国,先后经历了车凌端多布和敦罗卜旺布执政,随着沙河政府的侵略和渗透进一步加剧,土尔扈特汗国面临的局面愈发恶劣。最终,在敦罗布喇什病逝,渥巴锡继承汗位之后,年轻的汗王渥巴锡发现:土尔扈特汗国已经被沙俄逼的无路可退,除了彻底臣服沙俄,汗国别无选择。 面临沙皇俄国的逼迫,又不愿意投降沙俄的渥巴锡忍无可忍之下,决定率领土尔扈特部反抗俄国的压迫,进行起义,回归中国。1771年1月17日,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举行了反抗俄国压迫的武装起义。 在冲破沙俄军队的重重阻挠之后,17年7月,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大部到达新疆伊犁河流域。至此,历经8个月,行程超过万里的渥巴锡东归正式完成。曾游牧于欧洲伏尔加河流域,并创造了强盛一时的土尔扈特汗国,回归了祖国的怀抱。 当然,由于起义仓促,仍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没能赶上东归,仍留在了伏尔加河流域,这部分人,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卡尔梅克人。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仍然坚持这藏传佛教的信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