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佳8424西瓜拱棚早春标准化栽培技术

 梨花雪午 2019-04-25

一、品种特性和栽培时间

早佳8424品种西瓜, 果实口感好, 纤维少, 果肉酥脆, 甜度高, 果型美观, 瓜色鲜亮, 果皮薄, 宜早春栽培。1月5—15日播种育苗, 2月中旬定植在拱棚内。拱棚跨度6 m, 长40 m, 高1.8~2.0 m, 中间无立柱, 用钢管作骨架, 覆盖塑料薄膜的棚体。

二、产地环境要求

(一) 地块标准

要选用3年以上未种植过西瓜、甜瓜的地块, 土壤条件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二) 水源及水质标准

要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 灌溉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

三、栽培技术

(一) 品种选择

选用早佳8424西瓜品种, 质量应符合瓜类种子标准。

(二) 棚体建造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沙壤地块, 2年更换1次地块。棚体南北走向, 跨度5.5~6.0 m, 长30~40 m, 棚高1.8~2.0 m。采用无立柱钢管做骨架, 坚固耐用, 使用方便, 遮阴少, 便于管理。

(三) 整地施肥

定植前1个月,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 每667 m2施用优质腐熟粪肥2000~3000 kg, 或生物有机菌肥100 kg, 同时, 施入硫酸钾型三元素复合肥 (N-P-K为15-15-15) 50~75 kg。肥料要均匀施入土壤, 然后加盖棚膜, 利于土壤储温。土地整平后, 把棚内陆面分成两部分做畦, 正中间留1条30 cm左右的浅沟作为走道。在距棚边60~70 cm处各铺1条微喷水管, 用于膜下浇水施肥。然后, 加盖两幅4~8 mm厚的地膜把畦面全部覆盖, 利于保墒和提高地温。

(四) 培育壮苗

1. 适时播种。

最佳播种时间为1月5—10日。

2. 育苗设施。

苗畦宽度1.3 m左右, 长度要比育苗棚短4~6 m。畦面低于地面5~8 cm, 畦底铺一层塑膜利于提高地温。应铺设地热线:每平方米苗床需要功率100 W的电热线10 m, 布线间距8~9 cm, 苗床中间稀些、两边稍密, 注意电热线不得剪断, 布线时不交叉、不重叠, 每根线之间采用并联法连接电源, 同时安装控温仪。育苗器具采用穴盘+基质作育苗器具, 把装入基质的穴盘整齐地排放在地热线上, 穴盘大小为54 cm×28 cm, 每盘32穴。

3. 种子催芽。

先将种子浸入55 ℃温水中, 不断搅拌至水温降到30 ℃, 保持常温再浸泡12 h, 然后搓洗种子, 沥干水分, 种子用湿毛巾包好, 在28~30 ℃条件下催芽, 约24 h后种子开始露白。挑出露白的种子播种, 未露白的种子继续催芽。

4. 播种。

播种前1 d, 用水喷湿透基质, 把催出芽的种子平放在穴盘基质中间, 每穴1粒种芽, 播种后覆盖1.5~2 cm厚基质, 再覆盖地膜, 加设2~3层小拱棚, 四周封严保温, 而后接通电源加热。夜间在小拱棚外加盖1~2层毛毡保温。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 提高温度加快出苗, 温度控制在28~32 ℃, 一般3天左右即可出苗。有50%出苗后到第1片真叶展开时, 适当降低温度, 白天20~25 ℃, 夜间15~18 ℃, 防止幼苗徒长。真叶展开至移栽前7 d, 适当升温, 白天25~28 ℃, 夜间18~20 ℃。定植前7 天进行降温炼苗, 白天温度保持在22~25 ℃, 夜间在13~15 ℃。炼苗时通风量由小到大, 逐渐增加。

(五) 适时移栽

2月中旬, 拱棚内日平均温在15 ℃以上, 棚外温度高于5 ℃时开始定植。每棚定植2行, 株距35~40 cm, 每667 m2定植600~650株。定植前2~3 d给苗床浇透水。定植应在睛天09:00—15:00进行, 沿浇水管附近按株距要求打孔, 孔径8~10 cm, 深8 cm。栽苗时, 轻轻将瓜苗从穴盘取出, 并保持根坨完整定植到孔内, 用细土封好。全棚栽完后, 沿定植行插高度60 cm, 跨度120 cm的小拱棚, 扣上薄膜, 并及时浇定植水。

(六) 田间管理

1. 温湿度管理。

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7 d为缓苗期, 一般不通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28~35 ℃, 夜间不低于13 ℃, 10 cm地温维持在15 ℃以上。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0%~70%。缓苗后到座果期适当通风, 白天温度保持在25~35 ℃, 不能超过40 ℃。坐果前, 夜间保持在20 ℃左右, 不低于12 ℃。开花座果期, 夜间温度不低于15 ℃, 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果实膨大到采收, 白天温度保持在30~35 ℃, 不低于15 ℃, 保持昼夜温差10~15 ℃, 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在75%左右。

2. 水肥管理。

采取微喷管进行膜下浇水追肥, 把施肥和浇水有机结合起来。缓苗期少浇水, 提高地温, 促进根系下扎, 缓苗后浇1次伸蔓水。开花座果期不浇水, 防止旺长。膨瓜期浇2次水, 第1次浇水在果实直径4~5 cm时;第2次在果实直径10~15 cm时进行, 采收前7~10 d停止浇水。

开花座果期, 可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以提高座果率。坐瓜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 幼瓜直径4~5 cm时追施1次膨瓜肥, 按每667 m2用全水溶性三元素 (N-P-K为15-15-15) 复合肥10 kg、硫酸钾5 kg;7~10 d后再追施1次, 用量同第1次。同时, 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1~2次。采收前7~10 d不施肥不浇水。

3. 整枝。

采用一主一侧双蔓整枝法, 保留主蔓, 从第3~5节位选留1条健壮侧蔓, 其余全部去掉, 以后主蔓、侧蔓上长出的侧蔓要及时摘除。西瓜膨大后, 顶部再伸出的侧蔓一般不用摘除。

4. 留瓜。

选用主蔓第2~3朵雌花留瓜, 每株留1个瓜, 未留住时, 可在侧蔓第2朵雌花留瓜。

5. 坐瓜。

为促进坐瓜, 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授粉或激素处理两种方法。开花期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 正值低温季节, 棚内昆虫少, 必须人工授粉。每天6:00—10:00, 当雄花和雌花开放后, 从田间摘取雄花, 去掉花瓣, 露出花蕊, 将花蕊对准雌花的柱头轻轻均匀涂抹。

在雌花开放当天上午7~10 h, 用小喷壶将0.1%氯吡脲稀释药液均匀喷瓜胎1次, 温度低于18 ℃, 每5 mL对水 0.75 kg;温度18~24 ℃, 每5 mL对水0.9~1 kg;温度25~30 ℃, 每5 mL对水1.25 kg。激素处理不能重复或过量用药, 以防裂瓜。为准确判断西瓜成熟期, 在坐果附近明显位置, 摆放写有坐瓜日期的小牌子。

说明

本文刊登在杂志《河南农业》,作者是来自扶沟县农牧局的沈红丽、朱红霞、刘向勤等人。欢迎大家学习和评论。文章的传播是为了科技的进步,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