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情不好时会“发泄”在胃上

 禅定读书收藏也 2019-04-25
图片
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患者中,稍高于1/3的疾病为躯体疾病,不到1/3的疾病为神经功能症,其余1/3则为身心疾病。身心疾病占到如此大的一个比例,让大家不得不开始对此关注。
坏心情是一种“病毒”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身心健康有着重大的影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取代。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心理与生理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心情长期压抑或重大突发事件对情绪造成的急剧刺激,都可能会引发身体的某些疾病。所以说坏心情就像一种“病毒”,它是会引起很多身体疾病的。
中医学提出的“暴怒伤肝、过虑伤心”是不无道理的。医学工作者从一些尸检的报告中证实了这样的观点:长期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的患者,大脑结构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大量的临床实验证明,情绪长期处在低落的状态下,会导致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失调,往往表现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典型的就是胃病。在大脑中,饮食控制中枢和情绪控制中枢离得比较近,相互影响非常强烈,所以,人们心情不好的时候通常直接表现为胃口大减,食欲不振,当然也不排除极个别的食欲旺盛的情况。如果长期情绪委靡,从而伴随食欲不振,对胃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会引发胃部疾病。
另外,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时,很有可能还伴随应激性胃溃疡的发生。与心情相关联的疾病主要有冠心病、神经性头痛、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胃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肿瘤、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所以,坏心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病毒”,人们要重视起来,最主要是保持一颗“阳光的心”,并且时常参加户外运动,这样能够很好地改善心情。
知识分子要小心“文人病”
身心疾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性格、教育程度、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社会实践和身体状态都与之密切相关,与文化程度的关系更为密切。
现在很多知识分子生活、工作的压力极大,而这些人通常对自身的要求比较高,多愁善感、含蓄且缺乏户外活动和锻炼等“文人病”大量存在。并且不少知识分子自身不能够很好地处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宽大的心胸和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就会造成抑郁、失眠、食欲不振,引发一些身心疾病。
另外,从年龄的分布来看,身心疾病患者主要集中在20~4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比较大;从性别分布上看,女性患者则明显多于男性,多是由于女性太过多愁善感。这种分布情况说明了中青年患身心疾病更多一些,人到中年,赡养父母,教育子女,自身事业发展以及临近更年期,这些都会让中年人群体处于一个身心疾病高发的危险区域。
“心病”还需“心医”医
时下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往往忽视心理因素,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宣泄途径,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理医生,宁愿从内科到外科查个遍,病情却依然没有很大的改观。
医学工作者认为,“心病”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都没有很大的效果,多数情况下都是治标不治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也是很多胃病患者反反复复地治疗都达不到很好效果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的态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都是身心疾病最有效的“防疫针”。
心情不好时,要与身边的朋友及时沟通一下,多参加社会活动和健身运动,遇到难以排解的事物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时候,则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并及时治疗。
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父母
请关注这个号
父母育儿必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