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足疗(上)-基础知识
2019-04-26 | 阅:  转:  |  分享 
  
3.趾骨共14块。包括:(1)拇趾2块(近节趾骨、远节趾骨)。(2)第二至第五趾各3节(分别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远节趾骨)。每块
趾骨仍可分为底、体、头3部分。(1)跗骨7(2)跖骨5(3)趾骨14足骨距骨跟骨足舟
骨骰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近节趾骨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中间楔骨内侧楔骨跖骨底跖骨体跖骨头中节趾骨
远节趾骨第五跖骨粗隆外侧楔骨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1.足内侧可触及内踝、舟骨粗隆(约内踝前方2.5cm处)、第
一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一跖骨小头。2.足外侧可触及外踝、第五跖骨底部粗隆和第五跖骨小头。3.足底部可触及足跟下方
的跟骨结节、第一至第五跖骨小头及第一至第五跖骨基底膨大部等。4.足背部可触及第二至第四跖骨基底部。5.足弓由跗骨和跖骨被韧
带、肌肉、筋膜牵拉形成一个凸向背面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部
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三、足部的关节小腿的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足部最大的关节——踝关节,
也是足部最后面的关节。跗骨之间、跗骨与跖骨之间都形成关节。跖骨与趾骨之间形成跖趾关节,趾骨与趾骨之间又形成趾间关节。第二至第五
趾,可称为近节趾间关节与远节趾间关节。四、足的各局部名称足部是人体最下部的运动器官,针对足部反射区的定位及按摩方向的要求,须明
确足部各局部的名称和方位。根据正常人体解剖学的规定:足趾为前方,足跟为后方;足拇趾一侧为内恻,小趾一侧为外恻;足底面为下,足背面
为上,足底面又称足的掌跖面;足背的后面与小腿相连接,足和小腿之间构成踝关节。足的拇趾和其他足趾都有内侧、外侧、背面、底面、趾端、
趾根等。足趾的背面称趾背,其底面又称趾腹或趾端掌跖面。足的底面由前向后,分为掌跖前部、足心、足跟3部分。第五章足疗的操作原则
和注意事项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则第二节足疗的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第一节足疗的操作原则一、足部按摩手法
按摩手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治病的疗效,因此,治疗时必须讲究技术和动作的规范,手法娴熟,操作自如,技术应用得心应手。足部按摩手法应做
到轻而不飘、重而不滞、刚中存柔、柔中存刚、刚柔相济,节律均匀、该重则重、该轻则轻、压力柔和适中安全可靠,使手法刺激达到病所,伸展经
络,开通淤塞,使患者感到得气传输、松弛舒适、乐于协作、坚持治疗。二、足部按摩的力度和次数力度和次数的实质是一个刺激量的问题。
在按摩重,开始3到5次,患者无反应,按到6、7次时,就觉得酸、麻、胀、痛、热、蚁行感或触电感,这就是所谓的有效刺激(得气)。在有
效刺激的同时,还要有定刺激量,次数越多,刺激量越大。如果轻力度,次数就要多一些,重力度时次数可减少些。次数究竟多少为宜,没有统一的
标准,有的按十几次到几十次,有的上百次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按摩的刺激量还与年龄、性别、体型、部位和气候等因素有关。5.足
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1)跗骨tarsalbones(图1-43):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包括上
方的距骨talus和下方的跟骨calcaneus;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navicularbone;前列为内侧楔骨media
lcuneiformbone、中间楔骨intermediuscuneiformbone、外侧楔骨lateralcune
iformbone,及跟骨前方的骰骨cuboidbone。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
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
舟骨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重要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2)跖骨metatarsalb
ones(图1-43):5块,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
,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3)趾骨phalangesofto
es,bonesoftoes(图1-43):共14块。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母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
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足疗(上)陕西中医药大学—李勇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足
部疗法的机理第三章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第四章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名称第五章足疗的操作原则和注意事项第六
章足部疗法的操作第七章足部反射区第八章足部经络第九章足部诊断第十章常见疾病的足疗配
区参考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足疗学概念第二节足疗学发展史第三节足部按摩的特点第一节足疗
学概念足《说文解字?足部》:“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乃膝下至跖的总称,在人体的下部。足的本义为“脚”,秦汉以前,“
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疗《说文解字》:“疗,治也”,即
疗的本义为医治。足疗,顾名思义就是从脚上治病。足疗学,就是研究从膝关节至足趾端之间部分对人体疾病防治和保健规律探讨为主要内容的一
门学科。它包括中医足疗学和足部反射疗法学。足部反射疗法学,是以生物全息和神经反射等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手部按摩,提高自身免
疫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按摩方法。中医足疗学,是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按摩、针灸、刮痧、拔罐、贴敷
和浴洗等一种或多种方法,作用于人体足部经络、穴位和反射区,以调整人体气血津液、脏腑经络,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足疗学、中医足疗学、足部反射疗法学关系图足疗学第二节足疗学发展史我国是足部疗法最早的国家之一,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
于足部按摩的记载,当时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最早的足部按摩可能源于远古时代。现代科
学认为,远古时代人类都是赤脚,当人们在高兴时会有节奏的舞蹈,或在寒冷时使劲跳动,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舞蹈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
,甚至可以缓解疼痛。此外,当人们得了某种疾病,脚部也有痛觉,疾病好转后脚部的痛觉也随之好转,通过反复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便逐渐形成了
摸脚诊病和按摩脚治病强身的方法。先秦时期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述,上古黄帝时代,有位高明医家叫俞跗,俞与愈通用
,跗就是足背,意思就是摸脚治病的医生,这位应该是我国足部按摩的鼻祖了。俞跗的诊疗水平很高超,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
在为虢太子治疗尸厥时,接待他的中庶子十分赞扬古代名医俞跗,并说他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一拨见病之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
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按脚治病之法,并有很好的疗效。秦汉时期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批医药帛书,其中《五十二病方》《导引图
》等记载了大量按摩、导引、吐纳等内容,说明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的按摩法就颇为盛行,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
,记载了西汉名医仓公淳于意,针刺涌泉穴并药敷足心,治疗济北阿母的热厥足热证得愈的事迹。魏晋南北朝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
许多按摩法用于急症治疗,其中也包括了“摩足心”的方法。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足部按摩的兴旺时期。隋朝高僧所撰《摩诃止观》之“意守
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唐天宝年间,按摩术传入日本、朝鲜、印度等国,传入日本的足部按摩,后来发展成为今日的“足心道”。宋
金元明清宋金元时期,足部按摩作为一门医术在广泛使用。该时期足部按摩发展的特点是关注按摩适应症手法应用方式的探讨。元朝后,足部按
摩传入欧洲。清代吴尚先,一生采用外治法治疗疾病,成为真正的中药足浴法的鼻祖。宋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常人的脚都是藏而不露的,妇
女的脚更是看不到摸不得,医生大多也不大应用摸脚诊病了。因此,中医学古代应用的“三部九候”诊查法的摸脚部分(太冲候肝气,跗阳候胃气、
太溪候肾气等)也已久废不用,摸脚诊病、治病这门学科也就渐渐萎缩而被排斥于正统医学之外了,致使现代中国人知道此法者甚少,而应用者就更
少了。国外历史公元前2500年,埃及人运用按摩手部、足部的方法来治病。这种按摩疗法,从埃及传到希腊和阿拉伯国家,又经罗马帝国传
入欧洲。有材料指出,古印度和美洲的印加文明也有采用按摩足部治病的记载。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把握来确定反射学和穴位刺激部位的精确历史
,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中国以外,世界各地均可找到足部按摩的史迹,如描述反射学应用的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是在埃及发现的——1979年洛杉
矶的爱德?凯斯(EdCase)、埃伦?凯斯(EllenCase)和雷因斯博士(Dr.GwedlynRaines)在埃及旅游
时,发现一幅古埃及的足疗绘图,描绘的是在公元前2500年医生为病人进行手部和足部按摩治疗的情景。近现代时期1917年美国医生威
廉-菲茨杰拉德以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整理足部反射疗法的成果,发表了《区域疗法》(ZoneTherapy)1938年美国人印古哈姆女
士出版了著名的《足的故事》一书,这本书为以后的“足反射疗法”奠定了基础。1975年,德国人马鲁卡多(HanneMarquard
e)女士编著了(Reflexzonarbeitamfub)《足反射疗法》,并在德国出版。到1986年,该书已重印18版共10多万
册,此书在15版后没有再更变其反射图,人体反射图被确定下来。1978年后,足部反射区疗法才通过各种渠道传回祖国1982年瑞士籍
吴若石神父在台湾成立了“国际若石健康研究会”。1985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将足部推拿法定为现代医学“足部反射区疗法”。198
9年在美国加州召开了足反射疗法会议。199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若石健康法学术研讨会使足部健康反射疗法在国际上崭露头角。19
90年4月,在北京首次举行了全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讨会,卫生部正式同意成立了“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杭雄文先生任理事长。
1991年7月,成为由卫生部管理的全国学术性团体。目前国内的足部按摩主要以保健为目的,大多在医院理疗科、足疗店、洗浴中心等场所进
行。足疗目前已作为一种劳动技能而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承认,并可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第三节足部按摩的特点1、疗效显著:足
部保健按摩,疗效显著,为全世界尝到这足部保健按摩甜头的患者所称道,当体内有病时,在足部可以找到与病变组织器官相对应的特定区域,刺激
该区域时就能使疾病减轻或消除。2、安全可靠:足部保健按摩是种不打针、不吃药、不动手术的自我保健疗法,在治疗方法上无副作用,是最理
想的无损伤医学。3、经济实惠:足部保健按摩疗法既省时有省力,花费小,贵在可以自我治疗,患者无需负担昂贵的医学费用,是群防群治的最
佳疗法。4、简单易学:是足部保健按摩的最大特点,很容易被理解,掌握运用。第二章足部疗法的机理一、生物全息理论二、神经
反射理论三、血液循环理论四、心理治疗理论五、经络理论一、生物全息理论“全息”一词源于激光物理学。用激光感光后的底片具有
这样一个特点:它的任何一块碎片,都能够显示出原有物体的完整影像,不会因底片的破裂而使影像残缺不全。就像我们照镜子一样,完整的镜子和
破碎的镜片都有我们的像。全息生物医学是20世纪80年代首创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专门研究人体各相对独立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并用于诊
断疾病和治疗疾病。全息生物医学认为,生物体(包括人)的每个组成部分甚至小到一个细胞,都隐藏着整个生命最初形态的基本结构特征。这一学
说确切解释了中医学的整体医学观念,包括头面诊、手诊、耳诊、眼诊、舌诊、脉诊等传统的诊疗方法,同时也为足部疗法提供了全新的科学依据。
二、神经反射理论对足部反射区的按摩,实质上是对于机体表面某些敏感点或敏感带所施加的一种物理刺激。根据神经反射理论,这种外来的刺
激必然要引起机体有规律性的适应性反应。而“刺激→反应”这一生理现象是以神经系统固有的反射方式——反射弧来完成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按摩足部,就是通过上述神经反射方式调动机体内各种系统保持不断的联系、合作与协调,从而使相关的脏腑器官
生理功能得以调节,达到治疗疾病和自我保健的目的。对人体来说,规范适度的足部按摩是一种良性刺激(除非位置力度等不当操作而伤及肌肉骨
膜等),无副作用。且刺激反射区对相应器官有双向调节作用,在该器官功能低下时可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异常高亢时又可以使其得到抑制,恢复
到正常状态。???三、血液循环理论人体的循环系统是一套密闭而相互连续的管道系统,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
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人的双足位置是离心脏最远的地方,加之地心力的影像,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
来,日积月累,足部就成了最需要清理废代谢产物的部位,这些沉积的物质在哪个反射区,该反射区对应的器官就会受到影响。根据文献报道,足
部按摩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引起周围血管有节奏的进行舒张和收缩,不仅降低体循环的阻力,减轻心脏的负担,而且有助于血液回流,使足部起
到“第二心脏”的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等因素,反射性提高机体的防御机能,同时将体内有害代谢产物通过肾脏、输尿管、膀胱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因此,采用足部疗法从调节血液循环着手,对人体疾病防治和养生保健具有明确的必要性。四、心理治疗理论内外环境的致病因素中,有
很多是属于精神、心理方面的因素,中医理论的病因中有所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素问》中也有“怒伤肝”、“喜伤心”、
“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说法。由于心理原因而致病的事例多不胜举。例如,积劳成疾;睡眠不足;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精
神紧绷;性格内向,郁而生病;肝火太盛,多怒而病;还有的人是处在困境逆境,忧心重重;或常处某种威胁之下,恐惧害怕……这些种种都是一些
心理上的致病因子。足部按摩不仅是一种极好的物理治疗法,还具有极好的心理调节作用。它给患者提供了一个休息放松的极好机会,因足部按摩
对病理症状的缓解作用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可以给患者一种难以言传的高尚待遇,从而使其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良好的心态正是足部按
摩给患者带来特有的战胜疾病的隐形药物。五、经络理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沟通表里内外,联系上下左右,网络周身前后,将五脏六腑、四肢百
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联成统一整体的组织结构,同时又是气化单元。《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也。”可见人体经络系统是何等重要。人体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经筋、皮部和脏腑等五个部分组成。人体中最重要的经络是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其中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以及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10条经脉循行都经过我们的双下肢。此外,十二经脉的循行也是相互衔
接的。所以人体的各脏腑器官的生理病理信息都可以通过经络汇集于双下肢,使双下肢成为反射全身健康状况的最敏感地带。因此,通过足部局部治
疗可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从而起到治病防病的目的。第三章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足部反射区排列是有
规律的,基本是与人体大体解剖部位相一致。是按人体实际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顺序精确排列的。将双足并拢一起,就像个从后上方向下看到的一
个屈膝盘坐并向前俯伏的投影人形:脚拇趾形似人的头部,其足拇趾及各趾相当于人的头、颈、面部反射区,内有大脑、小脑、
垂体、三叉神经及眼、耳、鼻、舌、口腔、牙齿等反射区;足底足底的上部,相当于人体的胸腔,内有气管,以及肺脏,甲壮腺,甲状旁腺等
反射区。足底的中部,相当与人体的上腹部,内有肝胆、胰、脾、肾等反射区。足部的下部,相当于人体的下腹部,内有大、小肠,膀胱,生殖
器官等反射区。足的内侧足的内侧相当于人体的脊柱部分,从脚趾至脚根依次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椎、骶骨、尾骨等反射区。足的外側
足的外侧相当于人体的四肢部分,由足趾到足跟分别是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第四章足部的基本结构和名称一、足部的骨骼二、足
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三、足部的关节四、足的各局部名称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共7块。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1)跟骨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
最大的一块骨,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2)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其他的跗骨。(3)楔骨有3块。第一换骨位于内侧,第
二楔骨位于中间,第三楔骨位于外侧,分别位于舟骨与第—-第五跖骨之间。(4)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
(5)舟骨位于距骨与3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圆形突起,称舟骨粗隆或结节。2.跖骨位于足的中部,共5块。由内向外,分
别称为第一跖骨、第二跖骨、第三跖骨、第四跖骨、第五跖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近足趾的一端)三部分。第一跖骨
底下方有一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底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位于足外侧中部)。5.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1)跗骨tarsalbones(图1-43):7块,属短骨。分前、中、后三列。后列包括上方的距骨talus和下方的跟骨calca
neus;中列为位于距骨前方的足舟骨navicularbone;前列为内侧楔骨medialcuneiformbone、中间楔骨intermediuscuneiformbone、外侧楔骨lateralcuneiformbone,及跟骨前方的骰骨cuboidbone。跗骨几乎占据全足的一半,与下肢支持和负重功能相适应,距骨上面有前宽后窄的关节面,称距骨滑车,与内、外踝和胫骨的下关节面相关节。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跟骨后端隆突,为跟骨结节。距骨前接足舟骨,足舟骨内下方的隆起称舟骨粗隆,是重要体表标志。足舟骨前方与3块楔骨相关节,外侧的骰骨与跟骨相接。(2)跖骨metatarsalbones(图1-43):5块,只内侧向外侧依次为第1~5跖骨,形状和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但比掌骨粗大。跖骨近端为底,与跗骨相接,中间为体,远端称头,与近节趾骨相接。第5跖骨底向后突出,称第5跖骨粗隆,在体表可扪到。(3)趾骨phalangesoftoes,bonesoftoes(图1-43):共14块。母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形态和命名与指骨相同。母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