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文化三段论(三)品牌文化

 黄元章3355 2019-04-26

企业文化三段论(三)品牌文化

(三) 成熟期、二次创业:品牌文化阶段

第三个阶段的文化也是文化的最高境界,称其为“品牌文化”阶段。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臻成熟,逐渐发展到了发展期后期或成熟期,公司也成为了国内的知名企业,甚至是行业前十,非常优秀。但这时的公司如果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将面临界衰退,或者是二次创业。第一代企业家也到了思考企业如何传承的问题了。是交给下一代接班人,还是找职业经理人,还是干脆把公司卖了。但无论你选哪一种,无论是你还是未来的职业经理人,你们都必须要完成的一个使命就是:要给这家公司留下您的“经理之道”,而不是“万贯家财”!否则,如何持续。“经理之道”回答的就是:要做成百年老店还要在文化上做些什么?

【Michael有话】企业一定要永远发展吗?永远增长吗?即然企业内部、外部环境都是在变化的,企业的战略决策是不是也应该有“进、退、攻、守”呢?我认为,企业不一定年年都增长,尤其是遇到金融危机时,干嘛还要一定增长!今天的退守,是为了明天的进攻,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企业文化三段论(三)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发展三段论中最后一个阶段的特点是:

1. 企业发展的主题是:持续。

这时您企业已经非常优秀,已经10年不败,但您的优秀恰恰可能也是你卓越的大敌:“因为你太优秀,所以很难卓越!”为什么?因为这阶段你要解决的矛盾也很多,你要面对当年叱诧风云人第一代“英雄人物”,他即将淡出的风险与管理的传承;你要面对公司人员包括高管在内将无法回避的历史更迭,你还可能面对公司面临国际化机遇与挑战,比如机制、流程要与世界对接等等诸多问题;这时,如何持续你的优秀,您如何持续的发展,如何持续的保持你的行业优势,你如何持续的提高你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让目前的优秀变成永恒的卓越。所有这些都是在回答如何持续的问题。

2. 突出企业品牌,而淡化企业家精神。

这个阶段你的公司员工众多,规模更大,人员更多元,分工更细化,岗位更复杂,地域也更广扩,你的文化如何与时俱进,不但符合时代精神,更为大多的员工所认同,这需要我们要在文化上做些调整,如何突出企业的品牌,而弱化企业家个人的“英雄主义”,从而让文化更带时代感;这时的你可能面临国际化的机遇,您需要有更多的内容与国际接轨,去回答的是什么样的品牌文化可以让世界接受,企业如何适应更大范围的商业环境,乃至适应全球整个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获得整个大环境的认可和地位,这也很可能需要我们企业家要淡化企业家精神,而更突出职业管理,形成一个公司的品牌与魅力,而不是某个人的品牌与精神。当然,这个过程不是让你原本的企业家文化面目全非,而是要在这个基础上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便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认为它实质是企业家文化的再升华!

【Michael有话】如果一家公司企业文化,从家文化阶段发展到了企业家文化阶段,我们叫从“游击队”到“正规军”成长;那么从企业家文化到品牌文化就是从“正规军”到“王牌师”的蜕变!

企业文化三段论(三)品牌文化

从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企业家文化阶段的文化建设是最关键的承上启下、而影响重大的企业文化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企业文化发育的好坏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是在企业发展关键且重要节点上,给企业发展以足够的支撑力量,帮助企业做到正规化、国际化、持续化!所以建设支撑企业发展与持续的企业文化,打造企业文化容力,是每一家优秀公司的必由之路!

【经典案例】华为公司基本法

【顾问故事】大家都知道华为有个基本法,1998年3月28日,历时三年、八易其稿而成的《华为公司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也是企业文化的一典型案例,其中的《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一文中提到:“华为第一次创业的特点,是靠企业家行为,为了抓住机会,不顾手中资源,奋力牵引,凭着第一,第二代创业者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超人的胆略,使公司从小发展到初具规模。第二次创业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要用十年的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它的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牵引精神,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使它形成一个场,以推动和导向企业的正确发展。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大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动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这个导向性的氛围就是共同制定并认同的《华为公司基本法》。

管理国际化,是华为在全球化进程中不得不过的一道门槛。你可以有很好的广告、很前卫的展示、很好的个人交流,但是国际厂商更重视你的内功。2005年,华为终于挤进英国电信(BT) 21世纪网络供货商短名单,看上去好像比试的是技术和产品的性价比,而实际上考量的是质量保证体系。

刚开始华为人接触英国电信(BT)时经常遭到冷遇,因为英国人不相信中国人能制造出高质量的交换机。那时华为甚至连参加招标的机会都没有。后来,华为人终于知道了BT的规矩:要参加投标必须先经过他们的认证,他们的招标对象都是自己掌握的短名单里的成员。2002年开始,华为请英国BT对其管理认证做了2年,到2004年才把华为列入他们可以角逐的短名单中。他们来华为考核时,技术并非首先要考虑的,而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环境等才是最重要的,要保障华为对客户交付的可预测性和可复制性。BT的考核还包括华为合作伙伴的运营和信用考查,华为的供应商资信审核,甚至包括华为给员工提供的食堂、宿舍等生活条件,还对华为的供应商为员工提供的条件也予以关注。最终华为在总共5项指标中获得了4个A和一个A-。这一段经历,让任正非深刻领会到,企业组织的可复制能力与可预测性,体现在一系列流程和内外环境的模式化力量,已经成为现代规模管理的基础,华为必须跨越这个门槛。

当华为成长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时,他早期的“土狼”文化难以与国际主流对接。2000年之后,华为开始日渐淡化过去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其“狼文化”也日趋弱化。但华为文化中的核心部分保留的基础上,又要在新形势下追求国际上的规范、精准的职业化行为,这些归结为符合国际化和职业化需要的普遍性商业文化。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