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隶书的书写性从何而来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4-27

大体来讲,隶书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简帛隶书、摩崖隶书和庙堂碑刻隶书。

简帛隶书由于其书写者的审美和能力,以及书写的随意性等缘故,虽然精彩纷呈但却只适合取其意味而并不适合初学者取法。摩崖隶书大多个性很强共性较少,初学隶书以此取法是很困难的。我个人的主张还是以一些共性较强的经典庙堂碑刻隶书作为入门的取法对象。在明白了法理之后再参以摩崖的气象,简帛的意味,这不失为一条学习隶书相对便捷的途径。

然而当我们面对庙堂碑刻隶书的时候,有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要知道我们的用碑刻拓片印制的字帖都是先书丹再镌刻,然后再经过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最后再拓制而成。我们手里的字帖已经最少是四次加工(书,刻,拓,裱)的结果了。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漫漶不清的隶书碑刻拓片还原成毛笔自然书写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隶书书法的书写性。

如何透过刀锋看笔法,强化隶书的书写性和赋予它应有的人文气质,是所有学习隶书的人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个人以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借鉴:

1、从秦汉简帛里去找些灵感,虽说简帛书受制于写手的学识和审美,艺术性没有碑刻那么高,但其轻松的笔触和书写状态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信息。毕竟它是直接用笔写出来的。

2、从清代隶书大家处借一些方法,清是隶书的又一个高峰,名家辈出。我们不妨去看看清代大家是如何用笔来解读隶书的。

3、在唐代楷书高手的墨迹里找一些线索,颜,褚的楷书都有很重的隶书残留,我们不妨去看看他们的墨迹,看看他们的用笔,加以借鉴。也许你会说那些难辨真伪,我想说我们只是借鉴一下又有何妨。

总之隶书的书写性是一个大的课题,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有些原则是不变的。如果一定要概括大抵有如下几点:

1、沉而不僵——指线条的柔韧性,是相对沉实、板滞的刀痕而言的。线条雄厚与力气大小无关,而在用笔之得当否。

2、提按有度——按多则僵死,提多则轻浮,对比过大显得做作、小气,失之高古。如何用的恰当,这需要我们多加揣摩和尝试。

3、浑而不浊——汉隶很多有雄浑质朴的线条,要做到于雄浑处见笔触,切莫因为追求一些小趣味而失去了大气象,最后搞得一团黑气,一片污浊。

4、实中见空--------笔笔皆实则板,何如有些弦外之音,大可不必凡事皆去点透、每笔都要写实。留些空间给观众去想象,岂不美哉!

最后再说一点,无论你用什么笔法,自然轻松畅快的书写状态是你的最终追求,失去这一点,则一切变得没有意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