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道早安,宋代古琴的漆色和造型有哪些美学特点?

 坏人彭 2019-04-27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推动了髹饰的工艺相应的普及与发展。宋代古琴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一色漆琴。一色漆琴,顾名思义指通体一色的漆琴,但有时一琴表里异色,这是漆色因时间久远退变的结果,但仍然称为一色漆琴。宋琴漆胎细腻,金光内含,其色质温润,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的美。

公元907年,随着唐王朝的覆灭,中国历史进入到又一个分裂动荡的时期。赵匡胤于公元960年统一中原和江南,五代十国并归宋朝,史称“北宋”。北宋王朝建立之后,手工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大小货房及手工作坊密集,并极大地促进了宋朝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繁华。毋庸置疑,这些行业的飞速发展为宋代古琴制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力量。

宋太祖赵匡胤兴文抑武的国策使各类学校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京师的太学、国子学、小学之外,又陆续设立了医学、武学、律学、书学、画学、算学等。除各种官学之外,“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行,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北宋统治阶级对于古琴的要求,继续着眼于辅佐政教的功能,诸如“成教化,助人伦”、“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之类的说教。据《宋会要辑稿》翰林图画院,在宣祐门内东侧,掌供奉图画奕棋琴阮之事,常以翰林司兼领。待诏、艺学无定员,有书、画、琴、阮、棋、合香、装画、捏塑等名。《两朝国史志》:翰林院掌天文、御书、供奉图画、奕棋、琴阮之事,以执授事上,待诏、艺学、装銮、捏望无定员。

宋代皇帝中多有好琴者,如宋太宗赵匡义创制九弦琴,宋徽宗赵佶在宫中设立画院的同时又设立了琴苑和官办造琴局。宋高宗赵构还特意造出盾形的古琴送给大臣,以峻洁高雅的琴声励志,希望君臣不忘抗敌之志。由于皇帝的提倡和鼓励,对制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宋代先后呈出现了朱仁济、道士卫中正、金道、陈道、马希先、马希仁、施木舟、龚老、梅四官人和林杲等斫琴名家。 由于在帝王的身体力行下,也使得一大批文人士夫如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周敦颐、苏轼、朱长文、陈肠、朱熹、王守仁等对古琴音乐的审美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宋早期的琴多出自“官琴”,有统一的定制,以仿照唐琴为主,制琴主要是工匠之事。由于统治阶级的青睐和支持,使得一批批杰出的文人士夫也积极参予到古琴的研制中来,苏东坡还亲自参加造琴,现今扬州还藏有一张额头较长的仲尼式琴,腹内刻元佑元年东坡居士雅制。由于宋代文人文化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不言而喻它也直接影响着宋代古琴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在文化哲学方面,宋人比较欣赏尊重自然的道教和倡导秩序的儒家理学,有什么样的文化哲学,就会有什么样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正因为这一点,宋琴的弧度渐渐扁化,造型多以仲尼式为主,以朴素简洁为美,以工整规范为美,以简约实用为美,琴的形体有超形体之外的精神气韵。

由于文人士夫在史学、文学、艺术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对于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能触类旁通,对于艺术的创作与理论亦能水乳交触,再加上整个社会“郁郁乎文”的时代氛围的熏染,他们多方面的才艺和审美情趣使得宋代古琴型体由唐代的雄浑劲健,华贵雍容,宏丽恣肆,浓于“状美”的阳刚之气。从此之后转呈文静典雅,平淡天真的作风,蕴藉恬澹,闲逸清隽,萧散婉约,浓于“优美”的阴柔情致,使得这一时期的古琴,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经典水准。

图文:三顺

资料提供:开元琴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