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赴一场最美的春天之约

 山地之仔 2019-04-28

赴一场最美的春天之约-团山村,元阳坝达梯田

爱卡论坛精华

团山村处于 建水 城西十三公里的西庄坝子边沿的泸江 河南 岸,323国道附近,与 石屏 县相接,距离 石屏 县城四十多公里,团山村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都比较好,从村口流过的 泸西 河,成片的水田,房前屋后的蔬菜,水果,院内的花草,有种田园风光的味道。

村内具有大量文化沉淀的旧式建筑。其中的张家花园,建于清末,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房舍布局为 四合五天井式 纵向横向并列联排组合成两组三进院和花园祠堂,是一种规模较大,建筑质量较好,保存较为完整的乡间庄园式居民建筑群

从双龙桥沿着白团公路开十分钟就到了团山古民居,相比人潮汹涌的 建水 古城,这里就是个比较小众的地方。关键它还是个活着的古迹,因为里面还是有居民居住的。虽然旅游开发不多不少会影响到居民的原本的生活,但始终还有很多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值得一看。

一天只开两班的 建水 米轨小火车的终点站,很多人坐小火车,过年期间根本买不到票。小火车很精致,之所以叫米轨火车,是因为它的铁轨间距只有一米。木质的车厢显得十分古朴,停在终点站的时候其实是可以上去拍照的

建水 这条米轨铁路是 法国 人100多年前建造的滇越铁路的一部分,沿着 红河 谷通向 越南 海防 ,通往大海。当时主要是用作 云南 的矿产外运。可以说 建水 古城的发展和兴衰都是围绕着这段历史。在 建水 看到各种展览的老相片,都和这段历史密不可分。

原本这里是彝族的居住地,彝语叫做 突舍尔,意为 藏金埋银之地,有没有藏金埋银我不知道,但从明朝开始居住在这里的汉族移民张氏子弟,在清朝末年,凭借 个旧 锡矿赚得盆满钵满,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于是这座古老的小村庄摇身变成集聚 中国 传统建筑的精致村落。

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 江西 饶州府 鄱阳 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先居于 建水 城西门外之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 个旧 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代表了 云南 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考察 中国 近代地方民营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走进村内,斑驳的民居随处可见,每间都自有它的历史,每间都有它曾经光辉的一面,和旧时声名显赫的主人。

随处可见的高墙深院的大府第,这家叫司马第。重要的是据说这家人是目前本村大户里唯一不姓张的人家,而且,又据说,祖上曾经贵过(当官)的主人家和村里其他祖上曾经阔过(经商)的张氏之间积累了颇深的矛盾。看来,再小的人群里也有江湖恩怨......

不像 中国 绝大多数古村落一样,经过历代的发展,早已经新旧建筑混杂,团山村还是依然如故。

张氏祖屋

团山古村不大也不算小,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走马转角楼”等 云南 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在村里都能看到

张氏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 江西 饶州府 鄱阳 县贸易入滇,先居于 建水 城西门外的蓝头坡,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村,人丁兴旺,衍为巨族

张氏族人遵 百忍 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安居 乐业 ,文武人才众多。清朝光绪年间,随着 个旧 锡业的兴盛,张氏后裔靠矿业赚取了第一桶金,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他们随后组建 天吉昌 商号,把生意做到了 昆明 、 上海 、 香港 、 越南 等地,成为当地巨富

然后的故事就是 中国 传统观念的延续, 富裕 后的商人们用马队把一坨坨金银运回家乡,在祖宗生息的地方修建精美豪宅,光宗耀祖。这便是张家花园。内部分为日常居住和宗祠两部分。前有照,后有靠,正面挖一口深塘,把泥堆到祠堂后面,后面种植遮阴的细叶榕,寓意着福荫。这在南方的宗祠是较为常见的风水布局。

是不是任何建筑过了百年之后都会有价值呢?一座建筑的价值主要还不在于它年代的久远,而在于它本身的精美程度和历史意义,当今泛滥的火柴盒楼房,哪怕保存五百年,恐怕也是没有太大价值的

村中很多老宅子,虽然有些杂乱,但不影响建筑的精美,有人气的老建筑才有灵气。很喜欢这样破旧凌乱的古旧味道,居民的生活杂物就这么堆放着。这就是生活气息,就像自己回到老家祖屋时,看到自家若干年前的一些旧物的感觉。

团山村还遗存有4座寨门,这是其中一座

村内不时可见织草编的手工艺人。旅游的开放也带动了这些手信的销售。

老村、老宅、老人,不仅是团山村,也是 中国 大多数村庄的现状

团山村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清末民初,不过后来,翻天覆地慨而慷,偏安一隅的小山村也不可能变成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的世外 桃源 。所有的大宅子如同 北京 的四合院一样,原本是一家人的院落挤进了十几户几十户翻身做主的贫苦人家,但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几近于无的保护维修终究还是对古建筑造成了难以逆转的损害

秀才府,主人家是一对秀才兄弟,不过在清末那个乱世里,两人弃文从商,算是儒商吧。秀才兄弟在 建水 开设天吉昌商号,主要经营 个旧 出产的锡矿产品,但自己家里还是以 秀才府 为名,看来骨子里还是以文名自傲。

离开 建水 团山村 ,继续往下一站 元阳 而去

去 元阳 有两条路,一条直穿哀窂山而过的省道据说不太好走,担心耽搁时间错过日落,我们决定绕远一点,经 个旧 走个元公路。虽然弯道也挺多,但路面开阔,而且路基离山崖还有很远,并排走三四辆车都不成问题。所以相对还是比较安全的。

红河 谷偶遇一队运货的马帮,匆匆而过,在车上隔着玻璃窗抓拍了一张。

进入 元阳 景区后,路上遇上点堵车,皆因前车逆行造成的。差点就打算下来背着装备徒步进去坝达拍摄点了。好在能在落日前及时赶到。 元阳 的 盘山 公路实在太窄。偶尔有车子转弯、掉头也会造成缓慢。所以千万不要逆行,只会让原本缓慢的车道变成彻底堵塞。

数年前,偶尔看到纪录片或者影展中的 元阳 梯田照片,总是惊叹其线条之美,光影之塔震撼。那时候都不敢想自己今天能亲自来这交通不便却美如仙境的地方拍摄。

春天期间的 元阳 梯田绝对是一年中最旺的季节,各种摄影团、游客、蜂拥而至。皆因梯田最美就是这个期间,灌满水的梯田仿佛散落山间的大小镜子,倒映着幻变的天空。而一天中最美的时刻就是日出日落了,如果有幸遇上火烧云,那必定是最美不过了。

坝达梯田

斜阳将天空染得金黄,偶尔一缕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撒落在哀牢山深处的万千 明镜 之上。光线在蓄满水的梯田镜面反射之下或形成道道金光,或分解成彩虹般的七彩光,那美感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

坝达,是从哈尼语中翻译过来的,大意为离天最近的地方。它面西靠东,它的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天傍晚,满天红霞的时候,有摄影家称它是夕阳晚照。站在坝达观景点,可以看到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梯田。

这是夕阳在梯田的水面形成的反光,波光粼粼

在云彩与霞光的映射之下,梯田魔幻般地呈现出一片片晶莹的色彩,犹如美丽的宝石。蓝、紫、绿、黄,不由得不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坝达梯田宛似天梯,一层层的上升,直达云霄,无比壮丽震憾!

坝达梯田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它与其它景区梯田不同的是它地势陡峻,大气磅礴,重重叠叠。它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河沿山而上,坡陡田陡,坡缓田缓;一直延伸到2000多米海拔高度,以梯田的田埂为计算单位,有3700多级,一万多亩梯田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就是登天的阶梯。

日落的余晖照射到梯田上,黄橙橙一片,绝对能冲击你的视角

层层叠叠,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梯田,因时而变,因天而变,变幻莫测,就宛如是一曲韵律感极强的天地交响曲,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文化奇观。简直就是一幅大地的雕塑

当天色渐暗,最后一缕阳光湮灭在大山下面。我们便也离开坝达梯田,开车到预订好的客栈。

爱车(汉腾X7S)来一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