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序员如果坚持10年不跳槽,能实现百万年薪吗?

 昵称535749 2019-04-29
在一家公司死磕5-10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100offer说”(ID:shuo100offer),作者100offer机构号,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来自100offer 官方知乎机构号对「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 5 - 10 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提问的回答。

在人才快速流动的互联网行业,随处可见一年一小跳,三年一大跳的从业者。

举个例子,我们统计了通过 100offer 成功入职的程序员,他们的平均工作经验是 4 年,平均跳槽次数 3 次,入职后平均年收入 30.6 万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他们平均每 16 个月就会跳槽一次。

而我们的父母辈,在一家单位待上十几二十年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有长辈可能从参加工作到退休,都在一家单位任职,机关大院儿里同事们的各种红白喜事、生老病死都有所听闻,半辈子的生活半径也不过就是那方圆几百里。

时代不同了,现实很魔幻。所以才会有网友向 100offer 提出了一个「天问」:那些 5 到 10 年不跳槽、在一份工作岗位上「死磕」的人,现在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其实,同样是职场上 5 年 - 10 年光阴,最后你会获得怎样的结局,完全因人而异。

对于不清楚职业发展目标、不知道如何发挥自身特长和兴趣点的人而言,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越久,只会越迷茫;

对于不善于总结提升、只想着通过熬资历涨薪的人而言,5 - 10 年也只不过是原地踏步;

而对于总是努力寻找突破口、善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人而言,他们之所以长期待在一家公司,只是因为总有新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等待他去探索。

不信?下面进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 100offer 候选人真实案例环节,从他们身上你或许会更直观地理解人和人的巨大差异。

1、正面案例:毕业的第10年,他实现了百万年薪

对于程序员,BAT 大厂的业务复杂度之高、处理的请求量级之大、对前沿技术的跟进之快,决定了这是一条相对明晰和步步为营的发展路径。

水大鱼大,我们也见过许多在 BAT「死磕」5 - 10 年的资深技术人,因为在核心业务部门有充分的技术沉淀,并在每一阶段都有所突破,外加好领导和好机遇的运气 buff,最后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其中最神级的案例要数 100offer 曾经采访过的海青,他在阿里巴巴用了 9 年时间,从一名普通高校毕业的实习生,最终晋升为阿里 AI 领域最年轻的 P9 之一,这种默默打磨技术的韧性,在跳槽成风的互联网行业尤为珍贵。

相比之下,100offer 候选人赵信毅(化名)的案例或许对于普通程序员更有参考意义。

在一家普通一本大学拿到硕士学位之后,信毅并没有什么长远的职业规划,进入一家研究所工作,一直在接触与体系结构相关的底层技术。相对简单平缓的工作节奏,让他可以在业余多花时间自学,并且积累了多年的底层技术。

在工作的第 4 年,信毅终于还是感觉到了瓶颈,开始对 BAT 的 「快节奏工作」感到跃跃欲试,想往 2C 的客户端转型。

然而,就在信毅成功跳槽进入某 BAT 刚满一个多月,团队的部分老成员陆续换血离开,底层引擎部分的工作暂时无人接替。领导试探性地询问他是否愿意接下这块业务,信毅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绝佳的锻炼机会:「决策层希望在产品上采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颠覆传统,相当于是要么就做成,要么就玩完,有风险有难度,还有足够大的施展空间。」

于是,客户端全新的 20 人团队从 2012 年下半年开始 V2 版的研发。信毅一个人负责底层引擎的封装及相关功能模块的实现。

经过 2013 年近一整年的技术攻关、加班、甚至发明专利,团队实现了一个业界首创的引入底层引擎的方式,不仅捧回了公司的年度技术大奖,他个人也在短短一年多从 P6 升到了 P6+(对应阿里职级)。

回忆起飞速成长的第一年,信毅说:「确实加班很多,但一旦发现有技术难点可以突破,就会陷入其中。如果产品的未来方向是我认准并且想做的,我是感觉不到累的。」

2014 年 - 2015 年,信毅开始为自己招兵买马,一点一点地从零扩充小组,往技术专家方向发展,从架构上思考更高层面的问题。这期间,信毅带领小组在 V3 版本中采用了独特的构架设计,在启动、升级速度等指标上打破业界记录,日活增长到 2012 年的 10 倍。

这次的成绩,让他在 2015 年底升到了 P7。但随之,信毅开始觉察到产品进一步向上拓展市场空间的天花板,这种「增长魔咒」可谓是 BAT 产品的通病。

更让他迷茫的是自己的下一个突破口。按规定,他晋升 P8 的最早答辩时间在 2017 年底,要求相当苛刻,如果产品在这一年内没有关键成功点,仅仅是做技术维护和细节打磨,恐怕自己难以迈过这一道晋升的槛。虽然始终没有摆脱这种自我怀疑,赵信毅还是抵住了外界的诱惑,沉下心等待公司内部机会。

在人才济济的大厂,每年对晋升 P8 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员工不在少数,但不是人人都能像信毅一样,能兼备过硬的技术实力并抓住关键机遇。

2017 年初,嗅觉敏锐的团队领导们提出,产品的下一步是组件化,向全公司内的各个产品线输出技术解决方案,渗透更多用户和客户端。

如此大的动作,在 BAT 动辄上亿级用户量的各个产品线之间落地的压力可想而知。信毅作为跨部门合作接口人和解决方案架构负责人,开始担负更复杂的职能。

在沟通过程中,他抓住「互惠互利」的原则,尝试从对方业务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在开发过程中,信毅的团队基于底层引擎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经验,为个产品线量身定制了从引擎到界面的全套解决方案。

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信毅所在的客户端产品的日活再次增长了近两倍,终于如愿晋升 P8。在 BAT 工作 6 年后,他最终尝到了百万年薪的甜头。

回顾信毅的职业成长路,他几乎在每个晋升机会来临前都有所准备,一次次地拿出有突破性成功的关键项目。

要保持这样不断上升的职场发展节奏,固然要部分归因于他加入团队的时间点和机遇;但更离不开他早在职场初期就稳扎稳打积累下的稀缺技术竞争力,才能在每一次机会来临时当机立断,顺势而为。

2、反面案例:7年没想过跳槽,我失去了搏击沙场的信心

好的公司和员工是相互成就的,而糟糕的工作平台只会消耗员工的时间和工作热情。最终留在这些公司没有离开的人,多半是客观上没有议价能力,或者主观上没有醒悟,一味追求所谓的「稳定」;在漫长的 10 年工作经验中,他们只不过是将前3年的工作经验再重复做7年罢了。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翻看 100offer 后台,有些求职者的简历虽然看似稳定,每家公司可以待满 4 - 5 年时间,但每次跳槽几乎都是同类公司(例如 IT 外包)和同等水平岗位之间的「平行移动」,工作多年薪资仍无起色,长期处在开发一线,多个项目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突破和成长点:

程序员如果坚持10年不跳槽,能实现百万年薪吗?

最扎心的一次,offer君收到了这条留言:

「一直是工程师,加薪力度很少,一般都是部门最不好的之一。我任劳任怨,刻苦工作……」

「我7年没想过换工作了,已经失去了搏击沙场的信心,怕丢了西瓜捡芝麻,结果连芝麻都没了。」

程序员如果坚持10年不跳槽,能实现百万年薪吗?

人在职场,能否有持续的进阶和沉淀,和你在同一家公司任职的时间长短并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而是看你能否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职业目标,并利用好公司的平台和资源去实现自身价值。

希望你有在一家公司「死磕」十年的能力和远见,也能有说走就走的底气。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