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兽中的一只猫: 强者的逻辑 今天和朋友聊起一个行业,算是一个新赛道。在国外没有可以直观对比的行业。...

 墨子语 2019-05-01

今天和朋友聊起一个行业,算是一个新赛道。在国外没有可以直观对比的行业。也就是属于看“成长”中的从增量展望增量的行业。朋友说他不喜欢这样的行业。因为增量展望增量是强者的逻辑,需要成为行业的半个内行才能判断,而且出错的可能性会很大。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从存量展望增量的逻辑或者是周期行业。因为简单很多。存量展望增量以前举过例子,例如家电行业。周期行业的容易之处在于周期很可靠,你只要周期一定会上来或者下去。需要考虑的只有三点:方向,顶底,以及强度

对于此,我的看法是周期在确定性也就是概率上更可靠一些。但周期的难处在于寻找切入的时点。有时候周期的持续时间会很长,这个是赌周期一定是钟摆运动的人所忽略的。例如海运,赌时点不会停在那里的人过去都亏的倾家荡产了。成长肯定是要看的,对于我国也好,时代也好,最好的机会肯定是在于增量展望增量的行业。这个就是巴菲特说的看懂变化你能赚大钱。但不去看这种变化也没事,并不妨碍你赚钱。这个逻辑是对的。但这个逻辑里可能包含了潜在的负面因素——回避成长,可能会造成投资者能力中(或者说研究能力)中缺了一大块。这个会影响投资者的能力上限。

同时,这个也类似于在过去只追求10%-20%的回报,因此只看一些稳定的公用事业行业。这样对优秀投资者来说其实挺可惜的,因为本来可以做的更好,不会错过中国的大部分成长。毕竟存量展望增量也是成长的一种。不要以为20%很难,遇见的不少投资者过去5年,10年,甚至20年,年化都远高于此。即使你觉得有些投资者水平不算那种非常牛的。

判断增量展望增量行业,失败概率可能不小。但是要想到很多发达国家的专业投资者就是这么做的。眼光如果放的远一些,等到我们也成为了发达国家,可能这个会是最好的赛道之一。因为若着眼于同台竞技,可能这块的能力还是不能缺。并且,即使做不到内行,尽量做的话也至少会和市场同步甚至再进一点,那么其实在投资上可能也够了。我记得这点在和@董翔 讨论他的体系和目前的想法时候我们谈过。

上一周在做交流时候我拿了一个行业举例,如何在卖方基本没有覆盖的时候做好深度的研究以为投资决策做辅助。拿的就是一个增量展望增量的行业。深度不深度其实是这样判断的,当你没有多少参考资料的时候,如果你对整个大类行业有研究,大致就能判断对方拿出的东西够不够深度。而这个时候对行业和企业的理解就是上面说的和市场同步,甚至更进一点,然后在跟踪中深化以提升判断能力。

我和@水皮江鸟 说过,我们选择自己的做法和策略的时候一定是有理由的。而且这个理由肯定能说服我们。例如有朋友选择一般深度加分散独立性配置。也一定有自洽的逻辑,而且过去业绩年化能超过30%。但这个选择后面一定也是有代价的。例如对商业的理解复利程度会差不少。我们要明白我们自己选择的东西的代价,这个已经超越了平均水平。然后一般聪明的人会去判断能不能接受,更聪明的人应该去想如何去弥补。最智慧的人是找到了途径弥补,并且在弥补的过程中举一反三找出更多的拓展可能和提高。因此,无论是增量展望增量,还是存量展望增量,无论是成长还是价值,无论是价值趋势还是价值周期,都要尽量按照这个路径去思考。

实际上,这些大部分是研究的维度。研究只是能力的一部分,更底层的东西才更加可靠。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也还好,很多人做的不够深,思考的不够多过的也很好,但一定会影响上限。完全抛开研究,我觉得还是看如何对研究定义,也不一定是对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形成商业理解和体系成长的复利。优秀的价投都很着重于前者,但对后者重视很差,做的好的极少。

我觉得不少人关于能力提高上错过的机会可能都是因为偏见。包括我也一样。之前就说过我们不能因为人的地位、名声、年纪、背景等等外在的因素去判断他的东西值不值得看,而是要就事论事。但,绝大部分投资者是做不到的。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并且要真的修炼出同理心。这个是另一种强者的逻辑。强与弱都是相对的,力量的表现有很多种,本质却始终如一。在《巨人的陨落》中刚详细说过,倒是不再赘述。我很希望我的朋友们会进步的很快,并且看不到上限,因为这也会推动我的进步。所以希望大家尽量不会错过机会,多想想上限。

最后,我很喜欢看和思考其他投资者的缺点。因为我相信这些缺点都有可能出现在我身上,在萌芽之前就扼杀,会是不错的方法。这是弱者的逻辑。

(题外话,有价值的东西出现的时点和展现价值的时点常常是不一致的。因此人们大多数会错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