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清查其家产,得知了什么真相使他当场摔杯子?

 仙客萊 2019-05-01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和谐的君臣关系,肯定就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与君主的关系了,这个臣就是诸葛亮,而君可以是刘备,也可以是刘禅。

诸葛亮的丞相之职是谁封的?是刘备封的。刘备不仅封诸葛亮为丞相,而且身受辅政大权,完了之后还有: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这个创业近四十年的蜀汉开国之君,什么风险没遇到过,什么人没见过,但对于诸葛亮,他看得很明白,这是一个标准的正人君子,所以刘备还对刘禅说了: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何时看错过人?况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托付的,不仅仅是蜀汉江山,刘氏后裔,还有未完成的理想和事业,他坚信诸葛亮可以更好的帮他及他的子孙后代完成。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刘禅给的,刘禅不仅让诸葛亮开府,任命他为益州牧,而且还: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那一年刘禅17岁,以后世开上帝视角来看刘禅,他最多也就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却一不小心放在皇帝的位置,并非刘禅愚蠢昏庸,也不是刘禅聪明伶俐,而是他是一个没有皇帝能力的普通人,德不配位,造就了刘禅的悲剧,也许不是悲剧,至少刘禅是善终。



17岁,一个并不算小的年龄,与此可以参考的是:17岁的孙策已经护送父亲的遗体回到家乡,同时继承父亲的事业开始打拼。17岁绝对是一个可以自已做主的年龄,对于刘禅同样是如此。

但刘禅的选择是:

政则葛氏,祭由寡人。

刘禅是被逼的吗?没有。这是刘备的遗命,同时也是刘禅的选择,一个17岁少年天子的选择。刘禅选择了由诸葛亮总理大权,而自已只负责祭祀祖先,这就是明显的做个名义上皇帝的,仅此而已。



诸葛亮自此开始了独揽大权的11年执政时光,这期间,诸葛亮除了要治国,还要平乱、北伐,以实现刘备遗命和蜀汉的长治久安,不仅如此,诸葛亮还费尽心思的以“相父”身份管着少年天子刘禅,让刘禅亲贤臣,远小人,以郭攸之、费祎、董允教导刘禅,刘禅就像一个叛逆期的少年一样,总会有些不爽,但不爽归不爽,但这是国家大事,容不得一丝马虎。

诸葛亮终于累死在北伐的路上,诸葛亮去世前,刘禅派人问接班人问题,诸葛亮回答了蒋琬、费祎,刘禅照办了,仅仅出于对维护蜀汉政治秩序而禁止给诸葛亮奔丧的行为,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理解刘禅对诸葛亮的恨意,实在是无知之举。



诸葛亮的官职是丞相领益州牧,基本上是所有大大小小的蜀地官员的上司,对于蜀地的官员来说,诸葛亮等于是君,蜀地的官员是臣,这是东汉时期的二元君臣关系所决定的,所以谯周这样的与诸葛亮政见完不同的人,也会去奔丧,不是谯周认同诸葛亮,而是这就是礼仪,刘禅要是不禁止,那么蜀地的官员都得给诸葛亮奔丧,那政治秩序不就乱了。

诸葛亮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申报个人财产的政府官员。在诸葛亮给刘禅的上书中清楚的说到了自已的个人财产: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臣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子孙们的日常衣食费用已有宽余。至于臣在外任职,没有额外的花费安排,随身衣服饮食全由国家供应,无需再置其他产业,来增添家财。待臣离开人世时,不让家有多余衣物,外有多余钱财,使自己辜负陛下的恩宠和信任。

诸葛亮的这点财产,无非就是小地主水平的财产,与蜀汉丞相的身份完全不相符,而刘禅所谓的清查诸葛亮的家产,只不过更加证明了诸葛亮所言非虚,在得知真相后,刘禅只有羞愧之心,只得摔杯以气愤让他轻信谗言的人。



说诸葛亮贪权,他却没有把权力世袭,传给自已的亲信和儿子;说诸葛亮纂位,他却没有任何造反之意,尽心尽力辅佐刘禅。

诸葛亮有纂位的能力,有纂位的实力,但就是没有纂位的行动,这是他与曹操、司马懿之类的本质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