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石书画”系列展览精品欣赏

 师古王 2019-05-02

《金石书画》第一期

余绍宋先生主编的《金石书画》,创刊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作为当时杭州《东南日报》的特种副刊,在近代金石书画类报刊中,颇具影响。由浙江省博物馆主办的《金石书画》系列展览,可视为余绍宋先生当年这笔精神遗产的直接继承者。展览将采取与刊物同步推出的模式,初步拟定每年推出一至二期,每期分碑帖、书法、绘画、篆刻、文献诸门类。与当年主要依托江浙粤等地的私人收藏不同,我们将深入发掘国内各大博物馆的丰富馆藏资源。在展品的挑选上,兼顾作品的艺术性、文献性和地方性的原则,争取每期能有一半以上的作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浙江有着悠久且深厚的金石书画传统,历来名家辈出,老一辈所开创的辉煌业绩,需要我们后继者薪火相传,并进一步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我们衷心希望,《金石书画》这一系列展览能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期待得到国内博物馆界同仁的支持。

《金石书画》第一期,共展出作品一百十五件(方)。

明拓泰山刻石二十九字本册页(吴昌硕旧藏)

南朝宋爨龙颜碑拓本册(阮元赠刘喜海)

隋董美人墓志铭拓本轴(吴让之、罗振玉递藏)

徐悲鸿双猫图轴(赠沙耆)

石涛水墨兰竹图轴

沙孟海行草集易林八言对联

梁启超楷书十五言对联(赠徐志摩)

沙孟海“决明馆”白文印

徐悲鸿致黄宾虹信札

《金石书画》第二期

《金石书画》第二期,共分四个单元,收录作品109件,除了碑帖、书法、文献单元外,本期还特别推出了“纪念书画鉴定家黄涌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专题。

黄涌泉(1927—2005),字允尧,浙江嘉善人,著名古书画鉴定家,生前曾任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也是徐邦达先生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在明清人物画,尤其是对陈洪绶、费丹旭等画家的研究上,成绩斐然,颇具开创之功,所著《陈洪绶年谱》,迄今仍倍受海内外学者推重。今年恰值黄先生九十冥诞,我们特挑选了一些见证他书画鉴定与学术研究生涯的藏品展出,以示缅怀与敬意。其中,如浙江省博物馆藏明初谢缙《东原草堂图》轴、明陈洪绶传世最早的作品《龟蛇图》轴、明末清初朱耷《双鸟图》轴、桐乡市博物馆藏崇福寺旧藏明嘉靖彩绘《诸天菩萨图》轴、浙江图书馆藏《枫桥宅埠陈氏宗谱》、杭州博物馆藏明末清初画家郑旼的《拜经斋日记》稿本等,都是当年经黄先生慧眼识珠,发现并鉴定入藏省内各家博物馆、图书馆的珍罕之品。

黄涌泉先生(1927-2005)

本期碑帖部分,可谓善本云集。如嘉兴博物馆藏张廷济旧藏明拓石鼓文卷,浙江省博物馆藏梁章钜旧藏明拓《争座位帖》册、小残卷斋藏端方旧藏宋元间拓唐《姜遐碑》册、吴云旧藏清初拓《礼器碑》册、传世最佳本之一《司马景和妻墓志》、张海若旧藏《尉富娘墓志》整幅本等,都弥足珍贵。今年也是王国维先生逝世九十周年(1877—1927),为了纪念这位浙籍国学大师,我们特从海宁市博物馆借展了一组观堂旧藏吉金拓片。这组拓本是王国维先生当年赠送给他的学生戴家祥(1906-1998)的,每件拓本上均钤有“静安”“王国维”等印鉴,有的还有罗振玉题跋,系叔蕴老人当年赠王国维之物,名家递藏,实属难得。

浙江堪称清代金石学的重镇,不仅收藏与研究金石的文人学者众多,而且名家大师辈出。书法部分,将分上下两期,陆续推出“两浙金石家书法”专题,较为全面地展示清代以来浙籍金石家的书法墨迹,以飨观众。其中,如阮元等少数几家,虽非浙人,但因长期在浙江为官,与两浙金石圈交往甚密,影响巨大,故也收录在内。金石家们长期浸淫于古碑吉金,在考据鉴赏的同时,临习拓本,也自然成为一门重要的日常功课,书法作品往往以“金石气”见长,颇具艺术特色。有些作品,如严可均双钩《西岳华山庙碑》轴、徐同柏临虢季子白盘扇面等,还具有极高的金石学史料价值。

文献部分,本期继续推出《滨虹草堂友朋书札》专题,第二辑包括邹寿祺、罗振玉、王国维、宣哲、黄节、王国维、胡朴安、叶玉森、叶恭绰、邵裴子、秦更年、马公愚、胡适、陈邦福、蔡哲夫、刘之泗、夏承焘、陈直、谢国祯、诸乐三、商承祚、于希宁、金祖同、刘九庵、傅大卣、郭若愚等三十位友朋致黄宾虹的信札,又以当时学术界名流居多,内容丰富,且均为首次公开展出。

《金石书画》系列展览,自第一期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广大专家与观众的热情支持与肯定,在此表示由衷地感谢。我们愿继续努力,也希望这一展览,能成为值得大家期待的一道年度文化盛宴。

明永乐十六年谢缙东原草堂图轴 纸本设色 。作于永乐戊戌十六年(1418)

题款:旧业成都万里桥,百花潭北草堂遥,门无县吏催租税,座有邻翁慰寂寥,松影满庭闲白日,茶烟绕榻颺清飚,酷怜杜甫成诗史,翻笑杨雄作鲜嘲。用嘉少陵裔也,文雅不凡 攻诗画,知□远归来,需俗笔复赘鄙语云,永乐戊戌上已日葵丘谢缙识。

引首印白文长方印'葵丘' 朱文方印'孔昭' 白文方印'澹中有味' 右下角铃:白文方印'杜用嘉印'。

谢缙,明代画家。一作晋,字孔昭,号葵印,自称谢叠山,又号深翠道人、兰庭生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二十余年。善诗,亦工画,寻丈之山水画,不日而就。为永乐、宣德间吴门画派名家之一。洪武间绘《深翠轩图》,遍求姚广孝等人题作,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集成册。正德十三年(1518)文徵明得之,补其所佚图。永乐元年(1403)以绘工贡京师。侨居南京二十余年。目眚始放归。宣德二年(1427)尚在世。有《兰庭集》、《深翠轩诗文》等。

清 张燕昌 飞白隶书轴

张燕昌(1738—1814),字文鱼,号芑堂,又号金粟山人,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生于乾隆三年,卒于嘉庆十九年,享年七十七岁。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七)优贡,嘉庆元年(一七九六)举孝廉方正。擅篆、隶、飞白、行、楷书,精金石篆刻、勒石,工画兰竹,兼善山水、人物、花卉,亦精竹木雕刻,皆攸然越俗,别有意趣。勤奋好学,为浙派创始人丁敬高弟(高弟意为高足、高徒,是丁敬入门弟子)。初及门时,囊负南瓜二枚为贽,各重十馀斤。敬欣然受之,为烹瓜具饭焉。大胆创新,试以飞白体入印,被誉为浙派篆刻的“负弩前驱”。海盐文人治印之风,变始自张氏。亦曾师事嘉兴张庚,又在杭州与梁同书、翁方纲探讨考释,终日不倦,多所创见。

清仪阁旧藏明拓石鼓文卷

徐邦达 《赠涌泉诗》墨迹局部

徐邦达(1911.7.7-2012.2.23)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浙江海宁人,生于上海。早年从事美术创作,1947年曾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调北京国家文物局,主要从事古书画的鉴定工作。 1953年以各地征集和收购到的3500幅珍贵书画作品为基础,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1978年起,奉派到各地收藏书画,历时8年。期间又曾去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鉴定书画藏品和参加学术研讨会。

《陈洪绶年谱》书影 黄涌泉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60年

《金石书画》第三期

《金石书画》第三期,分碑帖(海日楼旧藏碑帖专题)、书法(两浙金石家书法专题下篇)、绘画、篆刻(两浙印人之韩登安专题),共四个单元,展品近二百件,其中不少作品系首次与公众见面。

海日楼是清末民初著名学者、书家沈曾植的斋号。与沈曾植近世以来声名日隆的学问、书法相比,海日楼的收藏却鲜为人所知。本期碑帖部分推出的“海日楼旧藏碑帖”专题,展出拓本三十四种,如南宋拓《姑孰残帖》、初拓隋《宁贙碑》、明拓唐《圭峰定慧禅师碑》等,从版本角度看,均可列入善本之列。这些拓本上多有沈曾植批校题跋,内容或评其书法优劣,或考其版本源流,或校其笔画差异,有的还是借来善本校勘后所记。作为晚清书坛碑帖融合实践最为成功的代表性书家之一,沈氏“专用方笔,翻覆盘旋”(沙孟海语)的创作风格,对后世影响极大。比较而言,碑帖题跋带有明显日常书写性质,往往别具风味,向我们展现了沈氏书风的另一侧面。本卷收录的海日楼藏拓中,还有不少系出自友人馈赠,如潘祖荫所赠大盂鼎铭文拓本轴、端方所赠元梵经石砚拓本轴、罗振玉所赠曹魏皇女墓记残石拓本、吴重熹(吴式芬之子)所赠晋桓仪长子墓砖拓片轴、黄绍箕所赠宋黄庭坚、欧阳修三游洞题名拓本横幅等,藉此亦可窥当年海日楼“金石朋友圈”之一斑。

浙江无疑是清代以来传统金石学的重镇之一,《金石书画》第二、三两期连载的“两浙金石家书法专题”,共收录了一百一十位浙籍金石家(包括少数与浙江金石学关系密切的客籍人士)的书法作品,虽难称全备,但也可谓“蔚为大观”了。本期为专题的下篇,以晚清民国时期金石家为主,其中如吴昌硕《吴越王银龙简》拓本题耑、黄宾虹赠余绍宋金文七言对联、鲁迅南朝梁大同九年砖文及石墙村残石摹本等,均具有极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一部完整金石学史的构成,离不开器物(拓本)、人物、著作,这三个基本要素,而有关金石学家的个案研究,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收录有作品的如吴士鉴、褚德彝、邹安、顾燮光、陈锡钧等浙籍金石学人物,在当时颇具影响,今日却几近被遗忘,很值得对两浙金石学史有兴趣的学者予以关注。

绘画部分展出的二十余件作品,由董其昌与四王绘画,建筑园林与文人斋馆图、藏书楼与借书图、吴昌硕八十寿辰贺画、现代书画鉴定名家绘画作品等若干个小专题组成。其中如王翚为海宁陈元龙所作《竹屿垂钓图》轴,当年钱镜塘先生以十六根金条的天价慨然购得之,堪称现代收藏史上的一段佳话;康熙年间著名宫廷画家焦秉贞所绘《怡园图》绢本巨幅,是研究清代园林史的珍贵资料;丁辅之旧藏《西泠印社图》卷,由陈豪、汪洛年、高时丰三家所绘合裱而成,其中陈图作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距印社创建只有两年,是一件十分珍贵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史文物;潘天寿、诸闻韵合作吴昌硕像轴,人物头像部分采用西方炭笔擦描的写实手法,而身体等其他部分则运用了传统大写意笔法,可谓中国近代肖像画发展史上的经典作品。此外,绘画部分展出的精品佳作还有:浙江省博物馆藏董其昌仿梅道人山水图轴、王原祁仿大痴富春图轴、陈鸿寿《善权石室图》轴、钱杜《传石斋图》轴、徐鉽《拜经览古图》轴、姚燮《焦屿藏书图》册、吴湖帆《逃空图》卷、徐邦达仿赵孟頫青绿山水图轴、谢稚柳设色人物图轴,以及临海市博物馆藏清初虞沅绘《牂牁生借书图》册页等,可谓名家荟萃,精彩绝伦!

本期篆刻部分,推出的是“两浙印人—韩登安专题”,主要展出由家属提供和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登安先生代表作毛泽东诗词刻石、部分自用印,及刻赠邵裴子、沙孟海等友人印章近百方。韩登安(1905—1976)是浙江现代篆刻史上一位杰出的印人,他以细朱文印,尤其是多字印而闻名,印风矫健清丽,为世所重。毛泽东诗词刻石印谱,创作于一九六二年春至一九六三年夏间,共计二十三方,字数多者达一百十四字,在中国篆刻史上堪称空前绝后之作。一九七九年,印谱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影响极大,但原石却难得一见,足飨广大篆刻爱好者。

南宋拓《姑孰残帖》

潘天寿、诸闻韵合作吴昌硕像轴(賀吳昌碩八十壽誕)

王翚竹屿垂釣圖軸

鲁迅南朝梁大同九年磚文摹本

黃賓虹金文七言對聯(贈余紹宋)

韩登安篆刻 於唐人書法文筆詩詞有偏嗜因號樂唐(朱文) 杭邵裴子癸巳年七十以後作(白文)

(局部)

韩登安篆刻 孟海(朱文)

韓登安篆書“寒研青燈籀古庵 ”匾額 家属藏

(局部)

韩登安篆刻 毛泽东诗词—清平乐 会昌 家属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