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生活态度就好像空气一样, 弥漫在孩子的周围' 陈美龄,70年代香港巨星,齐名邓丽君、山口百惠。14岁在香港出道,17岁,转战日本,红透半边天。完全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 昔日的专辑封面▲ 但是在红到发紫的事业高峰期,陈美龄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退出歌坛。 1976年,陈美龄离开香港去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 1989年,怀着孕的陈美龄带着大儿子远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一边带娃,一边在异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但是陈美龄从未想过放弃,反而更加努力读书、认真对待生活。2007年时,她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她用五年时光坚强地战胜了病魔。她说“虽然胸小了,但我的胸怀更大了”。 陈美龄与她三个儿子 左2握着斯坦福大学录取通知书▲ 从香港巨星到完成多伦多大学儿童心理学学士,再到获得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到日本抗癌协会微笑大使,陈美龄身体力行,用她永不服输,不断自我成长的精神影响着她的孩子们。而她的孩子们也在她的指导与陪伴下,走进斯坦福。 “每一个低落抑郁的妈妈,背后都站着一个悲伤哭泣的小孩。要培养拥有阳光积极的孩子,妈妈自己首先要有能幸福的能力。” 陈美玲就是一个完美的例子。在家庭生活中,妈妈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而妈妈的生活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这些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何江,哈佛建校300多年以来,第一位走上毕业演讲台的中国大陆学生。从湖南农村到世界顶尖学府的演讲台,何江有力地回答了“寒门很难再出贵子?”这个问题。何江在哈佛的演讲▲ 80年代的湖南农村,随处可见破落的土坯房,这里大批的年轻父母随着“打工大潮”选择去上海、广州经济发达的城市工作,新中国第一批“留守儿童”就此出现。然而,何江的父母面对拮据的生活,并没有做出大多数人的选择,他们不愿离开孩子,让他们的成长有缺失、有遗憾。 几年间,外出打工的爸妈,每次回来都是两手满是带给老人和孩子的礼物,甚至盖起了新房子,但是何家什么都没有变,依旧是四口人挤在土坯房子里。但即使在物质条件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母亲依旧乐观积极,始终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何江和弟弟找到自信。她不爱和其他的妇女农闲时聚在一起唠唠家常,她更爱陪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没上过学的她却总是鼓舞孩子把课本里的故事读给自己听,两个小家伙就这样成为了妈妈的老师。 何江的母亲▲ 在妈妈的积极引导和乐观生活态度的影响之下,何江和弟弟都在学习这条路上,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何江考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远赴哈佛大学硕博连读,而他的弟弟则成了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如今也已经顺利工作。 一代才女林徽因,书香门第,家境富足,灵动鲜活,清雅自持。但谁都很难想到,林徽因的一生都因一个最亲近的人而感到痛苦,这便是她的母亲——何雪媛。 林徽因的母亲何雪媛出生于浙江嘉兴,但是她的性格却并没有江南女子该有的温婉,自幼被娇惯的她性格急躁,思想守旧,不善女红,更不懂持家,嫁入林家后显得格格不入,很难讨丈夫林长民和婆婆的喜欢。何雪媛生过一男两女,但最后只有林徽因活下来,因此又令公公和不满。林长民在林徽因幼年时就赴日本留学,两夫妻聚少离多,根本无亲密关系可言。 ▲林徽因与母亲 何雪媛传宗接代无望,结婚的第十年,林长民赢取了上海女子程桂林。林徽因和母亲被撵到了后院的小房子,林长民几乎不踏入后院。林徽因的童年生活里,满是来自脾气越来越坏的母亲的怨恨和恶毒诅咒。林徽因聪明伶俐,很讨祖母和父亲的喜爱,但她每日从热闹的前院回到冷冷清清的后院,内心都万分失落与痛苦。父亲和母亲像是天平的两端,林徽因小心翼翼地维护平衡,一侧是明朗热烈,一侧是抑郁守旧。她永远无法体会家庭的温暖,更永远无法体会来自本应是最亲近的母亲的热情与爱。 即使已嫁为人妻的林徽因在给好友的信中还在说:“我自己的妈妈把我赶进了人间地狱。” “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没有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那早年的争斗对我的伤害是如此持久,它的任何部分只要重现,我就只能沉溺在过去的不幸之中。”母亲的一切在林徽因的心灵里,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对她的性格形成有久远的影响。 妈妈最大的课题是孩子的未来。 妈妈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 是孩子的首任启蒙教师。 妈妈的生活态度就好像空气一样, 弥漫在孩子的周围。 妈妈的知足与从容, 妈妈努力生活,认真工作 都会像一面镜子 折射成孩子未来的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