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博物馆之八中国明清家具馆

 hsgzlgg 2019-05-02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期。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家具馆700平方米展厅内陈列了明清时代中国家具精华100多件。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馆以典藏为本,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重视陈列,汲取古典园林建筑中的粉墙、黛瓦、漏窗、挂落等中国元素营造氛围,以此烘托明清家具独有的风采。


前言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后,“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至明、清时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高度艺术化,使中国古代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代家具追求神态的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清代家具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享有声誉。

       香港庄氏以近年所得王世襄先生旧藏明清家具珍品捐赠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辅以原有藏品,于1996年特辟庄氏古代家具馆,2000年上海博物馆又斥资征集陈梦家、赵萝蕤夫妇旧藏家具充实陈列,以供大众鉴赏。


       王世襄先生将自己数十年购藏的79件明清家具,以100万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转售香港富茂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庄贵仑先生,条件是“这些家具不能离开大陆”。庄贵仑以其父志宸、叔志刚的名义无偿捐赠上海博物馆,被命名为“庄志宸、庄志刚明清家具馆”。藉以纪念其先人庄志宸、庄志刚昆仲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

       王世襄后来撰文详述此事经过:“时上海博物馆新厦在修建中,机缘巧合,吾友庄贵仑先生在筹划用捐献文物、开辟展馆之方式报效国家,并借以纪念其先人志宸、志刚两先生昔年在沪创办民族工业之业绩。承蒙不弃,枉驾相商。席其志愿,契合素旨;更感其为公解囊,不为私有。世襄则但祈可以所得易市巷一廛,垂暮之年,堪以终老,此外实无他求。故不计所藏之值,欣然将七十九件全部割爱。1993年2月,上海博物馆饬员来京,点收运沪。”

       陈列分五部分:明代家具展厅以简约古雅为主旋律;清代家具展厅着重表现富丽华奢的皇家风范;书房和厅堂的陈设见证了家具不仅是建筑的附属物品,而且是建筑功能的直观表达,明墓出土的家具模型和木俑,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缩影。  

第一部分:明代家具(公元1368__1644年) 

       明代的家具十分发达,它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以及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硬木输入,为明代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传世实物看,这一时期的家具品类齐全,而且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它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比例匀称,榫卯严密。在装饰上除了充分应用木材纹理的自然美外,还好用攒斗和雕刻的手法,在家具的醒目部位加以点缀。明代家具自始自终以追求神韵为目的,为此风格典雅、朴实大方,历史以来深受人们所喜爱。


       展区正中是《紫檀插肩榫大画案》,其下面是《黄花梨木滚凳》,旁边是《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

       靠墙从左至右,依次是:《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黄花梨有踏床交杌》、《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黄花梨木透雕靠背圈椅》、《黄花梨雕花靠背椅》和《黄花梨木玫瑰椅》。

《紫檀插肩榫大画案》明代 

长192.8厘米,宽102.5厘米,高83厘米 

      这件案子是祖爷的遗物,也是被明清家具研究界公认的重器中的重器。插肩榫,如意云头厚牙板,上雕名文诗句。四条方腿加塔刹纹宝相足,案面宽硕,优美纹理的紫檀面板七拼制作,连管脚杖都是用料十足的方料,放在展馆正中,敦敦实实,极其厚重。紫檀木极为珍稀,明代的紫檀家具比黄花梨家具还要少,大型紫檀家具更是珍贵,这件紫檀木插肩榫画案正是一例,所以从晚清以来被推崇为“第一紫檀画案”。其最大特点在于合理设计了腿足、斜肩、牙头、牙条之间的支撑,它的线脚简练,牙子、腿足边缘有饱满的阳线,足端只是稍作雕饰,牙头可承受更重的负荷并起到加固连接的作用,这使得整件家具的结构能保持稳定。

       这件画案的一块牙条上刻有光绪丁未清宗室溥侗(1871—1952)的题识,全文共96字,说明该案制作古朴,是宋牧仲家中传世之物。宋牧仲即宋荦,号漫堂,官至吏部尚书,工诗词、绘画。这画案就是他钟情的自用之物。

     “昔张叔未藏有项墨林棐几、周公瑕紫檀坐具,制铭赋诗锲其上,备载《清仪阁集》中。此画案得之商丘宋氏,盖西陂旧物也。囊哲留遗,精雅完好。与墨林棐几、公瑕坐具,并堪珍重。摩挲拂拭,私幸于吾有夙缘。用题数语,以志景仰。丁未秋日,西园嬾侗识。”

       其中张叔未即张廷济,浙江嘉兴人,清中期著名的金石学家,擅文物赏鉴。清仪阁为其自建的庋藏金石书画以自玩的地方。张廷济大约是十分得意购得此物的,曾撰写了一篇铭文刻于其上。西园嬾侗即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清宗室溥侗,而丁未,即光绪丁未,1905年。



《黄花梨木滚凳》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横长约77厘米,众宽约28厘米,通高约18厘米。

       在画案下面有一张木滚凳,它很矮小,上面装着两根可以滚动的木棍。坐在画案两边的人可以把脚放在上面来回滚动,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身体健康。

《铁力木四出头官帽椅》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铁梨木属于明代明式家具中的第二号文木,位居花梨木之后。通体方中显圆,榫卯制作工艺不输紫黄,特别是椅面攒框装起鼓面心板,带抱角榫。罗锅秤采用优美的圆棍儿形样式,蛤蟆肩与椅腿相连,矮老与联梆棍上下一条直线,也采用圆浑做法。鹅脖外撇,出头恰到好处,管脚杖做法同样精细中带有圆润,挂牙同出高手。面板阔绰C形,与两条后腿柱子形成包容型,将座者至于舒适之中。唯独木质纤维较粗,但的确深沉优雅,非下等之物,不输黄花梨。

      它的造型并不使人觉得单调乏味,反而感到隽永耐看。这是靠简练的结构和合理的权衡取得的。


       古代椅子式样和大小,差别较大,形式大体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四种。明代的椅子在造型上讲究简洁朴实,舒展大方,比例权衡适度,符合人体功能需要,技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这时期的制作特点是以紫檀木、黄花梨木等硬木为材料,制成后的家具一般都不上漆,用蜡打磨而成,充分显示硬木的美丽花纹和秀润色泽。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明代 (陈梦家遗物)

座面长70,款46.5,通高12厘米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也可以说是带靠背的马札。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贵象征。正因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这把交椅比例匀称,造型流畅。取材黄花梨木,色泽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灵动变幻。椅圈分五段接成,连接处使用“锲钉榫”使一圈分段连接而不散落。搭脑与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构件的交接部位则镶有白铜饰件,兼加固和装饰作用。靠背板以攒框镶板的方式制成,上为透雕螭纹,中为透雕麒麟纹,下为壼门亮脚。壼门,即在须弥座及床座上的雕刻或椅子靠背板底部、围屏底部的透空装置。

        成对保存至今绝非易事(另一件在厅堂),是传世交椅中难得之物。

        此类交椅通常设于厅堂中的显著位置,有凌驾四座之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黄花梨有踏床交杌》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杌面支平55.7×41.4、高49.5厘米。

    “杌”就是凳子,交杌,就是折叠凳,也叫马扎。这款折叠凳,其特别之处在于脚踏成为一个装卸或掀起,或放下的附件。在脚踏处饰以铜饰件不仅给此凳带来一定的观赏性,而且也成为明代家具的一标志性特征。交杌在折叠时,踏床可取下或翻转过来,以便携带。几面用丝绒编成,是近年穿织的。明代交杌传世极少,这是保存完好、制作又极精的一件。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明代,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座面长70厘米,宽46.5厘米;通高112厘米

       交椅,是一种可以折叠的交足椅子,它比交杌多了扶手和靠背,其基本结构早在宋代已经定型。这把交椅比例匀称,造型流畅。取材黄花梨木,色泽不静不喧,恰到好处;纹理或隐或现,灵动变幻。该椅靠背板采用攒框镶板三截攒成,上透雕螭纹开光,中为麒麟、山石、灵芝,下为壶门亮脚门,即在须弥座及床座上的雕刻或椅子靠背板底部、围屏底部的透空装置。座面为绳编软屉,腿足交叉形成折叠结构,展开腿足后屉绳拉紧,限定腿足,形成座面。腿足折叠后,能缩小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座屉前档立面饰双螭纹,构件的交接部位则镶有白铜饰件,兼加固和装饰作用。

       椅圈分五段拼接而成,每段都要用大料挖做。将这五段弯材严丝合缝连接成一体,靠的是楔钉榫。整个椅圈圆婉柔和,左右对称,一顺而下,对主人的身体形成合抱之势。

       此类交椅通常设于厅堂中的显著位置,有凌驾四座之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座面长58.5厘米,宽47厘米;通高119.5厘米;背高66厘米

       官帽椅因其造型略似古代官员的官帽得名,分南官帽椅与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黄花梨木是制作四出头官帽椅的首选木材,其天然纹理最适合这种椅式,自然天成的木纹与优美大方的椅子造型相得益彰。

       本座椅为四出头式官帽椅的典型,这把椅子的最大特点是用材。“纤细”是最大特征,但又不柔弱。搭脑用材圆细,搭脑处抠挖手法老到,用手从一出头摸向另一出头,线条过度感觉自然,起起伏伏变化与刚柔并进。出头不长也不短,看着很顺眼。靠背板“S”构型,厚1公分以整板制成,线条弧度与人体脊柱弯度相符,比例匀称,造型流畅,纹理选择与其他部件几乎一致,在色泽、棕眼、油润度等方面,形成一团和气,不仅外观简明大方,使用时也极其舒适靠背板浮雕花纹一朵,由云纹、螭纹组合而成,刀法精,常见于明代椅具中。扶手“S”弯度自然动感强烈。牙板宽窄适度,薄厚合适,起线柔美,无花纹。座盘沿打洼、勾勒、起线融会贯通,视觉层次美感舒服。选材整体一致性较强,从纹路、颜色、花纹、鬼脸等,很均匀一致。座面下的券口,既是装饰,又起加固作用。在传世实物中,是一件审美价值较为突显的实例。

《黄花梨木透雕靠背圈椅》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座面长60.7,宽48.7,通高107厘米

       圈椅由可凭倚的椅圈而得名,民间则称为太师椅。该椅靠背上端作壸门形开光,透雕麒麟火焰纹。通体线条婉转流畅,雕饰精致典雅。

《黄花梨雕花靠背椅》明代 (陈梦家遗物)

座面62.5X42、通高99.5厘米。

       这把椅的椅背制作极精,雕饰之繁缛,题材之丰富,十分罕见。攒靠背上的草书“寿”字和嘉靖雕漆器上的花纹相似,据此可定其年代为明中期。惟现在尚有争论的是靠背和底座是否为一器。底座四面平式,完全光素,有如一件大长方凳,与靠背并不协调,而且从结构来看,靠背的安装方法也不够合理。因而有人怀疑靠背可能是从直后背交椅移植到台座上来的。不过无论如何它是一件十分难得并值得作进一步研究的家具。


《黄花梨木玫瑰椅》明代  (陈梦家遗物)

座面长56厘米,宽43.2厘米,通高85.5厘米

       玫瑰椅,为北方木匠的一种术语,南方则其称为“文椅”。玫瑰椅以轻巧灵便,方便陈列使用为特征。因其椅背较低,被宋人称为“折背椅”,适用于读书写字,规范坐姿,而非休息靠坐。

       本件黄花梨木玫瑰椅的靠背、扶手和椅面垂直相交,尺寸不大,虽然形制上较为方正刚直,然而由于木质本身温文尔雅的色调显现出一种纤柔婉约的气韵。其四腿外挓,下舒上敛,模仿的是古建筑中柱子的做法,有利于结构的稳定。同时,四腿穿过座面,直接与搭脑和扶手联结,使整个构造浑然一体,不易损坏。搭脑两端与后腿连接处、扶手前端与前腿连接处都做成闷榫,榫式外形上类似烟袋锅子,十分牢固。靠背的券口牙子浮雕回纹,落在横枨上,枨下安单矮老,为玫瑰椅的基本形式。传世实物亦以此种做法的为最多。

《紫檀插肩榫大画案》后面墙,从左至右依次为:《黄花梨木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黄花梨木霸王枨条桌》,(其下面是《黄花梨木束腰齐牙条炕桌》)、《明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黄花梨木五足内卷香几 》、《黄花梨木展腿式半桌》(桌上是《黄花梨木折叠式镜台》,桌下是《黄花梨木束腰霸王枨方凳》)

     《黄花梨一腿三牙罗锅枨加卡子花方桌》明代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这是一款在制作工艺上体现明代标准做法的方桌。一腿三牙方桌为了满足腿足大幅收进的需要,通常桌面边抹会比较宽大。为了视觉上的协调,使边抹看上去同样厚实,常会在边抹下沿加设垛边。


       其腿足有匠师们所谓的"甜瓜棱"做法。在方桌的台面与四腿交角之间安云纹镂雕花牙。在交角上又饰以卷草纹点缀,从而在稳重的造型上又增添了清丽动人的装饰。

       罗锅枨,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形似罗锅而命名。

       罗锅枨和桌面边抹之间有卡子花,因此称”罗锅枨加卡子花


《黄花梨木夹头榫高罗锅枨小画案》 (陈梦家遗物)

座面长102厘米,宽70.2厘米,通高81.5厘米

       这是画案中的极小者,因而有人认为它不是案而是半桌。半桌用途以承置物品为主,画案则供人挥毫作画。此案罗锅枨拱起特高,尽量留出案下空间,以便就坐工作。从设计意图来看,应称之为画案。此案腿足之间的—段牙条很窄,为的是和罗锅枨合起来,等于一般牙条的高度,这样看起来才舒服。

《黄花梨木霸王枨条桌》明代 (陈梦家遗物) (上)

长98厘米,宽48厘米,通高78.5厘米

       桌面稍稍喷出,出现了一道很不明显的束腰,惟据其大貌,仍属四面平式。足下马蹄甚高,断面作曲尺形,乃是挖缺做。桌面与四腿、四牙板直接扣做,四条霸王枨大而低,因无枨子,腿足须仗它来加强连接。造足型是非常尖锐的,像宝剑的剑尖一样着地,力度感非常强烈,称其宝剑腿或芭蕾舞足。型上的各种做法,并不常见,尚未见与此全同的第二例。

《黄花梨木束腰齐牙条炕桌》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下)

长108厘米,宽69厘米,通高29.5厘米

       是明代复古类家具。炕桌,我国北方使用较多,是便于炕上使用的一种矮桌。这件炕桌,四周浮雕双龙交圈,三弯腿头部圆雕瑞兽首,活灵活现,虎爪足,动感有力。桌面设拦水线,宽边框,直纹横材。三折起凹冰盘沿,指甲圆内弧束腰,大芬芯式双角牙对称花边壸门牙板,大框透隼。

       无论是线条设计,还是雕刻手法,可以在传世之物中占有一席之地。

       它采用齐牙条的作法,即牙条与桌腿不是45°斜面相接,而是作垂直平接使得细致雕刻的双螭卷草灵芝纹得以完整呈现。

       牙条,即桌面下方桌子两侧的木板。本件炕桌的腿足肩兽纹“兽发飞扬,双眼愤睁,鼻息呼之欲出。”而牙条则装饰双螭对峙造型,张弛有力,栩栩如生。


《明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明代

长226厘米、宽162厘米、高234厘米。

       黄花梨木六柱式架子床因床体设六柱而得名。本件架子床有束腰三弯腿,内翻云纹马蹄足,相比外翻腿足床,内翻装饰则显得更为含蓄美观。床面外缘作冰盘沿,束腰下安壶门牙条,起皮条线,与腿足内角线交圈,雕卷草双螭。床面藤编,四角立柱,另立门柱两根,立柱打漥,呈凹陷的圆弧面。床架上部正面有透雕宝珠纹及火焰纹,用对称的凤纹衬托,刀工精炼,层次分明;左右两侧均透雕相向而行的龙纹,龙首昂起,弓背舞爪,行云缭绕,一派威猛之势,恰是一组“双凤朝阳”、“双龙对珠”的祥瑞图样。床架正面的门围子上另透雕一副麒麟图,有期盼“送子”之意,两侧与后面的围子采用四簇云纹的装饰,为典型的“攒接”与“斗簇”手法。床架整体质朴儒雅,端庄秀丽。


《黄花梨木五足内卷香几 》明代 (陈梦家遗物)

通高约85.5厘米,面径约47.2厘米。

       香几在打洼的束腰以下,仍用插肩榫使腿足与牙子结合。但肩部及腿足表面平坦,而沿着边缘起阳线,顺足而下,直至卷转的足端,贯通一气,十分醒目,与一般的鼓腿彭牙家具,腿足表面多隆起,形态有别。腿足自肩部以下向外鼓出后,直至下端,始向内卷转,落在托泥上。整体造型彷佛是一枚大木瓜,和常见的三弯腿香几大异,尚未见第二例。五足内侧原有霸王枨,脱落后已将榫眼填没。


《黄花梨木折叠式镜台》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上)

《黄花梨有束腰矮桌展腿式半桌》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中)

《黄花梨木束腰霸王枨方凳》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下)


《黄花梨木折叠式镜台》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边长49厘米,支起高60厘米,放平高25.5厘米

       是过去放在桌上用于梳妆的用具,该此镜台为折叠式,较为特殊,顶端的盖板可以支撑起大约60度的角度,采用为攒框装板的做法,内分八格,除六格内装板浮雕螭纹以外,正中一格用角牙构成透空的四簇云纹,可以承托铜镜。

       其下中间一格安荷叶形托子,可以上下移动以便在支架上调节铜镜位置的高低。螭纹装饰板较厚实,中间略厚两边较薄,使得浮雕图案显得鲜明饱满。

       镜台下部正立面作两开门,门板所用的材料为整个镜台的黄花梨用料中最好的一块,有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花纹,构成镜台装饰上的另一道风景。

       而门内则设抽屉三个,可存放梳妆用具或金银珠饰。镜台下四足架空,作矮扁有力的内翻马蹄造型。通观整件作品,其出处彰显了古朴雅致的风范,意趣非凡。 

《黄花梨有束腰矮桌展腿式半桌》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长104厘米、宽64.2厘米、高87厘米。

       此桌外形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有束腰、方材、三弯腿炕桌,下部则如无束腰家具的圆直腿。在正对着观众的所有看面,几乎能雕的都雕刻了。此桌将束腰剜削成荷叶边一波一折的形状,看面牙条浮雕双凤朝阳,云朵映带,图案颇似明锦。侧面牙条刻折枝花鸟,又有万历彩瓷意趣。

       牙板与桌腿之间装上了45度放置的角杖,上端顶牙,下部栽腿,杖体上也是圆雕草龙;连束腰都整成了波浪形,美凤在春水中荡漾

       足成墩子型,亦称马蹄腿或宝瓶足,仿制自古代建筑柱子的石墩,只不过属于高墩系列。牙板壸门线条同样属于小跨度较平直的系列。

       底部,也是典型的清代家具做法,大边框底侧留有树木自然的外皮及轮廓。

       这张半桌桌面的边缘还设拦水线一周,其作用是不使溢出的汤肴外流。

       此桌由于艺术价值颇高,被王世襄归为十六品中的“妍秀”,以至业界仿制盛行

       高桌为了便于使用,下部必须留有空间,而为了解决因高度增加而带来的不稳固,就要在桌腿下加托泥或加强腿足口端的连接,因此,束腰的移植只能把它放在高桌的上部。

       展腿又称“接腿”,一般是指坐椅的腿或脚从面板或(柜)下沿开始。腿的上端离拱肩30余厘米处饰以外翻马蹄。马蹄以下旋成圆柱,造成另接圆腿的效果,增加外圆变化的动感。


《黄花梨木束腰三弯腿霸王枨方凳》明代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长55.5厘米、宽55.5厘米、高52厘米

       方凳是一种无靠背坐具,此凳采用束腰作法,即在台面和牙条间设一层内收的立面。它能使器具有层次上的变化。凳面为藤编。四条腿呈S型的弯度柔美曲线。细的三弯腿,有人也叫蜻蜓腿,往往出现在香几、半桌、方桌等桌案类家具中。方凳中的三弯蜻蜓腿不多见。

霸王枨是指连接凳面和凳桌起加固作用的斜枨,起到稳固作用。


        墙边从左至右为:《铁力木床身紫檀木围子三屏风罗汉床》、《黄花梨木插肩榫翘头案》、《黄花梨木夹头榫翘头案》、《黄花梨木雕花高面盆架》、《紫檀木直棂架格》


《铁力木床身紫檀木围子三屏风罗汉床》明代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长221厘米、宽122厘米、高83厘米

       罗汉床指那种三面安装围板的床。此床围板(围子)用攒接法做成曲尺式图样。“曲尺”就是三围床围子横与竖之间的曲直变换。此床是上下两种材料分别制作。上部曲尺部分由上等紫檀制作,床身部分由铁梨木精制。铁力木是所有红木家具传统用材种作为难啃的骨头,纤维粗,强度大,加工不容易,能把这床足挖成此等优美的香蕉腿,在没有机械的清代中前期,也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看点在于,香蕉腿美感十足,整料大挖,牙板彭出有力,束腰与大边冰盘沿线条圆浑,柔和适度,与上身曲尺每个折弯线脚的倒圆成呼应状态,整体还是给人以浑然的圆素混线感觉。鬃綁面是传世老床榻类的通用材料。

       明代的罗汉床以其体积不大便於移动为特点,在使用上往往带有随意性,或户外,或室内,较固定的位置主要是书斋和闺房,以作小憩之用。

       铁力木是木质最坚硬的一种树,是云南特有的珍贵阔叶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黄花梨木插肩榫翘头案》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长140厘米,宽28厘米,高87厘米

       整体也是方形样角,插肩榫、宝剑腿、镂雕卷头云纹厚牙板、两侧各双管脚杖。从用材来看,典型现代所说的越南黄花梨。抹头与前牙板还是补料所做,可见工匠工艺高超。两柱香起线与牙板和腿部边沿起线交相辉映,在平面的做法上尽显层次感和线条立体感,镂空处增加通视效果,两腿微八扠,由于宽度有限,这样给整体器形增加了较为稳重的感觉。

       此案应为展书画之用,翘头平缓起高脚,单独栽榫入抹头,线条典型为画轴所用。底部由于用材原因,填补一大片,可见当时此器在制作之时,追求的完美程度和高端要求。

《黄花梨木夹头榫翘头案》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在传世实物中,案长350厘米且用独幅板作面心者仅此一件。腿间用设四块雕云纹的厚木条构成圈口。管脚枨下不用一般常见的素牙条,而安一根两卷相抵的圆枨。

       案面平直的条案名曰;"平头案",其特征就是案面平直,两端无饰。通体纹理呈现金黄色,匀净而单一,牙刀板式样都直来直去,见棱见角,直线利索而干脆。圆弧线条的点缀仅有两处:一是抹头和大边交汇的冰盘沿,另一处是案面之下、两腿之间的壸门牙子。整体是方形工艺的代表。

       与前面插肩榫翘头案制作不同,这件是攒边的。宽厚的大边,抹头与翘头一木连作看不到,面板的外观就是一件东西南北三接头。

《黄花梨木雕花高面盆架》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径58.5厘米,高168厘米

       上部一木整掏双龙头具实含珠翘首,龙发威严,但又略带浪漫,头顶龙须与下颚龙须呈反向飘动;一抹内部壸门对双角牙牙子,起线对称布设,有一定空灵感;二抹内部整版镂雕开光麒麟送子,瑞兽与人物均写实具象,活灵活现,动感强烈;三抹只设置了顶牙,也为起线壸门式,带卷草珠;四抹横杖为宽边式,便于放置胰子,只不过,牙板为平板直材,无起线,与上边样式不一致,可见疑似后配。下部六足等距设置,4条短腿上部均圆雕荷包,因为是放置脸盆之用,盆中有水,水边有荷,也是非常吉祥和平和的寓意。上下对称用三段横杖联结六足,无铜活,采用榫卯结构连接。此外,龙头下部各有一部镂雕草龙宽挂牙,同样精雕细琢。

《紫檀木直棂架格》明代 (陈梦家遗物)

       成对之一。此类制作考究,是专为摆放图书和文玩的架格,北京匠师仍采用民间俗称:“气死猫”。说是把剩饭剩菜放到里边,想偷吃的猫咪进不去,所以被气的够呛。

       格栏样式为的是通风之用,因为古书都是宣纸制作,甚怕发霉。另外,古人用书都是堆叠,不是现在书籍的立放,所以通风很重要。此件紫檀格栏式书柜,通体圆韵,横材直料,自上而下,圆包圆结构,格栏也是搓成圆棍儿,分装两层左右两侧各三个开光。柜角装四个角牙,点缀的恰到好处,唯独铜活制作略失水准,可能后配之物。

       架格除后背、屉板及抽屉内部用铁力外,全部用上好紫檀,选料甚精。造型整齐而圆浑,工艺精绝。

       在经过书房的西厢走廊里陈列了著名的七根木样。它们分别是1、2、3为紫檀木,4是黄花梨,5是酸枝木,6是乌木,7是鸡翅木。它们都花纹美观,材质坚硬,耐久,为贵重家具及工艺美术品等用材,制作出来的家具统称为红木家具。

《紫檀木》

    紫檀是豆科紫檀属中特别硬重的一类树种统称,是红木中最高级的用材。是一种颜色深紫黑的硬木。最适于用来制作家具和雕刻艺术品。用紫檀制作的器物经打蜡磨光不需漆油,表面就呈现出缎子般的光泽。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在各种硬木中紫檀木质地最为细密,木材的份量最重,入水即沉。

《黄花梨》

    黄花梨,中文学名降香黄檀,又称海南黄檀木、海南黄花梨木。原产地中国海南岛。它用途广泛,其木材价值相当高,是特有的珍贵树种。花梨木心材红褐色或紫红褐色,久则变为暗红色,常含有深褐色条纹,有光泽,具香气。木材纹理交错,自然成形,花纹美观。用花梨木制作出来的家具简洁明快、富丽堂皇,且色泽深沉华美,典雅尊贵,坚久耐用,百年不腐。花梨木家具还能长久地散发出清幽的木香之气。

《酸枝木》

    酸枝特别明显之处是在深红色中还常常夹有深褐色或黑色的条纹,条纹即清晰又富有变化。酸枝木大体分为三种,黑酸枝、红酸枝、和白酸枝,还有少量花酸枝。在三种酸枝木中,以黑酸枝木最好,其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有的与紫檀木极接近,唯大多纹理较粗。酸枝是清代红木家具主要的原料,用酸枝制作的家具,即使几百年后,只要稍加揩漆润泽,依旧焕然若新可见酸枝木质之优良,早为世人瞩目。

《乌木》

    乌木有两种:一种叫阴沉木,是树木埋入河床,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故又称“炭化木”。另一种乌木就是这里展示的乌木,是指黑色非洲乌木,它是树木树种的一类别,属于国家红木标准的一种。乌木本质坚硬,多呈褐黑色,黑红色,黄金色,黄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纹细腻,打磨得法可达到镜面光亮,有的乌木本质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鸡翅木》

    鸡翅木因为有类似“鸡翅”的纹理而得名。纹理交错、清晰,颜色突兀,在红木中属于比较漂亮的木材,有微香气,生长年轮不明显。木纹纤细浮动,变化无穷,自然形成山水、人物图案。因此以其存世量少和优美艳丽的韵味为世人所珍爱。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书房

       书房是古代居宅基本配置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最代表文人雅气的室内部分,它是供人读书作画、会友或小息的场所。一般情况下家具用具包括:一对书格或架子,一张书桌,一张主人用椅,一张客椅,一张墙画,香几。

       一是,书架一般成对摆放,架顶绝对不能放置东西;

       二是,两个书架之间留有空隙,不能拼齐放置,期间的墙上挂山水画,画下放置香几或花几,上设花卉(一般兰花为好);

       三是,主人座椅在两个书架中间,香几或者花几的正前方,后背直接就是墙画;

       四是,书案或书桌用品的摆放,主人左手上侧为笔筒、洗子、都承盘等用具,右手上侧为砚台、座屏等,正前方为笔架、镇纸等;

       五是,客椅要斜放,不能与主人正对视,成45度角放置,在主人的左手上方斜置,面斜对房门;

       六是,书架中的书籍一律平躺,不能立放;

       七是,书箱等盒式用具,一律上架,不能上书案或书桌;

       八是,主人正对窗,或斜对窗,不能后背窗。

       古代书房在建筑结构上还以青砖白墙为特色,特别在室外松柏苍翠、修竹摇曳的环境衬托下,能充分体现其恬静、雅致的生活气息。

《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其前后各有一把《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画桌后面靠墙自左向右是:《黄花梨木品字栏杆架格》两个,《黄花梨木透空后背架格》

 《紫檀木裹腿罗锅枨画桌》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长190厘米,宽74厘米,通高78厘米

    “罗锅枨”即连接两腿的拱形枨子。“裹腿做”则是家具采用高出腿足表面、四面交圈的枨子,北京匠师称之为“裹腿做”。罗锅枨裹腿做,圆腿圆枨,南方称之为“圆包圆”。

        该桌为典型的书房家具,以珍贵的紫檀木制成。北宋张师正《倦游杂录》有载“五色皆损目,惟黑色无损。”紫檀木色深沉,经年使用使得木质黝泽莹润,养目怡神。黑漆面心断纹斑驳,光泽内敛,正是文人所好。本件画桌中的裹腿罗锅枨紧贴桌面而不再采用其他繁冗的装饰,又为加固腿足与桌面的连接特意安装了略微S型曲线的霸王枨直接抵达桌子底部的横枨,使得造型更为简洁,淳穆质朴之风耐人寻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文人气息。


《书房铜胎珐琅彩紫檀插屏》

尺寸大概为30厘米×30厘米

       这件紫檀插屏是典型的书房用器。镜心用铜胎珐琅彩制成,为人物山水画,屏足呈现为“八字”型,使架座更加稳定。同样为三分制,座牙同样与屏足呈现“八字”外撇形式,镶板攒框装铜胎珐琅彩画板,通体紫檀制作,看面通体采用泥鳅背圆混框边,镶板采用起台儿方式,使得整体上立体效果极其显著,层次感较为强烈。视觉上的珐琅也与紫檀的深沉形成对比,不但不扎眼,而且尽显书房文气。


《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明代  (陈梦家遗物)

座面长58.5厘米,宽47厘米;通高119.5厘米;背高66厘米

       官帽椅因其造型略似古代官员的官帽得名,分南官帽椅与四出头式官帽椅两种。所谓"四出头",是指椅子搭脑两端出头,左右扶手前端出头,即民间木工传统的称谓。

       黄花梨木是制作四出头官帽椅的首选木材,其天然纹理最适合这种椅式,自然天成的木纹与优美大方的椅子造型相得益彰。         该件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特点不在装饰,而在构件细、弯度大。弯而细的构件必须用粗大的木材才能挖缺而成。该椅原本可做得相当粗硕,但在大型不变的基础上,当时却不惜耗费工料,把它削成纤细、柔婉的特殊效果。该款结构特点还在于它前后腿一木连做,后腿直接延伸连在搭脑上,前腿支撑着鹅脖。

       另外在设计时采用“S”形靠背板以整板制成,线条弧度与人体脊柱弯度相符,比例匀称,造型流畅,不仅外观简明大方,使用时也极其舒适。座面下的券口,不用罗锅枨加矮老,既是装饰,又起加固作用。

       充分地运用造型语言,线条曲直相间,方中带圆。同时,该把椅子充分运用了黄花梨材质的优点,木质硬润,颜色不静不喧,纹理或隐或现,生动而多变。



《黄花梨品字栏杆加双环卡子花架格》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长98厘米,宽46厘米,高177.5厘米

       品字栏,是指三个格架的围栏用木条拼成"品”字形。架格,是过去放在书房的家具,在每一格上可放书,书画卷轴和一些玩赏杂件等。

       架格用方材,打洼,踩委角线。设格板三层,最上层之下安抽屉两具。架格格板的三面设围子。下层足间用宽牙条,略施浮雕花纹。王世襄先生对此架格的评价是:“呈现出轻盈富丽的风貌”。

       此架格的抽屉脸并未施任何铜拉手。在开关上用手托抽屉底面。这样可以使抽屉脸的雕工完整的呈现出来。雕刻图案为两个螭龙翻转尾部相对回首对望。抽屉面先做海棠形开光且沿边铲出一个边线。在开光部分再做铲地浮雕。开光铲地浮雕的好处是可以让雕刻更为立体,形态逼真生动的螭纹恰如整个架格的点睛之笔。



       架格的下层足间用的牙条较宽,壸门式造型在中间出分心花,壸门两端各向内转出卷纹。雕刻虽简却也流畅自然,分心花的造型极为简练,这样的雕刻既与抽屉脸上的雕刻相呼应又能突出抽屉雕刻的重点。


       攒接是用纵横斜直的短材,借榫卯把它们衔接交搭起来,组成各种几何图案。是一种装饰性非常强的手法。此架格采用“品字栏杆”样式进行攒接,横竖材皆用料坚实,是品字栏杆的一种变体。最上面两道横材之间加双套环卡子花。它既加固了架格的架构,也给架格一种通透轻盈之感。


《黄花梨木透空后背架格》明代 (陈梦家遗物)

       架格两层,三面壸门式券口。上层券口未落到底,距屉极尚有二、三寸距离,上层似原有三面小栏杆,脱落尚未补配。后背用活销安装扇活,可装可卸。扇活透空花纹以四瓣枣花作心,将四根略作S形的弯材集中到枣花上,制成波纹图案。

       架格的后背上有波纹式栏杆图案,空间在此被弯曲的短材分割成组合图案。透过正面和侧面层板间的壸门轮廓可以看见后背的波纹扇活,两种艺术化的平面图形在透视中发生关联。壸门券口如同舞台的空间轮廓,透空的波纹扇活如同舞台背景,烘托出空幻之感,相互映衬之下,一个诗意的立体空间构型产生了。空间相互映衬,透过一个空间能看到另一个空间,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形态也产生变化,这些表现手法都受到园林建筑的影响。


       自左至右:《黄花梨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三屏风围子罗汉床》和《黄花梨木凤纹衣架》

《黄花梨木夹头榫带屉板小平头案》明代 (陈梦家遗物)

       在平头案案面之下不到一尺的地位,四足之间安横顺枨,枨子裹口打槽装屉板,形成平头案的隔层。类此装置,大案罕见。一是四足在等高处凿榫眼,会影响其坚实,故枨端榫子宜小不宜大,即使装好屉板,也不能多承物品。二是大案为了就坐使用,案下必须留出空间。小案则根本不存在就坐使用问题。因此装屉板只限于小案,而且实例不多。

 

三屏风围子罗汉床》 明 




《黄花梨木凤纹衣架》明代,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底座176×47.5厘米,高168.5厘米

       衣架早在汉代已有使用,山东沂南汉画像石中有用四根直杆组成的衣架,汉人称之「衣杆」。明代的衣架绝大多数为素衣架,只是到了明代中叶以後,衣架才得以增加装饰。此衣架以厚木两方作墩子,上植立柱,每柱前后用站牙抵夹。两墩之间安装由纵横直材组成的棂格,这样使下部连接牢固,并有一定宽度,可摆放鞋履等物。此上加横枨和由三块透雕凤纹绦环构成的中牌子,图案整齐优美。最上是搭脑,两端出头,立体圆雕翻卷的花叶。凡横材与立柱相交的地方,都有雕花挂牙和角牙支托。环板上拐子凤纹对称均匀,古色古香、牙板、牙头等卷草纹舒展优美,整个雕刻手法细腻、流畅,表现出精湛的技艺。

书房的西墙摆设:

《黄花梨木高面盆架》、《黄花梨木螭纹联二橱》(上面是《黄花梨木宝座式镜台》,前面是《黄花梨木长方凳》)、《黄花梨木束腰罗锅枨方凳》、《黄花梨木两卷角牙琴桌》和《黄花梨木三足香几》

 《黄花梨木螭纹联二橱》明代 庄氏捐赠

长112厘米、宽59厘米、高89.5厘米。

       联二橱的正面各部位皆雕螭纹,仅牙条处雕缠莲纹。 抽屉脸正中的浮雕下垂云头,中留空白,是专为安装铜饰件而设计的。 闷户橱上的面叶以圆形、方形的较为常见,而此橱为窄长的面叶提供了实例。虽然闷户橱的闷仓结构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但由于其隐蔽性好,十分适合用来收藏女子出嫁时携带的金银细软。在橱上或放箱只,或放掸瓶、时钟、帽简、镜台之类,用红头绳绊扎,因此闷户橱又被称为“嫁底”。






《黄花梨木长方凳》


《黄花梨木两卷角牙琴桌》明代 (陈梦家遗物)

长120厘米,宽51.8厘米,高82厘米

       四面平式,正面与侧面各有两只两卷相抵的角牙,直足内马蹄。桌面上下两层,形成一个共鸣箱,内有铜丝弹簧装置用来与琴声共振,以助琴音。底屉板上有为调音律而开的六个小孔。可见它的专业性之高,明显是为操琴而特制。

       但有人因其与清代琴谱上所列琴桌差距较大、不用传统的蚕丝弦而用铜丝为弦、以及高挑而显得敦实的蹄足等因素,对琴桌的年代提出不同的观点。 


《黄花梨木三足香几》明代 庄氏捐赠 (王世襄原物)

       香几主要用于置放香炉。该几面用四段弧形大边攒成圆框,打槽装面心板。束腰下的牙条浮雕卷草纹,以插肩榫与三弯腿相交。腿足细长,足底翻出云头。

       家具品类繁多,唯独香几,大概与香关系密切的缘故,所以充满了静雅、天真与灵性之美。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全是白话和术语,唯独写到香几时,先生似乎久违地诗兴大发,文采也斐然多了:富贵之家,或置厅堂,上陈炉鼎,焚兰煴麝;或置中庭,夜色将阑,仕女就之祈神乞巧。道宫佛殿,也设香几,焚香之外,兼放法器。


第三部分:中国古代厅堂

       厅堂是古代中国居宅中占地显要,空间最大,装饰最为考究的建筑。它集多功能用途于一体,凡家庭祭祀、婚丧礼仪、亲朋交往大多在此举行。这件厅堂布设来看,主人一把交椅,黄花梨材质;会客四把紫檀扇面大南官帽;黄花梨平头案一部;黄花梨云石插屏一座,条案看面左侧;崇祯清华人物筒瓶一件,条案看面右侧;正面墙挂宋派山水画一副,尺幅较大,元末民初;黄花梨香几一张,上设哥釉香炉。

 《黄花梨透雕麒麟纹交椅》 王世襄旧藏

       成对保存至今绝非易事(另一件在第一部分:明代家具),是传世交椅中难得之物。具体介绍见前面。


《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明代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座面前宽75.8厘米、后宽61厘米、深60.5厘米、通高108.5厘米。

       这里有两对四张一样的官帽椅。四足外挓,侧脚显著。座面前宽后窄,相差几达15厘米,大边弧度向前凸出,平面作扇面形。椅子坐面前大后小成扇形,因而又称扇面官帽柯椅。椅子下大上小,四根柱脚逐渐向上收拢,形成梯形立方,以增强椅子的稳固感,券口牙条的曲线与柱脚直线形成内柔外刚的动静对比,前后左右牙条杠出的"开光"和扶手靠背划分的长短漏空视觉变幻,鹅脖抑扬与联帮俯曲,以及背板的镂空形成的优美化,使得这种乍看似乎过份简单的明式家具有一股生灵般的机巧。从这个意上说其实明式家具的简单只是一种假象,而在简单之处感觉到其中的复杂和工艺难度,就是明式家具审美趣味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因古而见怪的"异形"趣味它巧合了现代意义上曲高和寡的抽象而怪诞的眼光。

       搭脑的弧度则向后凸,与大边的方向相反。全身一律为素混面,只在靠背板上浮雕牡丹纹团花一窼,纹样刀工与明早期的剔红器十分相似。座面下三面安"洼堂肚"券口牙子,沿边起肥满的"灯草线"。管脚枨不仅用明榫,而且出头少许,坚固而并不觉得累赘,在明代家具中很少见。它可能是一种较早的做法,还保留着做大木梁架的特征。此椅四件一堂,尺寸硕大,紫檀器中少见。造型舒展而凝重,选材整洁,做工精湛。不仅是紫檀家具中的无上精品,更是极少数可定为明前期制的实例。


第四部分:清代家具

    清代家具部分主要展示清式风格形成以后的作品。清代家具自清初至康熙,直接沿袭明代风格。自雍正、乾隆至嘉庆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奢靡之风更有盛于晚明。审美口味的剧变使家具的造型和装饰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纤琐繁缛的装饰风格逐渐形成,此时的家具用料宽绰,体量厚重,装饰元素求多求满,甚至采用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手法,来追求富丽奢华的视觉效果。

       自左至右,依次为:《紫檀木束腰番莲纹条桌》(桌上是《紫檀木嵌木画插屏式座屏风》,桌前方是《铁力木大理石面心炕桌》)、《紫檀木束腰珐琅面心方凳》、《紫檀木雕云蝠番莲纹架几案》(案面上是《紫檀木雕云龙纹小四件柜》)、《紫檀木雕番莲纹半桌》(桌子左前方是《紫檀木束腰委角面杌凳》、右前方是《紫檀木海棠式座面杌凳》)、《紫檀木嵌染牙插屏式座屏风》

       转向孤面墙,《银杏木雕人物故事座屏风》、《描金书柜式多宝格》、《紫檀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


《紫檀木束腰番莲纹条桌》清代

       这里的“紫檀木束腰条桌”是一件标准的有束腰结构的条桌。此桌用料考究,无拼无补,制作工艺娴熟,牙子与腿足相交处挖“牙嘴”作,铲地浮雕西番莲纹。雕饰生动、精美、流畅,有典型的乾隆时期宫廷家具的特征。应出自造办处苏州工匠之手,为圆明园的陈设而特制的器物。此桌保存完好,包浆古雅,殊为难得。

《紫檀木嵌木画插屏式座屏风》清代

长78cm,高68.5cm

      三组段式。屏芯可以拿下,中间镂雕螭龙衔玉绳,对称格局放置,镜框四边浮雕回字纹,起双线,站牙圆雕螭龙双环,同样对称放置,座足厚实,起洼打线。镜心是软木雕刻山水人物春景图。


《铁力木大理石面心炕桌》清代

       铁木按照老红木或紫檀的做法只作炕桌的案例就非常少,加上做工之精,选料独到,加工手法细腻,在铁木中的确少见。

      嵌云石桌面的铁木炕桌不多。云石是高等级的桌案类家具面板用材。一般认为面子最好用独板或一木拼接的木材出最好,但在传统艺术审美中,桌案面采用大理石云石面,更为高档和独特。尤以“黑如墨、白如玉,画面如米家山水”的大理石更为名贵。

       整体充满皇家气息。这在铁木家具中也是不多见的,大多数都是老红木或紫檀木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品相完整。很多铁木家具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完整之处。很可能总体由于铁木家具本身材质等级不如紫檀和老红木,加上木材性质较劣,刚性过强,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榫卯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毁或遗失。

       这件铁木家具在综合水平,或者路分方面确属高级,当属不易。


《紫檀木束腰珐琅面心方凳》清代

    嵌珐琅,是利用珐琅工艺制成平板状的各种饰片,然后镶嵌在硬木家具相应的表面,使红木家具有豪华的风格。多见于清式家具。

《紫檀木雕云龙纹小四件柜》清代

    小四件柜的用途是放贵重细软,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立式珠宝盒。此件雕满云龙纹,繁复致密,充分体现了清式家具材料讲究,注重雕工的特点。

《紫檀木雕番莲纹半桌》清代

    大小约为八仙桌的半个大小,所以得名为半桌。又叫“接桌”,每当一个八仙桌不够用时,便用其来拼接。


《紫檀木雕云蝠番莲纹架几案》清代

长335,宽52.5,高102 厘米

       所谓架几案就是在两个造型和纹饰完全相同的几座上架上一块狭长的面板,几座可以位于面板两端,亦可根据面板的长度适当向内侧等距偏移,以利于面板重量的均匀分布,使面板中部不致下垂。该案面板四边剔地满雕传统的云蝠纹,有“福运连绵”之意,几座却雕刻西方宫廷艺术风格的番莲纹。清代宫廷家具常见这种装饰手法,使古典家具产生了中西合璧、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


 《紫檀木束腰委角面杌凳》清代

座面边长30,高52厘米

       凳,在民间常被称为:(wù)凳。将四个直角改为小斜边而成八角形的做法,江南木工叫"劈角做",北方木工称之为"委角"。

 《紫檀木雕云纹带托泥长方凳》清代 

座面长41.5,宽32,高51厘米

       在家具的腿足不落地的情况下,随附在腿足下一圈的木框结构作为承托,此木框即为“托泥”。在一圈托泥下还常置有小足,这种小足也被称为龟足。因此,真正着地的是小足而不一定是木框。同台基的功能作用相似,托泥的设计使家具的底部抬高于地面,提高了腿足的防潮和通风性能。

       托泥的作用还在于一件家具如因陈设时间过久,加之使用频繁,接触地面的部分难免受潮腐烂或因挪动而磨损,从而影响家具的使用寿命。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需更换托泥即可得到解决。实用与审美并行 。



《紫檀木海棠式座面杌凳》清代


《紫檀木嵌染牙插屏式座屏风》清代

       这是件大制作,落地而置,不是寻常的案牍小器。为插屏式,底坐和屏风间有槽,可以插进卸下。屏风画面用各种染了色的象牙镶嵌而成,整件家具显得厚实稳重,同时由于画面的色调和纵深感,又有一种通透的感觉。


《银杏木雕人物故事座屏风》清代 浙江省海宁县斜桥区公所

底座长122厘米,宽84厘米,连座高232厘米,银杏木

       这件银杏木雕人物故事座屏风在上半部雕人物景致,树木丰茂,细致入微,以较小的雕刻深度内表现较大景深,十分见功力。屏座上、下各横分为绦环板三块,两侧各一块,雕镂钻空,给予屏风一种透气感,避免上下同样雕绘带来的沉闷;在墩座上圆雕小狮。这件屏风虽满雕人物、景色而不显冗余,虽精巧富丽亦不失清雅,不同木色相映生辉,意境幽远。银杏木材质地纹理轻软细密,不翘裂,耐腐性强,易着漆,并有特殊的药香味,抗蛀性强,被称为银香木,是一种非常好的建筑用材,也是制作木雕的上乘材料。

《描金书柜式多宝格》清代

尺寸:长81厘米,宽35厘米,高170厘米

质地:鸡翅木、漆、珐琅、金

       多宝格,是清代出现的家具,它的特点是几个平面错落有致,造型不一,格式多变,能巧妙利用有限空间,错落有致地为各类珍宝的陈列效果服务,起到装饰和清玩的作用。该柜上面黑漆地,上有描金山水景物装饰,在有限的平面里营造深远意趣;中间的柜门和下面柜门用鸡翅木制作,抽屉和柜子内部有红漆描金的装饰,下柜门上雕刻四种花卉装饰。家具铰链、锁座等十分讲究,都用珐琅件制成,雕绘满眼,十分华贵工细。

       大厅正中是《剔红花卉纹方桌及方凳》。沿墙自左至右,依次为:《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屏风》(前方是《紫檀雕云龙纹长方桌》和《紫檀雕云龙纹宝座》)、《紫檀木雕云龙纹大方角柜》、《红木金漆嵌象牙屏风》(前方是《红木金漆嵌象牙宝座》)。

《剔红花卉纹方桌凳》

方凳:高51.5,宽43.5厘米

       剔红是中国古代漆器雕刻的一个品种,因这种器物呈朱砂红色,故又称“雕红漆”。剔红以金、银、锡、铜、木、竹、皮,甚至紫砂为胎坯,在其上髹以朱砂漆(俗称大漆),漆层要达数十至数百道,以形成厚厚的漆层。然后将图案纹样描绘上去,用各种刀具,经刺、起、铲、片、钩等各种工艺,将漆层雕刻成浮雕装饰,再经干燥与打磨退光处理,就成了古朴凝重的雕漆工艺品,除剔红外,还有剔黑、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

       这组家具包括一件方桌和四件方凳。可谓清中期盛世雕漆家具的代表作。器形厚重,线条圆浑,雕琢繁缛,纹饰紧密,三弯腿带托泥,彭牙起菱角线,托泥同样雕琢。

       其实,雕漆家具远比硬木家具做工复杂,费工费力,等级自然就高出不少。一般情况下,要修7-8道漆才能完成雕刻。而且要求雕工要比普通雕工手法更加过硬,因为稍微不慎,整个漆器就要重新修漆,十分麻烦。

       这件是所过目的清代盛世修漆家具中,比较赢得人心的,也是成组雕漆家具中的一套奇葩。

       此件器物就是实用器,明清时期的高档家具均有垫子。

《紫檀仿竹节雕鸟纹多宝格》清代

底座长162厘米、底座宽162厘米、连座高224厘米。

       多宝格,或称“百宝架”,是清代出现的一种用以陈设和储藏文玩珍宝的格式柜架。在清代晚期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多宝格的造型也出现了中西合璧的艺术形式。如其正面帽顶下圆雕一凤的现象,如同西方之鹰象;弯腿彭出幅度大并用兰花装饰;平面结构凹曲;以及可以左右移动并用彩色压花玻璃制成的格门等。但其通体纹样却又是龙纹、八宝蝙蝠、竹节等中国古代的传统题材。


如此复杂、高超的工艺据说已失传。









《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屏风》(前方是《紫檀雕云龙纹长方桌》和《紫檀雕云龙纹宝座》




《紫檀雕云龙纹长方桌》清代

长188厘米,宽76厘米,高88厘米

       这件紫檀木雕云龙纹长方桌,桌面下有束腰,除面外,所有部位均雕刻云龙纹,雕饰繁复,颇具气势,显得雍容华贵,为标准的清代京作宫廷家具。




《紫檀雕云龙纹宝座》清代

长128厘米,宽89厘米,通高121厘米

       宝座是我国椅子中等级最高的坐具,通常在宫廷及府邸中所见。这件展品曾为清廷御用,它选用名贵的紫檀木,结构取三屏风形状,即用三块围子构成宝座的靠背和扶手,边框呈流畅的卷云状。通体满雕,几无留白,并以龙纹作为主题装饰。靠背正面中央雕一龙从天而降,其下雕二龙戏珠,再下雕江河山岳,真龙天子君临江山,两侧扶手雕云龙纹。下面细细的束腰雕云蝠纹,束腰下托腮雕莲瓣纹,四腿及牙条满雕云龙纹。它宽宏的体量,雄伟的气势,繁缛的雕工令人感叹。 


       整个宝座气势端庄,站在这个宝座前可以想象当年天子黄袍加身,正襟危坐,号令天下的情景,领略到清代家具制作上的皇家风范。


《紫檀雕云龙纹嵌玉石屏风》清代

       它为清宫遗物,体制巨大,通体用贵重的紫檀木制作,并采用了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的装饰手法。

       屏身由五扇组成,均以紫檀制成,高度左右递减每扇分四段装饰:上下两段高浮雕五爪龙穿腾于云海之中;中间两段在黑漆地上镶嵌各色玉石,上为花鸟树石,下为博古图案,画面文静典雅。屏风正面用高浮雕云龙纹,并在黑漆地上用白玉、青玉、绿松石、青金石、芙蓉石、珊瑚、玛瑙等各色玉石镶嵌出花鸟和博古图案,光色璨然。屏背雕地滚云和描金彩绘山石、松、竹、梅,所刻刀工精湛,镶嵌华丽,纹饰繁缛。

      屏座为须弥式,浮雕莲瓣纹,线条挺拔,造型庄重,与屏扇熔为一体。 

       该屏风雕工精湛,百宝嵌巧夺天工,画面雅丽脱俗,章法严谨,繁而不乱,显示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是清代全盛时期的典型作品,堪称国宝。


 《紫檀木雕云龙纹大方角柜》

长159厘米,宽78厘米,高222厘米

    这是宫廷使用的大型家具,成对,除了层板、内框、抽屉用铁力木以外,其他全部用上等紫檀大料。这件家具体量庞大,重达数百斤,用料粗壮厚实,牛毛纹密布,柜门浮雕龙纹两组,龙皆五爪,气势不凡。柜门和膛板分别雕“苍龙教子”和“二龙戏珠”。该柜门扇间闩杆活做,上有榫头,下有滑槽,可在存取大件衣物时装卸自如。柜顶大框有卯眼,可知其曾有顶柜配对,早已散失。此柜用料阔绰,形体宽大,为传世方角柜中仅见。

《红木金漆嵌象牙宝座》和《红木金漆嵌象牙屏风》



《红木金漆嵌象牙屏风》清代

规格:连座高125.5,底长359,宽29厘米  

材质:红木,象牙,玉,漆 


《红木金漆嵌象牙宝座》清代

规格:座面长112.5,高117.5厘米 

材质:红木,漆,象牙,珐琅

       三屏风围子,罗锅枨搭脑,靠背至扶手高度递减。三弯腿,牙条浮雕花卉。腿、牙连接处镶掐丝珐琅寿桃、蝙蝠,寓意着“福寿”。足下置罗锅枨式托泥。围子是该宝座的装饰重点,贴金嵌染色过的象牙成石榴、寿桃、佛手之形,间有蝙蝠萦绕翻飞,寓意着“多子、多福、多寿”,牙雕追摹自然形态,染色得当,整个画面生机勃勃、金碧辉煌、富贵呈祥。红木,即酸枝木,清中期以后大量使用,此宝座的制作年代较晚。


       这里有几张清代宝座。宝座是供帝王专用的坐具,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崇饰增华来显示统治者的无上尊贵。

       自左至右,依次为:《紫檀木雕荷叶龙纹宝座》、《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紫檀木雕云蝠纹宝座》、《紫檀木雕云蝠纹宝座》、《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紫檀木雕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紫檀雕团螭纹南官帽椅》、《乌木七屏式扶手椅》

《紫檀木雕荷叶龙纹宝座》清代

       此宝座虽以龙纹为主题纹样,但其装饰突出了莲纹和联珠纹,这是传世宝座上从未见到的。其座屉作月牙形,后背正中部位以莲叶为饰,莲叶特大,叶脉清晰,上刻寿字。在莲叶上方雕一正面龙,下设宝珠,龙嘴张口作吞珠状。龙首以上部位布云纹,云纹制高点堆砌成一形似壶门曲线的特殊标记物。莲叶下端雕饰蛟龙出水图样。莲叶两侧围屏均作缠枝莲围栏。该椅座屉周边立面上刻仰莲,束腰部位饰联珠投,下部裙边作成舒张的覆式莲叶。宝座四足作三弯腿,腿部均浮雕龙纹。足下有托泥,托泥以圆雕长茎莲组成。

《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清代

长128厘米,宽89厘米,通高121厘米

       宝座,是中国古代椅子中等级最高的坐具,只有宫廷、皇室才有。这件紫檀木雕云龙纹宝座是清代中期的典型作品,它通体满雕,几无留白,并以龙纹作为主题装饰。它体量宽宏,选用名贵的紫檀木通体满雕,结构取三屏风形状,边框呈流畅的卷云状。靠背正面中央雕一龙从天而降,其下雕二龙戏珠,再下雕江河山岳,真龙天子君临江山,两侧扶手雕云龙纹。下面细细的束腰雕云蝠纹,束腰下托腮雕莲瓣纹,四腿及牙条满雕云龙纹。

       整个宝座气势端庄,站在这个宝座前可以想象当年天子黄袍加身,正襟危坐,号令天下的情景,领略到清代家具制作上的皇家风范。它雄伟的气势,繁缛的雕工令人感叹。

《紫檀木雕云蝠纹宝座》清代

       这件宝座是为清宫造办处选用紫檀精心雕琢而成,其质感如玉似缎,纹理细致紧密,光泽深沉古旧。三面围屏高浮雕云蝠纹饰,四周回纹与云蝠交相辉映,寓意吉祥,福寿无疆。所雕云蝠栩栩如生,姿态矫健,纹理细致紧密,光泽深邃古朴,云蝠纹繁密精细,精湛工艺及磅礴气势,让人禁不住赞叹与膜拜。

《紫檀木卷书式搭脑扶手椅》清代

座面长77×57.5厘米,通高105.5厘米

       扶手椅雕镂精细,体量宽绰,气势宏阔。搭脑采用卷书式,雕刻成一本往后翻卷的书籍样式,颇见新意。

《紫檀木雕番莲云头搭脑扶手椅》清代

       番莲,又称西番莲,典型的西风东渐,清款广作家具中非常普遍的图案。

《紫檀雕团螭纹南官帽椅》清代

座面长60,宽47.5,通高100厘米 

《乌木七屏式扶手椅》清代

       乌木性硬而脆,按照上博的介绍,乌木并非是坐具承具的良材,古代的乌木使用,以架格类为主.这张扶手椅,尺寸偏小,是一个颇不错的注解。

《剔红九龙宝座》和《红木框雕漆地嵌玉石围屏》

《剔红满地云龙纹宝座》清代

       剔红九龙纹宝座,经历年久,气息沉着,在光照下显得既沉稳又玲珑,朱红色透着一股王气,鲜艳但并不耀眼,令人赏心悦目。上部如意云头,五条龙正中放置,鼓腿彭牙,满雕有力,座面平镶,带托泥,整体雕琢富贵花卉纹和巴达玛纹,细看雕工,可谓是精工制作,宝座上的九个龙形横行霸道,栩栩如生。龙纹宝座为皇家用品,纹饰繁复考究,工艺精湛,显出九五至尊的威严。

       在厅堂对面的壁柜中还陈列了明代潘允徴墓出土的部分家具模型和木俑。

第五部分:家具

       家具器,指的是古代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家具器物。潘允徴为明代嘉靖至万历时人,历任光禄寺掌醢监事,从八品。其墓于1960年8月在上海肇嘉浜路发掘出土。墓中随葬了一批木雕俑和一套珍贵的家具模型。木俑中有文有武,神态各异,呈奏乐、捧印、抬轿、执棍等多种姿仪,以墓主生前出巡的规模排列,前呼后拥气势壮观。家具模型用当地生长的榉木制作,种类较多,从其造型、比例和结构的细致,犹见墓主生前所用家具之面目。虽是冥器,仍为研究明代晚期家具形制的重要实物资料,曾于1995年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借展。






    这就是明后期著名的拔步床的微型制作,因为就地取材,,用的是榉木,因为年代久远床柱已经变形扭曲。

    拔步床与常见的架子床不同的地方在于,床前有一个额外的廊桥,也有称“浅廊”的。廊桥左右两厢,通常是一侧放置便桶(马桶),一侧放置梳妆台具。从前婚嫁有新娘三天不下床之说,这种下不来的床就是拔步床。新娘下到廊桥梳妆饮食以及方便是不算下床的。

    从前大户人家的拔步床是颇硕大的,所以称为“一室半户”。举个例子,小姑子与嫂子聊天拉家常,往往就是小姑坐在廊桥的坐具上,而嫂子倚靠着床沿。伺候的下人在房间的门外候着,姑嫂如果谈的是比较私密的话题,还可以把拔步床的帘子放下,这就是“私房话”的由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