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为何被活生生饿死

 鹿文康金 2019-05-03

作者|赵鑫宇

《历史探秘大全》特约作家


谈起齐桓公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乃春秋五霸之首,明睿果敢,文治武功卓然有成。在位期间,齐桓公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强楚,以尊王攘夷为号,最终雄霸诸侯。

但就是这样雄才伟略的君王却晚景凄凉,最后活生生的被饿死宫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诸葛亮出师表中有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不知道出了多少王朝的兴衰史。齐桓公也正是如此。在位初期,任用管仲、鲍叔牙等贤臣,积极改革,国力蒸蒸日上,最终成就霸主之业。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管仲,管仲此人,才华横溢,举世无双,被誉为“春秋第一相”。他辅助君王整顿朝局,改革军政,后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让齐国真正霸临诸侯国。

后来称霸后,齐桓公渐渐志得意满,在一片阿谀奉承中迷失了自我。再加上后来管仲、鲍叔牙等人纷纷离世,没有人规劝,晚年执政愈发昏庸。他宠信奸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易牙,开方、竖刁三人。

这三人均非常人,先说易牙吧。齐桓公有一次感慨自己什么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婴儿肉。其实,他不过随口一说,可易牙却并没有随便一听,回去就把自己儿子清蒸了,为君王献菜。齐桓公自然颇为感动,认为他爱君王胜过爱儿子,自此更加宠信,高官厚禄,香车美人,赏赐不断。

竖叼其人,为了荣华富贵,情愿自残身体,自宫留在宫中,侍奉君王。而开方则是卫国的太子,因为卫国偏远、穷困,便不想做君王,反而来到齐国殿下为臣,多年来不返回故国,甚至父母死了都不回去奔丧。

说到这里不由得感慨管仲的先见之明,临终时曾力劝齐桓公远离三人,不然必遭祸患。管仲认为这三人泯灭人性,很难对君王忠诚。可惜,齐桓公并没有将管仲的金玉良言放在心上,最终酿成恶果。

齐桓公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继承人的选择慢慢提上了日程。他有六子,本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由长子公子无亏继承国君的,但他偏偏属意三子招,便将其立为太子。其余诸子也对王位虎视眈眈,整个朝局混乱不堪。

在齐桓公病重时,三人以养病为由,将他软禁宫中。随后六子夺位,宫廷内战由此而发,长达数月,太子招出逃宋国。最终齐桓公被活生生饿死。直到新任国君继位,才想起这位君父。只是尸体发现时,已经腐烂,蛆虫遍地。

一代霸主,如此远去,让后人不胜唏嘘。魏征曾言: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齐桓公的一生不正是如此吗。在位前期,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因选贤任能而成就霸业,执政后期,却骄奢淫逸,昏聩无能,因宠信奸佞而晚景凄凉。由此可见,知人善任,明心克己多么重要。

康震老师精选古诗词

所选都是汉字世界动人的语言。

30位传奇诗人的青春史,浓缩600年家国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