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对权力的欲望究竟有多大?

 阿里山图书馆 2019-05-04

如果说5月4日晚上在“金色大厅”欣赏费德谢耶夫指挥维也纳交响乐团的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专场已足够奢侈和令人羡慕,那紧接着在5日晚上,“音乐之友”的乐友们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观赏威尔第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歌剧《麦克白》将绝对是又一场扣人心弦的饕餮盛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舞台布景全新设计、重磅指挥和歌剧演员加盟、制作水平世界顶级,这种种细节吸引着全世界的剧迷亲自前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欣赏。

5月5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麦克白》预告片
《麦克白》的此次制作有两大令人激动的亮点,即著名歌剧指挥家詹姆斯·康隆和来自中国的男高音歌唱家夏侯金旭。

1950年出生于美国的指挥家康隆,尤以指挥歌剧而闻名,足迹遍及大都会、科文特花园、弗洛伦萨、巴黎、芝加哥等欧美顶级歌剧院。他自1976年起在大都会歌剧院指挥意大利、德国、法国、俄罗斯、捷克等歌剧代表作超过250场;担任巴黎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长达9年;担任科隆歌剧院音乐总监长达13年。目前市面上有一款2016年洛杉矶歌剧院演出的《麦克白》,多明戈演唱麦克白,指挥即是詹姆斯·康隆。
   

                 詹姆斯·康隆

199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男高音歌唱家夏侯金旭,自2012年起签约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以来,已经主演了董尼采第《爱之甘醇》中的男主角内莫里诺、普契尼《波西米亚人》中的男主角鲁道夫等多个重要的男高音角色,受到广泛的好评,成为世界顶级歌剧院名副其实的“台柱子”。在这次威尔第歌剧《麦克白》中,他将演唱男高音一号人物麦克杜夫这个角色。

 
                         夏侯金旭

剧情简介
四幕歌剧《麦克白》是威尔第创作的第10部歌剧,脚本由安德里亚·马菲根据弗朗切斯科·玛丽亚·皮亚夫翻译莎士比亚《麦克白》的意大利语译本改编而成。这是威尔第第一部把莎剧作为题材的歌剧作品。这部歌剧的原始版于1847年3月14日首演于弗洛伦萨,由威尔第亲自指挥。18年后威尔第又应邀将这部歌剧修改、扩大为法语版,1865年4月在巴黎抒情剧院首演。法语版的主要修订是重写了第二、三幕中麦克白夫人的咏叹调、在第三幕中增加了芭蕾舞的音乐段落和第四幕开始的合唱、将第四幕终场时麦克白的咏叹调删去,而改为“胜利大合唱”等。

《麦克白》的故事发生在11世纪的苏格兰。
第一幕 场景1:一片荒地
一群的女巫聚集在战场的废墟之中,互相讲述着她们所做的“邪恶之事”。获胜的将军麦克白和班科来到这里,一女巫称呼麦克白为葛莱密斯爵士,并预言他将成为考特爵士和苏格兰未来的国王,并预言同行的班科会成为未来国王的祖先。说完,女巫们便消失了。
 


国王信使传来消息,任命麦克白为“考特爵士”,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得以证实。麦克白质疑使者,声称现任考特爵士仍然活着,使者告知此人作为叛国贼已被处以极刑。本来对女巫的预言嗤之以鼻的班科在一旁听闻此消息后大为震惊,二人唱了一首二重唱,表达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得以证实。
 

场景2:麦克白的城堡
麦克白夫人读了丈夫讲述女巫预言的来信,她决定怂恿丈夫不惜一切代价登上王位。麦克白夫人被告知当晚国王邓肯将留宿城堡,她便起了弑君之心,她怂恿丈夫抓住机会杀死国王。麦克白壮着胆子实施了谋杀,事后却内心充满恐惧,陷入失控状态。麦克白夫人对丈夫的懦弱深恶痛绝,冷静地在熟睡的警卫身上涂上国王邓肯的血,并把作案匕首插在他们身上,以嫁祸罪行。

翌日,麦克杜夫前来面见国王,发现国王驾崩。城堡内,人们聚集在一起,请求上帝为国王报仇。

第二幕场 景1:城堡的房间内
国王死后,女巫的第二个预言又应验了:麦克白成为了苏格兰国王。国王邓肯的儿子马尔康逃离了苏格兰,他被怀疑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然而真正的凶手麦克白此时深受女巫对班科预言的困扰,他对国王宝座最终会落入他人之手而深感不安。为了阻止预言发生,他告诉麦克白夫人,将在晚宴上杀死班科和他的儿子。
   

场景2:城堡外
一群杀手埋伏着,班科和儿子察觉到危险,杀手刺死了班科,然而他的儿子得以侥幸逃脱。

场景3:城堡内的餐厅
麦克白正在享受客人们和夫人一同唱起的饮酒歌时,收到了暗杀结果的报信,但当他转身要坐回到王位时,看到班科的鬼魂正坐在他的位子上。麦克白对鬼魂大吼大叫,受惊的客人们认为麦克白疯了。

麦克白夫人一度设法平息了局势,甚至还插科打诨,要求敬缺席的班科一杯酒(客人们对班科已被谋杀还不知晓)。然而,鬼魂再度出现,让麦克白精神失常。

麦克杜夫宣称要离开这个国家,他说这个国家已被一只受诅咒的手统治。其他客人被麦克白关于鬼魂、幽灵和女巫的疯话吓坏了,宴会草草结束。

第三幕 女巫们的洞穴内
麦克白走进女巫聚集的洞穴,要求女巫告诉他自己的命运,三个幽灵给了他三个隐晦的暗示:小心麦克杜夫;他不会被妇人所生之子伤害;除非勃南森林向他移动,否则他永不败落。

这时班科的冤魂及他的八个后代(即未来的八位苏格兰国王)向他显现,预示女巫的预言将会应验。恐怖的幻觉令麦克白惊慌倒地。

麦克白告诉妻子关于女巫们的暗示,于是决心追杀班科的儿子和麦克杜夫及他的家人。

第四幕
场景1: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边界
英格兰边境附近的苏格兰难民站,远处便是勃南森林。麦克杜夫被告知自己的城堡受到袭击,妻子和儿女都惨死在野蛮的刀剑之下。他悲痛万分,决心为死于暴君之手的妻儿复仇,于是加入了马尔康率领的英格兰军队。

马尔康命令每一个士兵从勃南森林砍下一根树枝掩护,军队前进,看起来就像勃南森林逐步迫近。他们誓死要从暴君手中夺回苏格兰。

场景2:麦克白城堡
医生和仆人看见麦克白夫人正在梦游,她正在试图洗去手上看不见的血迹。她叫嚷着国王邓肯和班科的死亡,甚至对麦克杜夫一家的死也赞不绝口,最后在神经错乱中死去。
  

场景3:战场
麦克白得知一支由苏格兰叛军组成的军队在英格兰的支持下正向他挺进,但想到女巫的警示: 没有一个由妇人所生之子能伤害他,便感到安心了。

然而,想到自己已成为百姓憎恨的君王,他深感恐惧。即使自己赢得了这场战争,但在年老之时不会获得同情、荣誉和爱;在王陵上不会有仁慈的话语,只有诅咒和仇恨。

麦克白得知王后死讯,却神情漠然,深陷绝望之中。他召集军队准备迎战,同时看到勃南森林已经抵达城堡之外。显然女巫又一条预言要应验了。 

麦克杜夫与麦克白在战场上见了面。麦克白声称他根本不害怕麦克杜夫,因为女巫告诉自己不会被任何妇人所生之人杀死。可是,麦克杜夫是母亲剖腹产所生,因此与女巫的预言并不矛盾。麦克白发现自己误解了女巫模棱两可的暗示,结果被麦克杜夫打败。

吟游诗人、士兵和苏格兰妇女唱起了胜利的赞歌,马尔康成为苏格兰的国王,麦克杜夫被视为英雄,大家共同宣誓要让王国恢复伟大。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麦克白》剧照欣赏

  

        

                     

                        
                        

歌剧简评
威尔第一生写了22部歌剧,其中3部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晚期的巅峰之作《奥赛罗》(1887年)、《法尔斯塔夫》(1893年),和这部早期的《麦克白》(1847年),期间相隔40年。但是从作品风格与创作手法来看,《麦克白》这部早期歌剧与他的晚期作品,有着某种相似之处,而与他确立其地位的中期作品《利戈莱托》《茶花女》《游吟诗人》等有着明显不同。

《麦克白》的剧情结构紧凑,展开的节奏快,这是其特点之一。另外,这部歌剧极少抒情成分,没有很炫技的咏叹调、重唱和合唱。所有这些,其实跟莎剧原作有吻合之处。就是说,威尔第对莎士比亚的戏剧原作有着深刻的理解,而歌剧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完全可以看作是莎剧原作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这部歌剧令人难忘的仅仅只是戏剧。它的音乐是非常生动而令人难忘的。其中麦克白、麦克白夫人等角色的咏叹调以及重唱合唱,都因有着鲜明的个性而令人印象深刻。如第一幕第二场开始时麦克白夫人读信的咏叹调Ambizioso spirto tu sei, Macbetto(麦克白,你要有勃勃雄心!),和随后紧接着的那段杀气腾腾的Vieni! t'affretta!(来吧,让我用火温暖你冰凉的心!),把这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一场里麦克白夫妇的二重唱,刻画了两人的相同之处——对权力的渴望与无情冷酷——和不同之处:麦克白受女巫预言的诱惑和在夫人的鼓动于协助下弑君,事后却心慌胆寒,惊恐万状;而麦克白夫人则十分冷静,假作清白。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麦克白欲罢不能地为了权力而不停杀戮,内心却愈加疑鬼疑神,直至最后的疯狂。麦克白夫人则由开始的冷静,发展成亢奋,直至最后的发疯而死。女巫、士兵和民众的合唱是这部歌剧的另一个特色,即有邪恶、疯癫,也有诙谐、欢笑。此外,音乐的描绘能力很突出,序曲、间奏曲,以及特定场景的描绘,如在整部歌剧里起着穿针引线作用的“女巫预言”、魔幻的雷鸣电闪场景、麦克白夫人发疯的场景等,音乐都作了很好的刻画。这些都为其后标志着威尔第确立其歌剧大师地位的中期作品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