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财力的杂志会不定期的召拢作家们聚聚茶话会,甚而组织大家去外地的景点玩上几天。1944年的阳春三月,《杂志》社就组织了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春游苏州”,社长袁殊亲自倡议,杂志社骨干鲁风,吴江枫,彭正光,吴婴之一路陪同诸位作家。被邀请参加而实际成行者有潘予且,谭惟翰,实斋,苏青,谭正璧,周班公,钱公侠,黄果夫,卢施福,关露,王敦庆,江栋良,文载道。被邀请而因事未能前往的有:周化人,周越然,柳雨生,张爱玲,周黎庵(周曾言,“那时我也绝不想履越出上海旧租界一步的土地。”见“周作人与《秋镫琐记》”),没去的人里,现在感觉最可惜的是张爱玲没去,少了她的动态的细节,还少了一张她的照片(苏青在“一线天”拍的那张登在《杂志》了,关露也有一张,没有刊出)。张爱玲不去的理由却是“为了住惯香港怕天冷感冒”。张爱玲还是最先被邀请的——“先是,袁殊(学易)先生在《古今》上读了张爱玲先生《西洋人看京戏及其他》后,觉得颇多人情味的同感。于是写信给编者周黎庵先生,约周张二位及我到苏州随便的玩几天,看看尚未绽开的邓尉的梅与灵岩天平之胜。后来在锦江曾跟鲁风先生谈起这事,他就想多约几个朋友作一次集团性的旅逰。”(文载道《苏台散策记》) 三天的苏州之逰,具体的活动日程是这样:二月十二日(星期六)下午乘火车晚上抵苏州,由江苏省教育厅派汪正禾等接站,并预备了几辆汽车迳直驶往拙政园,时任教育厅厅长的袁殊的办公室即在拙政园。游览拙政园后,乘车去鹤园吃“船菜”。夜晚作家们分宿在“乐乡”,“新江苏”,“清乡纪念馆宿舍”。二月十三日,上午游灵岩山,下午游太平。十四日上午,一部分作家往游虎丘,谭惟翰,关露等去教育学院讲演。下午上海来的作家和苏州文化界座谈,苏州作家参加的有,丁丁,汪正禾,王予,伊马,喜金芝,严文涓,陈宛若。十五日上午,潘予且等人先行回上海,其他作家参观江苏省图书馆,游沧浪亭,拜谒章太炎墓,访俞曲园春在堂,当晚作家们返沪,结束了三日苏州之游。 回到上海以后,《杂志》立即出了一期“春游苏州”特辑,作家们大多交了卷,卢施福(1898-1983)的本职是医生,喜好摄影,特辑内的照片都出自他手。卢施福是“黑白影社”骨干,三十年代曾在上海等地举办过十多次个人影展,与郎静山,陈传霖等名摄影家举办过联合影展,1936年与陈传霖合作出版《陈卢影展》。在摄影界,卢是第一个攀登黄山的摄影家,先后“登黄山十数次”,成为摄影界的“黄山派”,有《黄山影集》行世。苏青写的是“日记体”,细节最多。文载道写的最长,脚力却很差,山也爬不得,三天之后别人都走了,他又受朋友之邀多呆了二天。江栋良的多幅速写为特辑添了看点,毕竟,摄影当时还是奢侈品。 我特别看重这样的“特辑”,能看到作家的另一面,像苏青日记记的“晚上大家聚坐打扑克,连钱锦章说书也无心听了,归寝已三时矣。(二月十三日)”“夜里又打扑克,有的人连眼睛都睁不开,有的人喉咙也哑了,但都不肯罢休。我想,何苦来呢,要打扑克,难道上海不好打,又何必巴巴跑到苏州来呢?(二月十四日)”苏青说差了,在苏州打与在上海打,心境和情调皆然不同,在外与在家不一样,三天也是游子,游子自是游子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