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操作图解

 阳光心态学习好 2019-05-05

1.测量定位,手臂外展90度,(①上腔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量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助间:②锁骨下静脉测量法:从预穿刺点沿静脉走向至胸骨切迹,再减去2厘米),测量上臂中段周径。

2.在手臂下垫治疗巾,先用75%酒精清洁皮肤脱脂、再用碘伏消毒,消毒范围为预穿刺点上下10cm,两侧至臂缘。

3.穿无菌手术衣,更换无菌手套,铺洞巾及治疗巾,扩大无菌区。

4.扎止血带(助手),(适时给予鼓励)穿刺(15-30°的角度)。

5.见回血后立即放低穿刺角度,推入导入针,使导入鞘管的尖端也处于静脉内,送入套管。

6.松止血带,左手示指固定导入鞘避免移位,中指轻压在套管尖端所处的血管上,从导入鞘管中抽出穿刺针,缓慢、均匀地将PICC导管送入静脉。

7.送入预计长度时,退出导入鞘。

8.指压套管端静脉稳定导管,从静脉内退出套管,撤导丝。

9.安装输液接头。

注意事项:

1.护士需要取得PICC操作的资质后,方可进行独立穿刺。

2.留置部位皮肤有感染或损伤。有放疗史、血栓形成史、外伤史、血管外科手术史或接受乳腺癌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后者,禁止在此置管。

3.穿刺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最后选头静脉。肘部静脉穿刺条件差者可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

4.新生儿置管后体外导管固定牢固,必要时给予穿刺侧上肢适当约束。

5.禁止使用<10ml注射器给药及冲、封管,使用脉冲式方法冲管。

6.输入化疗药物、氨基酸、脂肪乳等高渗、强刺激性药物或输血前后,应及时冲管。

7.常规PICC导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

8.PICC置管后24小时内更换敷料,留置PICC期间,使用透明贴膜者每3天更换一次,如有渗血、出汗等导致的敷料潮湿、卷曲、松脱或破损时立即更换。

9.新生儿禁止在PICC导管处抽血、输血及血制品,严禁使用10ml以下注射器封管、给药。

10.禁止将导管体外部分人为地移入体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