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筌和宋徽宗皆善画鸟,然徽宗《写生珍禽图》回归一波三折!

 夕阳红老来少啦 2019-05-07

说起我国古代名画《写生珍禽图》,众人皆知是五代十国时期著名画家黄筌画的,黄筌可谓现代工笔翎毛的鼻祖。黄筌(约903-965年)是五代时西蜀画院的宫廷画家,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进入北宋时,曾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在画艺上,他尤擅花鸟,兼工人物、山水、墨竹。他与江南徐熙并称为“黄徐”,有“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之美誉。

▲黄筌《写生珍禽图》

他画的翎毛昆虫,形象逼真,手法细致工整,色彩富丽典雅,《写生珍禽图》即是黄筌传世代表作之一,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黄筌的绘画艺术对中国花鸟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南宋宫廷绘画之风影响巨大。

历史百年后到了南宋时期,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也画了一幅《写生珍禽图》,画风和黄筌有所迥异,黄筌的构图如动物集锦没有背景,而宋徽宗好似连环画的一帧帧分镜,画面上多了些不同花草作映衬。这幅花鸟长卷是宋徽宗难得的真迹之一,弥足珍贵,是他19岁未做皇帝时所作。《写生珍禽图》卷共十二段,全长521.5厘米,是宋徽宗写生花鸟画的典范之作,其用笔朴质简逸,对景写生,无论禽鸟、花草均形神兼备,完美无暇。

宋徽宗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这个皇帝在政治上碌碌无为,但在艺术上却成就非凡。他酷爱艺术,弘扬艺术,建立“画院”,创造“瘦金体”。他很喜欢画画,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特别是花鸟画厉害,他画了很多花鸟画传世,当然从鉴藏角度上讲,有很多画作是代笔。《写生珍禽图》是宋徽宗难得存世的亲笔真迹,历经风雨飘摇流失海外几十年,终得回归。

▲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

第一次失之交臂,时间是2002年4月,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的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古代书画专场上,这幅从日本征集归来的稀世珍品以700万元人民币起拍,经过10几分钟的激烈竞价,最终被936号买家以2530万元拍走,这一价格当时创下了中国书画在全球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此卷最终被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拍走,回归一时的国宝又出国门。

2009年5月,《写生珍禽图》再次出现在北京保利的夜场拍卖会上,成为当晚的“压轴大戏”。此时该画作的起拍价是3800万元,经过长达40多分钟的竞价,最终被持572号牌的内陆藏家刘益谦以实际成交价6171.2万元竞得。之后不久,香港收藏家黄君寔先生将其秘藏多年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卷后原长尾甲及张大千的题跋馈赠给了刘益谦,使画作成完璧。“国宝”久经波折,终于回归祖国,现藏于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今天我们再一次欣赏“国宝”,品鉴一代“艺术皇帝”的真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