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若用来形容长生不老术的话,应该蛮贴确的。翻翻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人在寻仙问药后,连仙人的影都没见着,却因随手写了本游记,竟成了有名的旅行家;还有些人,费尽艰难炼制仙药,然而仙药没炼出来,反倒掌握了各种药物的药性,一不小心就成了著名的药学家。汉末时,有个叫狐刚子的道士也点歪了技能树,他在炼制仙丹的过程中发明、发现了多种化学技术,结果因此成了中国古代卓越的化学家。 炼丹术起源于战国,因秦始皇痴迷长生,所以秦朝时炼丹术飞速发展。随着汉武帝步秦始皇后尘,汉代后炼丹术逐渐普及、完善,之后更出现了诸如葛洪、陶弘景等炼丹大师。狐刚子生活的年代较葛洪前,他名气虽远逊后者,但并不代表其炼丹技术不如葛洪,而且他的成果对后世炼丹术影响巨大,可以说葛洪等炼丹家的成就有一部分是站在他肩膀上完成的。 狐刚子 妙法制金粉早期的炼丹家主张服食金银,以期达到长生,然而金、银本身属于“重坠之物”,再加上炼制技艺不成熟,结果往往是“求长生者先丧生”。因此,炼丹家便退而求次,将金银制作成粉末或液体,以减轻其中的“毒性”。而这些人中,当属狐刚子制作金粉、银粉的技艺最为巧妙。 金粉 方法其实很简单,只需先将金、银熔入水银搅拌,并加入盐末共研,这样金、银与水银的溶液便会附着于盐末表面。之后加热盐末,使水银受热蒸发,再用清水洗去盐末,如此一来,便可得到颗粒极小的金粉或银粉。使用金银粉炼丹后,“仙丹”的致死率确实降低了,从现代人的角度看,自然是因为化为粉末后的金银在“仙丹”中含量减少的缘故,而对古人来说这便是去除了金银自身的“毒性”。因这种制金粉法操作流程简单易懂,效果又极好,且金银粉用途广泛,所以此法不仅为其他炼丹家们所沿用,甚至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可找到相关记载。 狐刚子的制金粉法被收录进《本草纲目》 釜顶采水银汞(水银)在炼丹术中地位举足轻重。古人惊奇于金属竟能如液体般可流动,认为汞具有“神效”,因此它的提取和制作也就成了炼丹术中重要的学问。炼汞最常用的方法是将丹砂(硫化汞)加入敞口容器之中,加热蒸馏去除硫,最后容器中就会留下少量汞。此法的缺点显而易见。汞属易挥发物质,所以蒸馏会造成严重损耗,大大降低产出率,且汞有剧毒,大量挥发后会危害炼丹者健康及生命。 丹砂,即朱砂 不过这种“蒸馏取汞法”后来被淘汰了,因为狐刚子发明了划时代的水银制法——下火上凝法。此法不仅提高了汞的产出率,也保证了制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他将敞口容器改成密闭的铁质或土质釜,装入丹砂后加热,汞会挥发上升并凝结于釜顶,之后只需将釜顶冷却的汞扫出即可。按照这种方法,丹砂炼汞的收成率可以高达87%,比起以前有了飞跃性的进步,而且由于容器密闭,还能保证炼汞之人不受水银毒害。当然,此法也非完美无缺,若凝结的水银过大,会下滴再次受热,因此要完全提取丹砂中的汞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所以唐朝之后被更先进的“上火下凝法”所取代,但很明显,“上火下凝法”是基于“下火上凝发”发展而来的,这正说明了狐刚子的开创性。 两种“上火下凝法”,分别为“竹筒式”与“石榴罐式” 石胆炼硫酸狐刚子对炼丹术(或者化学)的贡献还表现在制造出最早的硫酸。在其所著《出金矿法》中便有一种“炼石胆取精华法”。所谓“石胆”,其实就是俗称“蓝矾”的五水硫酸铜。他以干馏的方式提取了石胆中的硫酸,并应用于多种药物之中。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此物)入万药,药皆神”。 蓝矾(五水硫酸铜) 虽然我们不知道药物加入硫酸后如何变“神”,但吃了这种药后容易见到神,我们却是知道的。不过吐槽归吐槽,狐刚子其实比起阿拉伯的贾比尔足足早了五六百年发明硫酸提取法,这也为他奠定了化学史中的地位。此外,狐刚子对地质学也有贡献。他的《出金矿图录》中就记载有金矿银矿的地质分布规律及甄别方法。可以说狐刚子的技能树不仅点歪了,而且还“开枝散叶”了。 阿拉伯化学家贾比尔在八世纪时发现硫酸 百炼仙丹自难成,千载谁人获长生尽管自战国以来,痴迷服丹的人从不断绝,其中甚至不乏帝王将相和逸士高士,然而真正长生的又有几人?白居易老年时曾作诗调侃为丹药所误的韩愈、杜牧等好友,诗中说道:“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对于从不服丹的自己,他则自夸道:“唯予不服食,老命反迟延”、“齿牙未缺落,肢体尚轻便;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 而李贺在《苦昼短》里也说过:“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像秦皇、汉武这种尽收天下仙丹的人最终还是老死,恰恰说明炼丹术之无用。不过倒也不能因此完全否定炼丹术,因为在这一门无用的技术之中,发展出了其他有用的科学技术。诸如狐刚子这类炼丹家,在无意中为其他专业开辟道路,实际上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许多方面的发展,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正是发明自炼丹家之手。所以说若无炼丹之因,倒也难结科学之果。 炼丹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