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曹直江 2019-05-08

艺术教育是培养人的感知美和鉴赏美的一种审美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艺术教育生动形象,呈现善良美好的情感。

艺术教育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等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条件,那么艺术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一样,互相配合又互相渗透,对于人的心理和精神素养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艺术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特点表现在:

1. 从本质上面来看,艺术教育同样也是一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理在轻重也就是说,由于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在里面,会引起审美主题的情感运动能够,会让心灵对美和艺术产生一种激情。

2. 艺术和其他意识形态区别也就在于艺术的审美价值,这是艺术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家通过艺术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意识和感受,欣赏着通过艺术的欣赏来获得感知,同时也获得了审美的需要。

艺术教育是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通过艺术活动,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引起了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的改变。

3. 艺术教育的特点还在于寓教于乐,在艺术教育的指导下,主要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得到了满足,获得了精神的享受和审美愉悦心情,还通过艺术欣赏得到了满足,有了积极向上的想法。

而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艺术教育与德育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的关系、

自古以来,美与善就被看着是融为一体的。

在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指向心性修养的“礼乐”活动,礼乐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礼”是指道德伦理教育活动,“乐”是指具有审美性质的艺术教育活动。

这种礼法、技艺相结合的教育实际上是融德育和美育于一体的教育。

因此可以说,艺术教育和德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不分你我的关系。 

2、艺术教育与德育不是从属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艺术教育与德育的相辅相成关系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德育的发展;

另一方面,德育也能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艺术教育中,因为审美活动本身具有储善、导善和立善性,自然也就具备德育的附带功能。

3、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审美是实现道德的手段,“以美辅德”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艺术教育也从来都是作为德育的配角,起着在旁边敲敲边鼓的作用。而实际上,审美既是促成品德形成的工具和手段,又同样是道德或理性的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和目标。

席勒曾在他的《审美书简》中,一方面指出:

“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审美自由是人的精神解放和力量和谐的最高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说,审美既是道德人生完成的手段,又是道德人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从对美育和德育关系的探讨中进一步廓清了艺术教育与德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它们是一种相融、相成的联系。

因而,确认艺术教育的育德功能既不会导致艺术教育“德育化”,也不会使艺术教育成为德育的“附庸”,更不会让艺术教育演变成道德教育。

相反,只有理清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将它们看成一个整体,才能让它们最大可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对方,为整个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任何有关艺术教育万能论或是德育神话论的现象都是虚妄的、不存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