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河墓地古代生物遗骸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戈壁的大军 2019-05-09
新疆塔里木盆地,位于古代丝绸之路重要路段,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人群融合碰撞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该地区史前人类的来源一直还存在争议。本文对位于塔里木盆地青铜早期的小河墓地出土的人类,动物和植物遗骸进行了系统的分子遗传学分析,以期探讨新疆塔里木盆地青铜早期人类的起源。 首先,小河墓地出土的人类遗骸结果表明:小河墓地的人群在母系上既携带有东部欧亚谱系又带有西部欧亚谱系,同时还有部分印度特异谱系存在。这暗示新疆青铜早期时期人类的起源是复杂的,西部欧亚,东亚和南亚人群对这一地区这一时期的人群形成均有贡献,只是程度不同。小河早期人群是一个东西方混合的人群,可能与青铜时期的南西伯利亚人群有着密切的联系,到了晚期他们又受到中亚和南亚人群的影响。 其次,小河墓地出土的驯化牛的遗骸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河墓地出土的牛的遗传结构特征与欧洲和近东的驯化牛相似,同时其共享序列也主要分布在欧洲和近东,暗示小河墓地出土的驯化牛很可能起源于西部欧亚。 再次,小河墓地出土的农作物遗骸的DNA分析结果表明,小河墓地出土的小麦是六倍体面包小麦,很可能起源于近东地区;小河墓地出土的黍与中国来源的黍有着最近的遗传关系,这暗示小河墓地的黍很可能起源于东亚。这些结果表明东西方两大农业文化早在4000年以前就已经共存于新疆地区了。 总之,DNA研究结果表明,早在4000年以前,东部欧亚人群,西部欧亚人群,印度人群就对新疆人群的形成有了遗传贡献,同时伴随这些人群的迁入,也带来了各地区的文化,造成了新疆复杂的种族形成和多元文化存在的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