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不言之教 2019-05-09


世界是辩证的。

无为和无不为是统一的。

道德经从“有”“无”的角度辩证的认识世界,提出无为、无私、无言、无争、无功、无怨等思想。

但并不是要陷自己于“无”,“弱”的境地,而是要成为无敌、无比的强者。

老子以后,庄周不仕,梦蝶逍遥,道家归隐山林,希望得道成仙,将道德经无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但是,道德经是写给圣人的,是圣贤之学,是上古数千年中国统治阶层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思想总结,是强者之学。

道德经不是消极的、逃避的,不是无所作为、不作为,而是从无、从小做起,为无为、事无事,是无不为,是符合自然、客观规律的无所不为,这样才能达到无比强大的境界,从而达到无为无不为、不争而胜的结果。

《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世界万物依照自然规律发生发展,无所不为,如果人能够遵从自然规律,世界万物将自然发展。

道德经是强者的经典,是智者的经典,只有智者才能够认识到自然规律,从无、小开始作为,只有强者才需要以无私的胸怀、无身的宽广、无为的洒脱、无争的手段、无功的态度、无怨的道德高度,无言的教导,成为无敌、无比的强者。

老子》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可以看出,老子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静等成功,而是从无开始作为、从无事、小事开始作为,顺从自然规律作为,而不是胡乱作为。作为的还是天下难事、天下大事。

治理天下要从事情没有发生、混乱没有开始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等到事情开始了,如果要恢复原状,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无法恢复原状了。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不争而胜是争的最高境界,如何能够不争而胜呢?那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自己,成为最强者。

竞争更根本的是自己的提高,而不仅仅是和别人的竞争。竞争失败主要原因是自身实力不够。无争是不与别人争,但是要与自己争,是努力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战胜自己,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强者服从自然规律,从无、小开始作为,提高自己,不与人争,就能不争而善胜。

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庞大的帝国分崩离析往往是因为内部的混乱。弱小的国家由于内部团结,齐心协力,短暂时间内也可以崛起为世界强国。

强大的国家也需要自知、自胜,不断的从无、小做起,消除自身可能影响未来发展的矛盾,加强各方面的建设,从而达到不断强大的目标,保持强者的地位。

战胜对手固然是强者,但是最大的强者是自身足够强大,因而没有对手,不需要战争,不争而善胜。

老子并不是主动退隐江湖之人,而是希望自己的治国理念能够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运用。

《老子》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就是老子对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之言。

时代不同,社会需要不同,个人的才能和理想不一定得到施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適周,将问礼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从老子和孔子的对话,可以知道老子也是希望“得其时而驾”的。

虽然老子的治国才华没有得到施展,但是,留下道德经道尽世界至理,从有无相生的辩证角度指出了世界的辩证本质,提出了“道法自然”的人类文明标准,开创了正确的、和宗教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系统,奠定了中国文明客观、自然、人本、和平、辩证的特色,老子提出无为、无私、无言、无争、无功、无怨等思想是合乎逻辑的人类文明思想,指出了人类文明的正确发展方向。

道德是中国文明的核心,中国已经从道德经时代的小国寡民发展成为泱泱大国,目前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强国,道德经的思想更应该引起重视。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无为、无私、无言、无争、无功、无怨,是强者应有的胸怀和境界,才是真正的、无敌、无比的强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