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件——“飞罩”的艺术魅力

 青木森森 2019-05-09

飞罩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构件之一,和挂落相似,悬装于屋内部,依附于柱间或梁下,在小木作中多用于室内装饰和隔断。飞罩形如拱门,架在空中,两端下垂不落地,形式优美,如燕子展翅欲飞,所以得名飞罩。

它们最大的特点是“隔而不断”,对于柱梁两侧的两个空间有所界划,但绝大部分敞开,使两个空间仍然彼此连通,只是对空间做虚拟式的界定,即感觉上已将室内分隔成了两个部分。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件——“飞罩”的艺术魅力

同时“罩”在室内还是重要的装饰物,较挂落有更多的花格纹样和雕刻题材,除用细小木条搭接外,往往使用整块银杏、紫檀、黄揭等高档木料予以雕镂。常见的有藤纹、乱纹、整纹、雀梅、喜桃藤等各种雕纹花饰。

常用镂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采用浮雕、透雕等手法以表现出古拙、玲珑、清静、雅洁的艺术效果。其花纹多为几何图案或缠交的动植物,或神话故事之类。

飞罩属于“罩”类装修构件的一种,罩作为一种室内设计的形制的名称出现得很迟,大概在发展上也成熟得很晚,宋《营造法式》还没有谈及这类的构造。在形式上,罩是花牙子的一种发展,唐宋时建筑风格为粗壮雄浑,虽然在室内设计上有次意匠也不会出现这类细致的雕琢。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件——“飞罩”的艺术魅力

在梁柱上作为减低净空宽度的称为落地罩,又称地帐,相信也是取意于两边拉开来了的帷帐。简单的做法就是两边安隔扇各一道,再在隔扇的顶上装一条“横披”,横披与隔扇转角的地方再装上一些花牙子一类的装饰,以打破方形门洞形状的呆板。

有一些同一形式的罩将隔扇改为栏杆,因而就称为栏杆罩,栏杆罩在视觉的流通上更大一些。形式上最富丽的就是花罩,花罩就是整个隔断的面满布通花,然后在当中开一个门洞,门洞可以是圆的或者方的,完全视乎于构图的要求而定。

花罩就是罩的形式最高的发展,已经完全摆脱帷帐之遗意,尽力去追求通透的花格子所产生的动人的艺术效果。在明清时代,罩发展成为室内设计中颇重要和颇流行的设施,甚至在更小的空间分隔上也常应用罩,如床罩,总而言之罩是用来示意空间的区分。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构件——“飞罩”的艺术魅力

在传统的中国室内设计观念中,大部分的室内空间是要求划分而不作绝对的封闭,要求变化同时又要有连通和连续的过渡,这和现代室内设计观念基本是相一致的,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一种巧合,或者为了取得一致,或者基于美学理论,而二者同时都是基于标准化的平面以及“框架”式结构的共同条件下的产物。

罩是一种空间上并没有阻隔的隔断,空间仍然保持流通,形成一种“门洞”的形式或者感觉,使人觉得通过它便进入另一种不同的空间里。

古建家园--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建筑产业链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个全方位的建筑+互联网+文化的产业生态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