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演预告 | 信仰的营造:西方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浮生偷闲 2019-05-09

知名青年建筑师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

MIT | 香港大学 | 普渡大学 | 东南大学客座讲师

葛文俊

讲述西方建筑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

揭示信仰对营造的力量

讲演预告

信仰的营造

西方建筑史上的里程碑

著名青年建筑师葛文俊生长于江苏南京,从小在建邺路上奶奶家所在的一套六进院大宅子里长大,他后来回忆说,今天建筑系学者们津津乐道的“解构主义”“开放建筑”“邻里监督”“主题策划”等概念,都能在关于老宅子的记忆中找到映射,这对他日后的成长与理论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葛文俊

后来,葛文俊进入东南大学念建筑学,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再后来,他负笈海外,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深造,在著名建筑理论家斯坦福德 · 安德森(Stanford Anderson)教授和主张实践出真知的张永和教授两位导师的影响下,他在设计中形成了基于“行为学”的思维方法——不再是一个把建筑当纸盒糊的模型建筑师,或是急于展现自己独特意识形态的艺术家,而是走进城市,观察各种空间类型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与他们交流,读懂他们的心思,探求背后的规律。在设计的时候把自己变成一个卑微的人,放入建筑,体会最微妙的感受……

他自己总结说:东大的学习,给了我具备建造适用、坚固、美观的房子的能力,MIT则让我学会准求类型上的创新,成为一个“发明家”。

葛文俊作品:南京青奥村能源中心

回国以后,葛文俊先后完成了南京市青奥能源中心、大丰民俗博物馆、内丘村民中心、曲塘展览馆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而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就是于2016年9月的伦敦设计节期间在泰晤士河畔首次登场的“Movilla”(魔墅)。

泰晤士河畔首次登场的Movilla

Movilla,是Mobile, Modern, Modular Villa(可移动、现代、工厂预制的别墅)的简称,它的出现,是葛文俊及其团队对MIT科技创新之基因的延续。它在运输状态下尺寸如集装箱,使用状态下可获近三倍面积,自动变形堪比变形金刚,彻底颠覆人类对建筑的认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葛文俊作品:Movilla | 魔墅

而在葛文俊的建筑美学与价值观中,“信仰”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他曾回忆起十年前的感恩节,第一次去罗马。下了飞机,一路狂奔,很晚才赶到万神庙的情景:

人们正在走出大厅,我拨开人潮,逆流而上,走进大厅。抬头仰望穹顶的一刹那,巨大的穹顶让我双膝发软,但又好像将我拥抱。世界一下子变得安静,汗水和泪水同时在脸颊上流淌,眼中穹顶上的圆洞越变越大,感觉自己飘了起来,飞向天国。几分钟后,我不得不退出大厅,但视线无法离开那个通向天国的圆洞,我永远忘不了巨大的铜门缓缓关上的一刹那,仿佛天国之门永远关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