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智能中压断路器,你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

 卡布卡让 2019-05-10

作为配电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创新推出 Smart HVX智能断路器,通过互联的物网技术及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可实现与智能设备的全面感知并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有效提升能源及成本效益,全民提升电力企业与用户的数字化体验。

那究竟什么是智能中压断路器,先看国家标准的定义:

智能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定义:具有较高性能的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装有电子设备、变送器和执行器,不仅具有开关设备的基本功能,还具有附加功能,尤其在监测和诊断方面。

------摘自GB/T 2900.20-2016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没错,Smart HVX就是在全球广泛应用和认可的HVX断路器基础上,配装了温度智能监测、智能配柜监测和断路器状态智能监测,以及全面的后台诊断分析系统的断路器。这些功能具体的作用和特点呢?很多朋友估计心里一千个问号,不着急,且听小编一一分解。

1. 温度智能监测

高压开关柜、母线接头等重要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触头和母线连接等部位因老化或接触电阻过大而发热,这些发热部位的温度如果无法实时监测,将可能最终导致火灾和大面积的停电事故的发生。

长期以来,通过使用热红外线测量工具定期测量目视可见区域的温度,然而维保人员却很难监测到断路器和开关柜链接的温度值。常见的热电偶,光纤,捆绑式温度传感器安装影响断路器的散热、电磁场结构,容易诱发开关柜绝缘事故。

为解决以上开关柜导电回路发热问题,Smart HVX在断路器在六个触头动触头处均安装无线测温装置,用于实时的监测开关柜内的温度变化,并将温度数据与其他监测数据进行关联,做进一步的专家诊断分析。同时针对以上传统测温方式的问题和风险,Smart HVX温度监测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特点如下:

测温传感器采用施耐德全球研发中心开发的传感器,满足欧盟和国内标准。测温传感器采用内嵌式设计,保持了原有开关设备的外形,从而保证了开关设备原有的绝缘性。传感器的采用自供电单元,不需要电池即可自行供电,避免电池长期使用带来的不便和风险。测温方案的设计同时考虑到磁饱和技术,将开关柜的影响降到最低,从而真正实现免维护,确保传感器可以安全、稳定地长期工作。

同时Smart HVX通过NFC自动识别组网技术,可以实现APP与设备的直接连接,就地快速读取温度数值。数据传输采用了Zigbee非接触式无线通讯技术,实现接收单元与高压侧彻底的电气隔离,确保安全。

2.配柜智能监测

手车式断路器为检修和维护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过断路器手车位置操作不到位而导致的温升及绝缘事故常有发生。如何避免此类问题是断路器与开关柜配柜监测的主要难点之一。

目前的通用做法是在断路器手车上安装辅助开关与位置开关,通过辅助开关来监控手车的位置。这个方案简单有效,但实际操作中由于位置开关的精度有限,很多时候手车接近到位时,辅助开关已经动作。而且由于位置开关在手车底部,当断路器顶部发生倾斜等,也无法从辅助开关中读取实际的的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位置开关是通过底盘位置来判断断路器位置,无法判断断路器倾斜等异常状况。

采用视频监控比较直观,可识别出较大的异常状况,但无法对异常状况进行量化。

Smart HVX采用专用位置传感器,安装于断路器顶部的IP板上,可以监测断路器的位置和倾斜状态,配合底部手车的位置开关,可有效监测监测断路器与开关柜的配合是否到位,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有效预知蛮力操作导致的横梁等变形造成的不良影响。

3.断路器状态监测,即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智能监测

因为实际操作的工况很难达到标准的工作条件,在加上维护保养的误操作,会导致合分闸线圈和储能电机的烧毁事故时有发生。某省电网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从高压开关柜紧急(重大)缺陷分析,分、合闸线圈烧毁所占比重最大,为38.9%。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的智能监测势在必行

Smart HVX配置的断路器状态监测单元可有效监测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的工作状态,避免非标准的工作工况和误操作带来的紧急事故。

Smart HVX的断路器状态监测使用了霍尔传感器的原理,在实时监测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的同时,相关监测回路独立于开关原有控制/保护系统,不影响原有二次回路,实现了真正的非侵入式设计。

同时配套的健康状态实时显示可快速、直观地掌握健康状态。监控单元可以对健康趋势进行动态诊断,可识别潜在风险。 从而可以提前预警,避免分合闸线圈、储能电机烧毁的事故发生。

好了,本期的知道的与不知道的就到这里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