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商业”模式下,艺术家与艺术机构何去何从?

 探墨艺术 2019-05-10

  随着社会商业形势的变动,商业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被开发出新模式,而商业寻求新发展、新寄托,延伸至艺术领域,艺术+商业的模式在渐渐发展。

  一座城市,无论其商业如何发展,似乎都离不开“中心”,一个商业购物中心似乎就涵盖了多个领域,购物中心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越来越快,而这也导致大量相同模式的购物中心出现。

  (信息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商业购物中心的同化,以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传统商业购物中心渐渐失去吸引力,如何做到独树一帜?如何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吸引到更多的人?

这成为当今购物中心发展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于是,艺术购物中心应运而生。

  日本东京银座新地标GINZA SIX

  日本东京银座新地标GINZASIX,一个不愿再做百货商店的购物中心。到GINZASIX,最先被吸引目光的,铁定就是穹顶之上的“南瓜”了,这是“波点女王”草间弥生的作品,大方却不失巧妙地悬挂在空中,白底红点衬着天花板的和纸纹路,呈现出温暖又明亮的气息。

在这里,商业和艺术有着很高的契合度,购物中心与艺术的融合被推上新高度,成为商业圈密切关注的焦点,而像GINZASIX这样能如此与艺术密切关联的空间并不多,它甚至能够包容那些先锋的新锐艺术作品。

  美国艺术家沃霍尔曾经说过:“艺术商业是商业的下一个阶段。”

  从近几年的市场行情来看,艺术元素与商业的嫁接将会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借势,而是共生——用艺术品来克服消费者对于购物中心的审美疲劳,既能突破艺术“被仰望”的格局,又让公众在购物休闲时不觉乏味。

  而且依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随着GDP的增加,公众的休闲时间延长,有更多闲暇去关注艺术品。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才会有大规模的公众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从而促进艺术市场蓬勃发展。

  我国在2011年就占据了全世界艺术品市场份额的30%,位列第一。2012年北京、上海、杭州等40余个城市的人均GDP都超过1万美元,为艺术类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来源网络艺术热议

但是“艺术+商业”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经营理念,更多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实现自身目的的。

因此,虽然越来越多的新兴购物中心开始把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但是对于艺术的要求也是不断趋于上升的阶段,百花齐放”的环境更需要艺术的高质量、高要求、高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经营者想出不同办法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而艺术这一元素渐渐成为当今各大商业地产设计规划之中很大概率上要考虑的东西。

而随着艺术逐渐成为各行业的竞争要素,这种“艺术+商业”的模式下,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该何去何从呢?

对艺术家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

艺术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市场的需求和摆脱它。在艺术+商业面前,需要更多元化的选择,对艺术家而言,更多困惑意味着更少确定的路径,艺术家需要站在更深层面上去思考,作品需要诠释的不仅仅是自身的定义。

  “

  这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商业市场中生存下来,并忠于自己。

  对于艺术家而言,成为活动家是有压力的,向社会传递信息,思考他们的工作将如何影响某些社会元素变革。

  因此,对他们来说,问题是:我的作品如何能传递某种社会、政治的信息?我将如何适应于未来?市场仍在寻找它的立足点,所以未来有更大的空间,影响着艺术家对工作的思考方式。

来自某艺术自由职业者观点

  “

  艺术同商业的融合,让普通人通过商业化的艺术接触到艺术,也是拉近大众和艺术之间的距离的最佳方式。

  商业为艺术和大众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艺术做成产业,再用商业推广自己。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这种特殊的合作方式为他们实现了深度的多向互动,通过“公共化”而实现了其作品和个人价值的扩大和增长。

某艺术领域从业者观点

  瑞典马尔默购物中心

  艺术+商业的模式,在购物中心这样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领域固然是一方面,为品牌设计产品则是一种较为直接的合作形式。

  爱马仕诞生170年之际,爱马仕首次携手著名画家丁乙为爱马仕“锦绣梦想”丝巾展设计丝巾。

  丁乙以其独特的设计,完美诠释了爱马仕对未来的热情和对传统的尊重。

此时艺术家的身份或许更像是一名产品设计师,身份的转换并不是每一位艺术家都能接受的,但是如果能在产品上呈现艺术作品,无疑也是让自己的作品走向大众的更好途径。合作可以是商业的但也是艺术的,通过合作艺术家亦能获得创作的灵感,从而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有了更多的诠释。

  村上隆与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合作,设计的樱桃包

  当艺术与商业并列,让消费者购物同时受艺术的熏陶,也进一步获得艺术家、藏家等艺术资源,为商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量。

对艺术机构而言,是一种发展的契机

  就艺术+商业而言,有些品牌还与机构合作成立艺术中心,为艺术家提供创作、交流的平台。

艺术+商业模式下,对于艺术机构而言,更有利于开发更多的艺术+商业运营模式,开发多种新的增值服务,让艺术更接近市场。而除了原来从博物馆、美术馆系统里比较机构化的状态,到了艺术界或艺术家的生存,艺术机构的生存也会越来越受市场的影响。

  “

  艺术是不是还停留在只有艺术圈这样的泡沫之中?或许这可能跟西方相比,我们的艺术和艺术机构还并没有真正成为社会构成的一部分,我们的实践有没有可能把这个东西给连接起来,这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来自某艺术机构从业者观点

  “

  艺术机构既是艺术产业的基石,也是艺术事业的推动力量。随着艺术+商业的模式逐渐发展,艺术机构的位置也越来越明晰,艺术机构的价值会也会越来越凸显。

某艺术机构从业者观点

  在如今百花齐放的社会氛围中,艺术应该面向大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艺术走进购物中心,不仅是艺术+商业的一种发展模式,更是用艺术为人们带来新享受的一个契机。

  当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模式开启,

还会产生什么样的新事物?

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