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用“桃李”来代称学生?

 修身庭 2019-05-11

每年一到教师节,老师们最常听见贺词就是桃李满门、桃李满天下、桃李遍天下,用来赞美老师培育了众多的学生。这几句贺词中的桃李,指的就是学生。当然古籍中也有很多记载,如唐朝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及唐朝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那么,为什么古人用桃李来代称学生呢?

原来,桃李一词典出《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这里记载了一段故事。

战国时代,魏文侯在位时有个臣子子质,当官却因罪而向北逃亡。在北方,他遇到了简主,并向简主说从今以后,我不再栽培人才了。简主问他这是为什么呢?质子说大堂上有半数的士人是我栽培的,朝廷上有半数的大夫是我栽培的,边境的士卒军官有半数也是我栽培的。现在大堂上的人在君面前说我的坏话,朝廷上的大夫用法律来恐吓我,边境上的人也拿着兵器抢劫我,所以我再也不栽培人才了。

简主说唉!你的话错了。如果春天种的是桃树、李树,夏天就可以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就可以采食它们的果实。但如果春天种的是蒺藜,夏天不但不能采它的叶子,到秋天还会长出刺来。从种树来看,问题出在你所栽培的人身上。现在你所栽培的人,都不是正直的人。所以,君子要先有选择,然后再栽培他们。

后来,人们就把桃李用来比老师所培植的优秀人才,并逐渐也把所栽培的后辈、门生都称为桃李,最后桃李也就成为学生的代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