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胃肠消化功能减弱,肝脏解毒能力降低,肾脏排泄功能变差,在使用药物时必须谨慎。 用药剂量个体化 一般来说,65岁以上老人的用药剂量按成人量减少10%,75岁以上减少20%,85岁以上减少30%。有肝、肾功能障碍者,用药量更应慎重。另外,由于老年人个体差异大(如身体状况、体形、体重等),用药上应尽量个体化计量,争取做到用最小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用药种类不宜多 老年人用药的种类宜少不宜多,最多不要超过3~5种(中药汤剂除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加强或降低药效。而且老年人记忆力差,同时用多种药物,极易混淆,导致错服。建议在治疗时抓“主要矛盾”,能少用则尽量减少用药品种,把用药的不良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选用药物须慎重 有的老年人患病年久,自认为“久病成良医”,不经医生诊治就自行用药;有的人一成不变地用药,却不知许多疾病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有的人迷信广告满天飞的所谓“新药”,或偏信别人推荐的“特效药”“秘方”“偏方”等,盲目用药——这些都很容易延误病情,也容易造成药品的不良反应。建议老年朋友们,即使是“老毛病”,也应隔一段时间到正规医院或找专门医生作出检查、诊断,以便安全、准确用药。对老年人来说,应选用毒副作用小且准确针对病因的药物。除非按医生处方,否则自己不可乱用药。对以往用的产生过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向医生说明,避免再用。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有些药对年轻人来说是“安全药”,对老年人来说有时就不“安全”。如降血脂的烟酸,大量、长期服用可导致转氨酶升高或发生黄疸;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胃出血或诱发哮喘等病症。 掌握好服药技巧 内服药片或胶囊时,应用至少半杯温开水(约150毫升)送服,若水量过少,药片易滞留在食道壁上,既刺激食道,又延误疗效;服药的姿势以站立为最佳,如条件不允许,亦应坐直身体,吞下药片后约1分钟再躺下。此外,有的药片不宜嚼碎或打碎服用,有的药片则需要嚼碎或打碎后服用,必须按说明书使用;对一些控释片、缓释片以及肠溶片等均不应掰开后服用。 作者:王树平 文章内容来源:《医食参考》 更多药食同源,食品安全,美食营养,疾病防治,减肥保健,长寿养生等专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ishicankao(长按可复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