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为什么73 2019-05-14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题解】

汤液醪醴,都是由五谷制成的酒类,其中清稀淡薄的叫做汤液,稠浊味厚的叫做醪醴。本篇首先论述汤液醪醴的制法和治疗作用;其次 指出严重病情和情志内伤治病,非药石所能见功;最后介绍水气病的病 情和治疗。由于开首是从汤液醪醴谈起,所以篇名《汤液醪醴论》。本篇对道德的重视、对神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的重视,与《移精变气 论》相同,。二篇宜合参细玩。本篇名言:“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 气不服。”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注释】

   汤液:煮米取汁。醪(16o)醴(1D:酒类。醪,浊酒。醴,甜酒。

【译文】

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呢?

岐伯答说:用稻米来酝酿,用稻秆做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而 稻秆则很坚硬。

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稻谷得天地和气,生长在高低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又在适当的季节收割,所以稻秆最坚实。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釀,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 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 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镌石针艾治其 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 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注释】

    为而不用:制备后用来祭祀和宴请宾客而不用以煎药。

    道德稍衰:讲究养生之道,追求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的人逐渐减

少了。

    必齐(Zl):必用。齐,通“资”,用。

    饞(ch6n)石:即泛石。

    道:引导气血。

    荣泣:荣血枯涩。泣,通“涩”。卫除:卫气消失。

【译文】

黄帝说:上古时代的医生,制成了汤液醪醴,只是供给祭祀宾客之用,而不用它煎药,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上古医生制成了汤液醪醴,是以备万一的,所以制成了,并不急于用。到了中古时代,社会上讲究养生的少了,外邪乘虚经常侵害 人体,但只要吃些汤液醪醴,病也就会好的。

黄帝说:现在人有了病,虽然也吃些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都好,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现在有病,必定要内服药物,外用饞石针艾,然后病才能治好。

黄帝说:病人形体衰败,气血竭尽,治疗不见功效,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已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了。

黄帝说:什么叫做精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呢?

岐伯说:针石治病,只是引导血气而已,主要还在于病人的精神志 意。如果病人的神气已经衰微,病人的志意已经散乱,那病是不会好的。而现在病人正是到了精神败坏、神气涣散,荣卫不能恢复的地步 了。为什么病会发展得这样重呢?主要是由于情欲太过,又让忧患萦 心,不能停止,以致精气衰败,荣血枯涩,卫气消失,所以神气就离开人体,而疾病也就不能疼愈了。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今良工皆称曰,病成名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

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 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注释】

    极微极精:疾病初起时是很轻浅隐蔽的。

    病成:病情严重。

    数:指技术。

    远近:即亲疏。

【译文】

黄帝说:病在初起的时候,是极其轻浅而隐蔽的,病邪只是潜留在皮肤里。现在,医生一看,说是病情严重,结果针石不能奏效,汤药也不 管用了。现在的医生都能掌握医道的法度,遵守医道的具体技术,与病 人的关系像父母兄弟一样近,每天都能听到病人声音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病人五色的改变,可是病却没有治好,是不是没有提早治疗的缘 故呢?

岐伯说:病人是本,医生是标,二者必须相得;病人和医生不能相互 配合,病邪就不能驱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 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 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垄®,微动四极,温衣,缪 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 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注释】

       津液充郭:津液充满皮肤之内。郭,皮肤。

“其魄”三句:精得阳则化气行水,今阳气衰竭,体内阴精过剩,水 液停留,所以说“其魄独居”。阴盛则阳愈衰,所以说“孤精于内,气耗于外”。这是病理上的连锁关系。魄,指阴精。

       四极:又称“四末”,即四肢。

       权衡:秤砣和秤杆。指衡量轻重。

       去宛:去淤血。陈S (cuo):即“ S陈”,消积水。

       缪(mHi)刺:即病在左取之右,病在右而取之左的针刺方法。

       洁净府:利小便。

【译文】

黄帝说:有的病并不先从体表发生,而是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 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消耗于外,形体浮肿,原来的衣服不能穿了,四肢肿急,影响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 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要平复水气。根据病情衡量轻重,去於血,消积水,叫病人 轻微地活动四肢,穿温暖的衣服,使阳气渐渐传布,然后用繆刺方法,使他的形体恢复起来。再使汗液畅达,小便通利,使阴精归于平复。待五 脏阳气输布了,五脏郁积荡涤了,那么精气自然会产生,形体自然会强 盛,骨骼和肌肉也就会相辅相成,正气自然就恢复了。

黄帝说:讲得很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