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朴烂漫:卧虎岭人杨力书法作品赏析

 杨关桥 2019-05-14

编辑:13249652872   ←长按复制

先看作品:

杨力篆书《汉乐府诗·上邪》

此件书法作品用仿古纸书写,已大篆(甲骨文)书体演绎汉乐府诗·上邪语句,无论书体还是词句都十分古雅。

杨力篆书《集殷墟契文联》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杨力篆书《集殷墟契文自作诗》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杨力篆书《集殷墟契文自作诗》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杨力篆书《集殷墟契文参以金文录律诗一首》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构字体上看,文字不仅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还显示了稳定的格局。因此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

杨力篆书《集殷墟契文书诗经》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杨力篆书对联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杨力楚简笔意书对联

此件作品以楚简笔意书对联作品,楚简是一种战国时期的竹简,其文字具有商周金文大篆向秦汉隶书转折期的风格,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用笔平缓流畅,笔画均称,平入顺出,无波磔,呈遒劲挺拔之势。

杨力行书作品

此件作品取法明·张瑞图,张瑞图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奇姿横生,钟繇、王羲之之外另辟蹊径,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

杨力行书四条屏

此四条屏取法明·黄道周,黄道周通天文、理数诸书。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行书和草书,行笔转折刚劲有力,体势方整,书风雄健奔放。

作者简介:杨力,男,号卧虎岭人,生于1979年,宁夏隆德县人,管理学学士学位,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书法,早年法书晋唐,遍临诸家。近年来钟情于甲骨文楚简及张瑞图黄道周等行草书。作品在宁夏及国内多次获奖入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