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4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这是二战时期的纽约

 老照片收藏家 2019-05-15

这组老照片拍摄于4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摄影者是CharlesWeeverCushman,当时拍摄者用昂贵的彩色胶卷记录了那时纽约的模样。40年代正是二战时期,在那个纷乱的战争年代,美国本土远离远离战火硝烟,那时美国的百姓是幸福的。一起通过他的镜头去看那时纽约的社会百态。图为纽约的一处街景,路中央清洁工正在用水冲洗路面。

图为在轮渡上看曼哈顿,那时的曼哈顿高楼大厦的,和现代化的今天没有什么差别。曼哈顿是纽约的市中心,主要由一个岛组成,并被东河、哈得孙河以及哈莱姆河包围。这里集中了许多著名的企业,被誉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是纽约最富有的区。

图为远眺布鲁克林大桥。该桥横跨纽约东河,连接着布鲁克林区和曼哈顿岛,1883年5月24日正式交付使用。大桥全长1834米,桥身由上万根钢索吊离水面41米,是当年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也是世界上首次以钢材建造的大桥,落成时被认为是继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后的第八大奇迹,被誉为工业革命时代全世界七个划时代的建筑工程奇迹之一。在1964年成为了美国国家历史地标。

图为纽约自由街渡口。1967年,自由街渡口因大楼建设而被迫被部分拆毁。纽约自由街以前叫国王街Crown Street,在法国大革命期间,美国也受其影响,民众要求在美国按照法国人的原则完成平等的演变,这里被改成自由街Liberty Street。

图为纽约一处沿街店铺前,孩子们在这里愉快的玩耍,悠闲的大人们在这里吹吹风,拉拉家常,道道里短,很是惬意。路边有一个售卖东西的小贩,这样的移动售货车在当时的美国很多。

图为纽约街头的一个烤土豆摊位,边上有两位食客正在品尝烤土豆的美味。小贩的摊位上摆了不少烤好的土豆,车前还放了一捆废弃的木板,这些是烤土豆的燃料。这个有点类似我们国内的烤红薯的摊位,冬天买一个既能暖手又能品尝美食,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图为纽约的唐人街,行人正走过商店的门口。这家沿街店铺的装修,屋内的物品摆放以及店招处处都透露着中国风。纽约唐人街,也称纽约中国城、纽约华埠等。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南端下城,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纽约中国城已经成西半球海外华人的最大居住地和商业区。这里书写着一部海外华人发展壮大的历史。

图为麦克索利酒吧(McSorley's Old Ale House),这是纽约最古老的酒吧,1854年由爱尔兰移民约翰·麦克索利创办。1970年以前,这间酒吧只接待男性顾客,拒绝女性顾客进入,可谓是个名副其实的“男人天地”。美国总统林肯、罗斯福以及很多社会名流都曾光顾过这里。

图为纽约街景,路的两边停满了汽车。上个世纪40-70年代为美国汽车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美国汽车得到快速发展。美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几乎每个美国家庭就都有一辆汽车了。

图为一身穿西服的男子在博灵格林公园(Bowling Green Park)也被译成滚球绿地公园,这是纽约曼哈顿金融区的一个小型公园,在百老汇的南端,靠近炮台公园,毗邻新阿姆斯特丹荷兰堡垒遗址。建于1733年,最初包括一个草地滚球场地,是纽约市最古老的公园,由18世纪原始的围墙包围。标志性的“华尔街铜牛 ”雕塑在它的北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