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上一篇我们解读了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虚负凌云万丈才”之《泪》,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的内容基本上是围绕着“别亦难”三字展开,全诗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浓郁的伤感色彩,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深切思念。 李商隐出生在没落的小官僚家庭。自小家境贫寒,幼年丧父。正因为家门的不顺,他的性格内向寡柔,多愁善感。十七岁时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 ,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赏识,并娶他女儿王氏为妻。这时的他本该是人生得意的时候,因为他的才识有人赏识,他的爱情得到滋润。可是事实反而令他饱尝了人生的痛苦和哀伤。正是他娶了王氏,从此他开始彻底陷入朋党之争。一方是赏识他的恩主,一方是他深爱的妻子。哪一方他都不能得罪,哪一方他也不愿得罪。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困扰着他,他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不能在恩主和爱人之间抉择。两方都在逼迫他,都要他明确自己的立场。李商隐无法摆脱朋党的束缚,政治上他不能得志,在诗歌上却因词而造就了一个“愁而不知何以愁,只觉满目皆愁”的绝代诗人!也正因不能明志,他的诗风隐晦,让人感觉深奥。 李商隐的妻子王氏貌美而又有才,李商隐在《过招国坊李家南园两首》中云:“春风疑自犹联句,雪絮相和飞不休”,表现了两人婚后唱和联句的幸福情景。然而“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李商隐游幕身不由己,时时都要和妻子经历分别,所以开头的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慨也因此而来。“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中的“东风”是虚指,一般借喻春天,在我看来这里也有自指的意思。“无力”其实不是真的没有力气,而是一种无奈,他对于现实的无法抗拒的无奈。“百花残”自然这里表面是百花,实则也是针对妻子了,两人难以相见,他的想象中同样思念他的妻子应该是容颜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和“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非常对仗,意境凄伤异常,用比喻的手法叙说着自己的无限情思,也许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这样的相思才能流逝。 提到“蜡炬”,杜牧在《赠别》中这样写道:“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同样是写蜡烛,杜牧用蜡烛有心替人垂泪这样的拟人手法来描述惜别时的心情和愿望。这里李商隐也是同样从燃烧着的蜡烛方面入手,和杜牧在情的处理上可谓是想到了一处。在个人的用意上,杜牧用“有心”和“替人”使意思趋向去明白,可谓委婉;而李商隐却是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如曹雪芹所说“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由物及人意思更含蓄,其中更多了一份心中的恨意。由此来看,李商隐比杜牧更胜一筹。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两句在时间的安排上一早一晚,想象着妻子早晨坐在镜子前梳发,镜子中的人容颜憔悴,头发也没有以前的光泽;夜晚自己吟诵诗句,感到清冷的月光更加寒冷;这中间的四句,李商隐不直接写相思之苦,通过春蚕吐丝和蜡烛流泪两种生活中存在的景象来延伸相思的折磨,在从一早一晚的晓妆和夜吟来突出相思对他们身心的影响,虚实结合,由外而深入内心,字简意真感人,不由让人也扼腕轻叹,李商隐真不愧是写情高手! 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是李商隐寄予的可以缓解相思痛苦的希望,他想他和妻子相距的路程应该不是很远吧,自己不能回去,就委托使者去安慰妻子,同时也把妻子的音信带回,这样也好安心。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李商隐在现实中没有办法解决相思,于是把解决方法寄托在神话的世界中。和前面的文字相比,这里李商隐不再描述相思的折磨,自己也调整了心绪,用神话宽慰着自己,这也应该是古代文人在凄苦无助的情况下,寻求的另一种思想上的浪漫吧! 李商隐喜欢用无题作为诗题,这是与他的人生际遇有着很大关系。他的无题诗比喻精巧,意象缠绵,展示出他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远寄托。这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用语朴素,想象力巧妙,把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和主题深深结合,尤其“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已成为描述爱情的绝唱,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