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要问自己的三件事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5-16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姓有名若,孔子的学生。《论语》记载孔子的学生一般称字,如孔子的学生都称名字,颜回也是名字,没有称颜子。只有有若和曾参,一直称有子、曾子(另外冉有和闵子骞(qiān)偶尔称子,又当别论),所以有人推测《论语》主要是有若和曾参的弟子撰述的。

朱熹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善事父母就叫孝,就是西方所谓的爱,父母养育了你,他们老了,你回过头来照顾他们,这就叫孝(当然,孝不等于是顺,后面我们还会谈到,这里不做展开,儒家提出了孝的很多标准,后续会解读)。

犯上就是捣乱的意思,孝悌的人是有深厚的感情的,有爱心的,是不爱捣乱的,

所以有子说,一个人有真性情、有爱心,就不会轻易犯上作乱,不好犯上而好作乱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人有分寸、有限度。

什么是“仁”

仁,亲也。——《说文》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君子务本,”张居正说,务,是专力,本,是根本,为仁,是行仁。

学问之道在作人的根本上,修身第一,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

所以,相亲相爱是仁的根本,孝悌者的核心之一就是这爱心,因此,孝悌是仁的根本。

爱人者,人恒爱之。

没有人会反对爱。

包括那些反对孔孟孝道的人,父母抚育他长大,父母爱他,他还是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之所以反,是因为把孝解读错了,把孝简单理解为顺从。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就是假大空,会吹牛。令,是善,这句话就是会吹牛,伪善的神色,这样的人,很少能做到“仁”这个学问的境界,因为他是装的嘛。

前面提出了做学问的目的、境界。接下来,就提出了方法论,如何做学问,这就说《论语》是有逻辑体系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就是著名的三省。

曾子为孔子的学生,名参,少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回到鲁国讲学传道的时候,都是培养年轻的一代,曾子后来嫡传孔子学问。他著《大学》,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也是跟他学的,所以有的人拿《大学》、《中庸》,说是孔子的思想,这是不对的,《大学》是曾子作的,原来是《礼记》里的一篇,宋朝的时候,才把它拉出来,变成了四书之一。所以把《大学》、《中庸》思想认为是孔子的思想,是不大妥当的,这仅是孔子思想的演变。孟子也是如此,不能代表孔子。

学问不是文学,不是读书,看曾子这三句话就明白了。学而篇主题是讲做学问,所以拿出曾子的话,说明孔子的做学问的方法论:每日多次反省三个问题。

“三”表示多次,这里的三和所说的三件事只是巧合,若依《论语》句法应为“吾日省者三”。“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之意。

第一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朱熹说,“尽己之为忠”,就是尽心尽力的意思,与现在的忠心于某人有点不一样。这一问,问倒了不少人。比如,我们真的为客户尽心尽力做事了吗?朋友委托的事情真的尽心尽力办了吗?恐怕大多数人都是打哈哈,未必尽心尽力。

第二问“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朱熹说,“以实之谓信”,不只是说到做到的诚信,更重要的是时刻真心实意,不搞虚情假意。

第三问“传不习乎?”

这就是讲学习了,朱熹说“传,为受之于师”“传”就是老师传授我们东西之意,“习”前面与讲过,复习练习之意。

所以,本段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未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同朋友交往是诚实讲信用、真心实意吗?老师传授的东西认真复习练习了吗?大家试着这样问下自己,坚持几个月,你就明白圣人的智慧了。

(未完待续,朱华原创文章,引用须经本人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